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90960 阅读:11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18:10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发光二极管结构及其制造方法,发光二极管结构包括:一基板,其上具有第一半导体层、发光层及第二半导体层,且发光层及第一半导体层依序堆栈于该第二半导体层上;第一接触电极,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与该基板之间,并具有突出部延伸至第二半导体层中;阻障层,顺应性覆盖于第一接触电极上,且暴露出突出部分的顶部;电流阻挡组件,位于阻障层上,并围绕突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侧壁;以及第二接触电极,位于第一半导体层及第一接触电极之间,藉由阻障层与第一接触电极电性隔离。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发光二极管结构,尤其涉及一种能改善电流聚集的。
技术介绍
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以下皆简称为LED)具有高亮度、体积小、重量轻、不易破损、低耗电量和寿命长等优点,所以被广泛地应用各式显示产品中,其发光原理为,当施予二极管顺向偏压时,P型区的多数载子电洞会往η型区移动,而η型区的多数载子电子则往P型区移动,最后电子与电洞两载子会在P-η接面的空乏区复合,此时因电子由传导带移转至价带后丧失能阶,同时以光子的模式释放出能量而产生光。在传统的水平式LED装置中,接触电极设计为水平位向,容易产生电流聚集的问题。例如,电子在η型外延层和P型外延层中横向流动不等的距离,而导致LED的发光不均。 此外,LED的接触电极势必要覆盖在发光面上,损失了发光面积,仅有约65%的发光面积可被利用。使用垂直式LED装置可改善水平式LED装置所遭遇的上述问题。在垂直式LED结构中,两个电极分别位于LED的η型外延层和P型外延层的两侧,由于全部的P型外延层皆可作第二电极,使得电流几乎全部垂直流过LED外延层,极少横向流动的电流,可以改善平面结构的电流分布问题,提高发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光二极管的结构,包括:一基板,其上具有一第一半导体层、一发光层及一第二半导体层,其中该发光层及该第一半导体层依序堆栈于该第二半导体层上,且该第一及该第二半导体层具有相反的导电型态;一第一接触电极,位于第一半导体层与该基板之间,并具有一突出部分延伸至该第二半导体层中;一阻障层,顺应性覆盖于该第一接触电极上,且暴露出该突出部分的顶部;一电流阻挡组件,位于该阻障层上,并围绕该突出部分的至少一部分的侧壁;以及一第二接触电极,位于该第一半导体层及该第一接触电极之间,与该第一半导体层直接接触,且藉由该阻障层与该第一接触电极电性隔离。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瑞溢方国龙陈俊荣郭奇文
申请(专利权)人:隆达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