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持式内视装置,包括一电子装置和一微型摄像装置。微型摄像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控制单元、一摄像模块、一发光元件和一连接线;壳体包括一容置空间;控制单元位于容置空间;摄像模块包括一镜头组和一光感芯片;光感芯片的位置对应镜头组,并电性连接控制单元;发光元件电性连接控制单元;连接线电性连接控制单元,并可移动地连接电子装置。(*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手持式内视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可连接于手持性电子装置的手持式内视装置。
技术介绍
早在1795年起,就有许多医学前辈开始进行消化道的检查,而后为了改善检查的便利性,遂有了内视镜的构想及创作,其在检查时,利用一软性管插入所要检查的器官内,例如胃内视镜。从冷光光源所传送来的光线可以将器官内部照亮,然后管子末端所镶嵌的光感测芯片可以很清晰的将图像信号传送回机器,在屏幕上显现出来。然而,这样的内视镜装置都是配置在医院,除了其价格昂贵外,也因为所有的操作 硬件及软件都需要专业医疗人员。为此,本技术提供一手持式内视装置,通过现有的手持式电子装置,如手机或平板电脑等,做为一软硬件的驱动及显像平台,连接上一外接的微型摄像装置,可以大幅降低成本,且简化软硬件的操作,不但可以方便医疗人员使用,还可以灵活性的携带在医院各角落,甚至可以当做出诊时的简易检测工具,同时还可以普及一般社会大众,做为居家自我医疗检查的辅助工具。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在提供一种手持式内视装置,其可连接于手持性电子装置。为达成上述的目的,本技术的手持式内视装置包括一电子装置和一微型摄像装置。微型摄像装置包括一壳体、一控制单元、一摄像模块、一发光元件和一连接线;壳体包括一容置空间;控制单元位于容置空间;摄像模块包括一镜头组和一光感芯片;光感芯片的位置对应镜头组,并电性连接控制单元;发光元件电性连接控制单元,连接线电性连接控制单元,并可移动地连接电子装置。由于本技术构造新颖,适于实用,且确有增进功效,故依法申请新型专利。附图说明图1是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内视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内视装置的微型摄像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内视装置的微型摄像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内视装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图5是依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手持式内视装置的示意图;图6是依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手持式内视装置的微型摄像装置的剖面图;图7是依据本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手持式内视装置的电路结构图;图8是依据本技术的第三实施例的手持式内视装置的微型摄像装置的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手持式内视装置100、100a ;微型摄像装置1、la、Ib ;壳体10 ;容置空间11 ;控制单元20;图像压缩单元22 ;存储器23、932;摄像模块30 ;镜头组31;光感芯片32 ;阵列光传感器322 ;发光元件40、40a;连接线70 ;无线传输单元80 ;电子装置90、90a;电池模块91;操作模块92 ;运算处理模块93 ;中央处理器931 ;显示模块94 ;传输接口95;无线模块96。具体实施方式为让本技术的上述和其他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出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配合所示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以下请一并参考图1至图4关于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图1是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内视装置的示意图;图2是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内视装置的微型摄像装置的示意图;图3是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内视装置的微型摄像装置的剖面示意图;图4是依据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手持式内视装置的系统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技术的手持式内视装置100包含一手持式的电子装置90和一微型摄像装置1,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电子装置90是一智能手机,然而,本技术的电子装置90的种类不以此为限,电子装置90也可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或者其他同性质的电子装置。如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电子装置90至少包括一电池模块91、一操作模块92、一运算处理模块93 —显不模块94和一传输接口 95。电池模块91用以供应电子装置操作时所需要的电力,同时也通过传输接口 95提供该微型摄像装置电力。操作模块92是做为人机接口供使用者操作该电子装置90的软硬件功能。运算处理模块93是包含一中央处理器931及相关的计算及存储器932,做为电子装置90的所有软件及数据的执行中心,并将所有数据通过显示模块94用以供使用者观看,传输接口 95用以与外部元件连结,其同时具有电源或信号的传输功能;然而,上述的电子装置90的元件是在电子装置90的领域已被广泛运用的现有技术,应为该
中相关知识者所能轻易理解并应用,故不对其多做赘述。然而,本技术最大特色乃是通过此一现有的,便宜的,易操作的手持式的电子装置90,做为本技术手持式内视装置100的一软硬件的驱动及显像平台,并连接上一特殊设计的微型摄像装置1,以及建置在该电子装置90中的微型摄像装置驱动软件及图像捕捉处理软件,以作为一生物体,特别是人体内视镜的功能,因此该电子装置90实为本技术装置中的一部份。如图1至图4所示,在本技术的第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微型摄像装置I包括一壳体10、一控制单兀20、一摄像模块30、一组发光兀件40、和一连接线70。在第一实施例中,本技术的壳体10包括一容置空间11,壳体10的一端设有一圆顶型的透光结构以供光线进入,使摄像模块30取得图像。控制单元20位于容置空间11,其为一单一芯片或芯片组,以供控制本技术的各相对元件的运作,其还可以包括一图像压缩单元22及所需的存储器23,用以控制摄像模块30摄像取像并压缩图像信息,控制发光元件40,以及通过连接线70传送压缩的图像至电子装置90,其详细的控制过程将会在稍后描述,故在此不再赘述。如图2至图4所示,本技术的摄像模块30位于壳体10,但本技术不已此为限,摄像模块30也可设在容置空间11内,并在壳体10设一取像口以供摄像模块30取得图像。摄像模块30包括一组镜头组31和一光感芯片32。镜头组31是用以将进入的图像聚焦投像至光感芯片32。光感芯片32的位置对应镜头组31,以接收镜头组31聚焦的图像;且光感芯片32电性连接控制单元20,使得控制单元20可控制并驱动光感芯片32接受并捕捉自镜头组31聚焦的图像,并在光感芯片32捕捉图像后,由存储器23暂时存取图像,同时图像压缩单元22会对存储器23暂时存取的图像进行压缩。在第一实施例中,光感芯片32是一可见光光感芯片,用以取得可见光的图像,但本技术并不以此为限,其也可为一特殊波长例如红外线等的光感芯片,用以取得特殊波长,例如红外线图像。在本实施例中,光感芯片32可为一 CMOS光传感器,亦或可为一 (XD光传感器,然而并不以此为限。如图2和图4所示,发光元件40是围绕镜头组31,并且电性连接控制单元20,但发光元件40的数量可依设计需求而有所增减。在本实施例中,发光元件40为一白光LED (Light-Emitting Diode)发光元件,其可受控制单元20驱动。当使用白色光源的发光元件40的白色光照射活体时,白色光如同一般可见光的日光照射活体的表面(例如皮肤或牙齿),使得摄像模块30可取得物体的白光图像。然而本技术的发光元件40的光源颜色、数量以及排列方式并不以此为限。如图3和图4所示,在第一实施例中,当光感芯片32得到图像信息后,控制单元20的图像压缩单元22将捕捉到 的图像进行压缩,使图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持式内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手持式内视装置包括:一电子装置;以及一微型摄像装置,包括:一壳体,包括一容置空间;一控制单元,位于该容置空间;一摄像模块,包括一镜头组和一光感芯片;该光感芯片的位置对应该镜头组,且该光感芯片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一发光元件,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以及一连接线,其是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并可移动地连接该电子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持式内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手持式内视装置包括 一电子装置;以及一微型摄像装置,包括 一壳体,包括一容置空间; 一控制单元,位于该容置空间; 一摄像模块,包括一镜头组和一光感芯片;该光感芯片的位置对应该镜头组,且该光感芯片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 一发光元件,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以及 一连接线,其是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并可移动地连接该电子装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内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电子装置是通过该连接线的连接,而提供电力给该微型摄像装置,并且使该电子装置和该微型摄像装置之间进行数据传输。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内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微型摄像装置还包括一无线传输单元,该无线传输单元电性连接该控制单元;该电子装置还包括一无线模块;该无线传输单元用以无线连接该无线模块以进行数据传输;该电子装置通过连接线的连接,而提供电力给该微型摄像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手持式内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无线传输单元无线连接该无线模块的方式是蓝牙。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内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光感芯片是一窄波段光感芯片或一可见光光感芯片,用以取得符合窄波段波长或可见光波长的光线的图像。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手持式内视装置,其特征在于,该发光...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立国,周正三,
申请(专利权)人:茂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