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于钒电池材料和电堆结构评价的移动式全钒液流电池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91107 阅读:23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18:34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钒电池材料和电堆结构评价的移动式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其包括钒电池堆、正负极电解液储液罐、正负极电解液循环泵,电解液管路及辅件,辅件包括各种接口、显示窗、导线、气管等。电池系统由钒电池堆、正负极电解液储液罐、正负极电解液循环泵、电解液管路及辅件集成在一个箱体内组成,上述部件固定于底板上,通过电解液管路实现相互连接,系统的各种接口及显示值均匀分布在箱体左右侧板或前门上。电池系统的各种接口包括充氮气排空气集成接头,断流止回阀,集成外电源接头;显示窗采用液晶屏。优点是,设计合理,构思新颖、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易于整体移动、便于观察和测试,适合用于钒电池材料测试和电堆结构的评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全钒液流电池系统,特别是用于钒电池材料和电堆结构评价的移动式全钥;液流电池系统。
技术介绍
全钒液流电池是一种以各种价态钒离子(V2+、V3+、V4+、V5+)的硫酸溶液为能量储存介质,功率大小由钒电池堆决定的新型液流电池系统。其具有功率和容量可独立设计,循环寿命长、安全环保、电解液可循环利用及选址灵活等诸多优点,在大规模电力储能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目前正受到各国的广泛重视和研究。在全钒液流电池充放电过程中,正负极电解液在各自电极区进行化学反应,通过钒离子价态的变化实现能量的储存和释放。全钒液流电池的关键材料主要包括集流体、双极板、隔膜、电解液以及电极等,材料特性对钒电池性能的发挥具有重要影响。此外,改变钒电池堆结构如调整电解液流道等方式也会对钒电池性能产生影响。因此,建立全钒液流电池测试系统,实现对钒电池材料和电堆结构的测试评价,是全钒液流电池设计和开发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据申请人所知,现有的大部分专利文献所公开的有关对全钒液流电池检测评价的方法和装置是针对特定应用领域的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如中国专利CN 201435423报道的通信用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其基本结构和功能均比较复杂,不适合用于钒电池材料和结构的测评。再如中国专利201120428876. 8报道的一种节能型移动式全钒液流电池检测评价装置,其主要应用于电堆成品的性能测试,其装置结构复杂,不适用于对电堆的各种关键材料的性能进行评价。因此,需要从整体上对全钒液流电池的测试系统各部件的结构及布局进行优化设计,从而满足测试系统内各部件的布局紧凑,结构简单,拆装方便,易于观察和测试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存的不足进行改进,提出并研究用于钒电池材料和电堆结构评价的移动式全钒液流电池系统。该全钒液流电池系统为一整体可便携移动单元,系统内各部件结构简单,合理布局在箱体内,同时各种接口及显示量值的器件分布在箱体侧门或前门上,箱体前门和后门采用透明材料,且能够通过把手开启,便于测试和观察。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方案是,包括钒电池堆、正极电解液储液罐、负极电解液储液罐、正极电解液循环泵、负极电解液循环泵,电解液管路及辅件,辅件包括各种接口、显示窗、导线、气管,其特征在于,电池系统由钒电池堆、正极电解液储液罐、负极电解液储液罐、正极电解液循环泵、负极电解液循环泵、电解液管路及辅件集成在箱体内组成,上述组成电池系统的部件固定于底板上,通过电解液管路实现相互连接,电池系统的各种接口及显示窗均匀分布在箱体左侧板、右侧板和前门上;电池系统的各种接口包括充氮气排空气集成接头,断流止回阀,集成外电源接头;显示窗采用液晶屏。其特征在于,钒电池堆采用单电池结构,其包括一正半电池和一负半电池。其特征在于,正极电解液储液罐、负极电解液储液罐、正极电解液循环泵、负极电解液循环泵及电解液管路对称分布在钒电池堆两侧。其特征在于,电解液管路均采用耐腐蚀软管。其特征在于,正极储液罐和负极储液罐分别配有充氮气孔和排空气孔,正极储液罐和负极储液罐的充氮气孔和排空气孔分别通过气管连接至箱体左侧板上的充氮气排空气集成接头,外接氮气瓶即可实现充氮气排空气操作;气管通过断流止回阀实现中断或启动充气排气操作。其特征在于,钒电池堆配有正极耳和负极耳,钒电池堆的正极耳和负极耳分别通 过导线连接至箱体右侧板上的集成外电源接头,外接充放电设备即开始测试。其特征在于,正极电解液循环泵和负极电解液循环泵采用可调速蠕动泵,正极电解液循环泵和负极电解液循环泵配有电源插头,正极电解液循环泵和负极电解液循环泵的电源插头通过导线连接至箱体右侧板上的集成外电源接头,外接电源即启停正极电解液循环泵和负极电解液循环泵。其特征在于,箱体的前门设有采用液晶屏的显示窗,显示窗配有信号线,正负极电解液温度值及流量值通过信号线在箱体的前门的液晶屏上显示。其特征在于,箱体的前门和后门采用透明有机玻璃材料,箱体的其余部分的材质为铝型材,箱体的左侧门和右侧门上设有排气窗,箱体的前门和后门上均设置把手,底板表面覆盖绝缘油漆。其特征在于,电池系统的各部件通过固定套固定于底板上,各部件与固定套之间的配合关系为插拔式,固定套形状为圆形或方形。本专利技术的创新点在于1、本专利技术作为一整体便携移动单元,易于整体移动,方便测试。2、本专利技术内部的各部件结构简单,布局合理,方便拆装,适合用于对不同电堆材料和结构的快速评价。3、本专利技术中的各种接口、电源开关及显示量值的器件分布在箱体的侧门或前门上,箱体的前门和后门采用透明材料,且能够通过把手开启,系统能够实现一键启停,便于测试和观察。本专利技术的优点是,构思新颖、设计合理,电池系统内电堆结构简单,部件布局合理,拆装方便,易于整体移动、便于观察和测试,适合用于钒电池材料测试和电堆的结构评价。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框图。图2、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立体图。图3、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前视图。图4、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右视图。图5、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左视图。图6、本专利技术的基本结构后视图。图7、本专利技术各部件布局图。图8、本专利技术采用的固定套结构示意图。图中,1、正半电池;2、负半电池;3、出液管;4、5、进液管;6、负极电解液储液罐;7、负极电解液循环泵;8、正极电解液储液罐;9、正极电解液循环泵;10、集成外电源接头;11、液晶屏;12、充氮气排空气集成接头;13、14、15、16断流止回阀;17、18、19、20、气管;21、22、23、24、25、26、导线;27、28、29、30、信号线;31、32、33、34、35、36、电解液管路;37、充氮气孔;38、39、排空气孔;40、充氮气孔;41、进液管;42、出液管;43、进液管;44、出液管;45、出液管;46、正极耳;47、负极耳;48、固定套;49、箱体;50、箱体左侧板;51、箱体右侧板;52、前门;53、后门;54、底板;55、排气窗;56、前门把手;57、后门把手;10_1、启动按钮;10-2、停止按钮;10-3、正极耳外接头;10-4、负极耳外接头;10-5、电源外接头;11_1、温度变送器;11_2、流量变送器;12-1、注气口 ;12-2、排气口。 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进一步的描述。如图1、图2、图3、图4、图5、图6、图7、图8所示,本专利技术由钒电池堆、正极电解液储液罐8、负极电解液储液罐6、正极电解液循环泵9、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电解液管路31、32、33、34、35、36及辅件集成在箱体49内而组成。辅件包括各种接口、显示窗、导线21、22、23、24、25、26,气管17、18、19、20。各种接口包括充氮气排空气集成接头12和断流止回阀13、14、15、16以及集成外电源接头10。钒电池堆为单电池结构,包括一正半电池I和一负半电池2,钒电池堆位于箱体49正中心,正极电解液储液罐8、负极电解液储液罐6、正极电解液循环泵9、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及电解液管路31、32、33、34、35、36对称分布在钒电池堆两侧。其中,钒电池堆、正极电解液储液罐8、负极电解液储液罐6、以及正极电解液循环泵9和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均采用固定套48固定于底板54上。正极电解液储液罐8配有充氮气孔37和排空气孔38,负极电解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用于钒电池材料和电堆结构评价的移动式全钒液流电池系统,包括钒电池堆、正极电解液储液罐、负极电解液储液罐、正极电解液循环泵、负极电解液循环泵,电解液管路及辅件,辅件包括各种接口、显示窗、导线、气管,其特征在于,电池系统由钒电池堆、正极电解液储液罐(8)、负极电解液储液罐(6)、正极电解液循环泵(9)、负极电解液循环泵(7)、电解液管路(31、32、33、34、35、36)及辅件集成在箱体(49)内组成,上述组成电池系统的部件固定于底板(54)上,通过电解液管路(31、32、33、34、35、36)实现相互连接,电池系统的各种接口及显示窗均匀分布在箱体左侧板(50)、右侧板(51)和前门(52)上;电池系统的各种接口包括充氮气排空气集成接头(12),断流止回阀(13、14、15、16),集成外电源接头(10);显示窗采用液晶屏(1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爱魁马军杨祥军刘飞
申请(专利权)人: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武汉南瑞有限责任公司国家电网公司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