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9103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固定于滑台上;包括,基体,固定于滑台上;第一刀座、第二刀座,固定于基体端面,第二刀座位于第一刀座下方;车螺纹刀,固定于第一刀座与第二刀座相对的内侧面;铲齿刀,固定于第一刀座与第二刀座相对的内侧面、车螺纹刀前;粗车刀,固定于第二刀座与第一刀座相对的内侧面;精车密封面刀,固定于第二刀座与第一刀座相对的内侧面、粗车刀前;镗孔刀,固定于第二刀座外端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组合刀具使得加工能够在一个工位上实现,不需要刀盘的旋转,避免了刀位更换,节约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另外,由于5把刀具集中在一个工位上加工,避免了刀具随着刀盘旋转带来的精度误差,加工精度提高。(*该技术在201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加工刀具,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油田专用特殊螺纹油井管的管端螺纹加工用刀具。
技术介绍
目前现有的特殊螺纹刀具为5把各自不同加工工艺的加工刀具,分别独立地安装在各自不同的加工刀位上,参见图1,粗车刀具10、车螺纹刀具20、镗内孔刀具30、精车密封面刀具40、铲齿刀具50,5把刀具独立地、无序地分别安装在刀盘60的5个工位上,5把刀具的伸出长度L可根据加工工艺的需要各自独立地进行调整,5把刀具完全独立,相互之间不受影响,当需要使用时,5把刀具可通过刀盘60的顺序旋转而使得每把刀具处在加工位,刀盘60通过紧固螺栓70连接固定在滑台80上。其存在的缺陷是1)加工效率低下,由于5把刀具分别安装在不同的工位上,每次需要加工时都需要刀盘退回到刀盘旋转安全位置然后旋转到加工位,每次使用其中任何一把刀具时都反复如此,加工时间上存在较多不必要的重复;2)加工精度不高,由于每次使用刀具时都需要旋转刀盘,由于刀盘旋转本身存在旋转精度的误差,每次刀盘的旋转肯定会带来刀具旋转定位的偏差,从而导致产品加工精度的误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设计一种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以减少刀盘重复旋转次数,提高加工效率,减少加工时间上的不必要的重复浪费;同时,解决刀盘旋转带来的加工精度的偏差,提高产品加工精度。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固定于滑台上;包括,基体,固定于滑台上;第一刀座,固定于基体一端面;第二刀座,固定于基体固定第一刀座的该端面,位于第一刀座下方;车螺纹刀,固定于第一刀座与第二刀座相对的内侧面;铲齿刀,固定于第一刀座与第二刀座相对的内侧面、车螺纹刀前,车螺纹刀刀刃凸出于铲齿刀刀刃;粗车刀,固定于第二刀座与第一刀座相对的内侧面;精车密封面刀,固定于第二刀座与第一刀座相对的内侧面、粗车刀前,粗车刀刀刃凸出于精车密封面刀刀刃;镗孔刀,固定于第二刀座外端面。所述的第一刀座、第二刀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基体上。所述的基体还设有肋板。所述的基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滑台上。所述的粗车刀刀尖到基体端面的轴向距离L3为L6-0.1/螺纹锥度到L6-0.5/螺纹锥度,L6为管体螺纹长度,螺纹锥度可以是1∶16或其他锥度。0.1和0.5都代表粗车刀加工完毕后留给车螺纹刀的加工余量,单位为mm。车螺纹刀刀尖到基体端面的轴向距离L1大于管体螺纹长度L6。铲齿刀刀尖到车螺纹刀刀尖轴向距离L2和精车密封面刀刀尖到粗车刀刀尖轴向距离L4大于管体螺纹密封面长度L7。镗孔刀刀尖到刀座端面的轴向距离L5大于管体螺纹内孔深度L8。粗车刀刀尖到车螺纹刀刀尖的径向距离D1必须大于管体外径D。铲齿刀刀尖到车螺纹刀刀尖径向距离D2和精车密封面刀刀尖到粗车刀刀尖的径向距离D3大于螺纹齿高。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本技术中,由于管体螺纹加工刀具组合使得加工能够在一个工位上实现,不需要刀盘的旋转,避免了刀位更换,节约了加工时间,提高了加工效率;另外,由于5把刀具集中在一个工位上加工,避免了刀具随着刀盘旋转带来的精度误差,加工精度也提高了。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5把管体特殊螺纹加工刀具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组合刀具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图2的左视图;图4为图3的右视图;图5为管体特殊螺纹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技术组合刀具相互之间尺寸关系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2~图4所示,本技术的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固定于滑台9上;包括,基体1,通过螺栓11固定于滑台9上,其上还设有肋板12;第一刀座2、第二刀座3,通过紧固螺栓13固定于基体1的端面101,第二刀座3位于第一刀座2下方;车螺纹刀4,固定于第一刀座2与第二刀座3相对的内侧面201;铲齿刀5,固定于第一刀座2与第二刀座3相对的内侧面201、车螺纹刀4前,车螺纹刀4刀刃凸出于铲齿刀5刀刃;粗车刀6,固定于第二刀座3与第一刀座2相对的内侧面301;精车密封面刀7,固定于第二刀座3与第一刀座2相对的内侧面301、粗车刀6前,粗车刀6刀刃凸出于精车密封面刀7刀刃;镗孔刀8,固定于第二刀座3外端面302。参见图5、图6,通过滑台9的X、Z轴方向平面的运动,粗车刀6首先进行加工,为保证粗车刀6加工时车螺纹刀4不碰撞管体,粗车刀6刀尖到车螺纹刀4刀尖的径向距离D1必须大于管体外径D,同时为保证粗车刀6加工长度足够,所述的粗车刀刀尖到基体端面的轴向距离L3为L6-0.1/螺纹锥度到L6-0.5/螺纹锥度,L6为管体螺纹长度,螺纹锥度可以是1∶16或其他锥度。0.1和0.5都代表粗车刀加工完毕后留给车螺纹刀的加工余量,单位为mm。粗车刀加工结束后,滑台9平面移动,车螺纹刀4进行管体螺纹加工,车螺纹刀4刀尖到基体1端面101的轴向距离L1必须大于管体螺纹长度L6以保证加工长度足够。螺纹加工结束后,通过滑台9平面的移动进行镗孔刀8的加工,镗孔刀8刀尖到第二刀座3端面302的轴向距离L5必须大于管体螺纹内孔深度L8以保证镗孔的深度;镗孔结束后,滑台9平面移动使用精车密封面刀7进行密封面加工,精车密封面刀7刀尖到粗车刀6刀尖轴向距离L4必须大于管体螺纹密封面长度L7以保证精车密封时,粗加工刀7不会与管体干涉,精车密封面结束后,滑台9平面移动,铲齿刀5进行螺纹起始第一牙铲齿,加工完毕后进行尺寸检验,合格后加工结束,不合格调整参数重复上述过程。权利要求1.一种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固定于滑台上;其特征是,包括,基体,固定于滑台上;第一刀座,固定于基体一端面;第二刀座,固定于基体固定第一刀座的该端面,位于第一刀座下方;车螺纹刀,固定于第一刀座与第二刀座相对的内侧面;铲齿刀,固定于第一刀座与第二刀座相对的内侧面、车螺纹刀前,车螺纹刀刀刃凸出于铲齿刀刀刃;粗车刀,固定于第二刀座与第一刀座相对的内侧面;精车密封面刀,固定于第二刀座与第一刀座相对的内侧面、粗车刀前,粗车刀刀刃凸出于精车密封面刀刀刃;镗孔刀,固定于第二刀座外端面。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第一刀座、第二刀座通过紧固螺栓固定在基体上。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体还设有肋板。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基体通过螺栓固定在滑台上。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粗车刀刀尖到基体端面的轴向距离(L3)的范围为L6-0.1/螺纹锥度到L6-0.5/螺纹锥度,L6为管体螺纹长度。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车螺纹刀刀尖到基体端面的轴向距离(L1)大于管体螺纹长度(L6)。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铲齿刀刀尖到车螺纹刀刀尖轴向距离(L2)和精车密封面刀刀尖到粗车刀刀尖轴向距离(L4)大于管体螺纹密封面长度(L7)。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镗孔刀刀尖到刀座端面的轴向距离(L5)大于管体螺纹内孔深度(L8)。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其特征是,所述的粗车刀刀尖到车螺纹刀刀尖的径向距离(D1)必须大于管体外径(D)。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油井管螺纹加工用组合刀具,固定于滑台上;其特征是,包括,    基体,固定于滑台上;    第一刀座,固定于基体一端面;    第二刀座,固定于基体固定第一刀座的该端面,位于第一刀座下方;    车螺纹刀,固定于第一刀座与第二刀座相对的内侧面;    铲齿刀,固定于第一刀座与第二刀座相对的内侧面、车螺纹刀前,车螺纹刀刀刃凸出于铲齿刀刀刃;    粗车刀,固定于第二刀座与第一刀座相对的内侧面;    精车密封面刀,固定于第二刀座与第一刀座相对的内侧面、粗车刀前,粗车刀刀刃凸出于精车密封面刀刀刃;    镗孔刀,固定于第二刀座外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雪敏高欣徐宏
申请(专利权)人: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1[中国|上海]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