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结焦型直流煤粉燃烧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新型四角切圆锅炉燃烧器,属于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是通过改进现有直流煤粉燃烧器二次风与一次风分配组合形式,形成一种新的“下压式切圆柱”型切圆燃烧方式。在一次风管道周围增设二次拌风管道,这样将一部分二次风直接分配到一次风周围,这样形成风包煤的燃烧条件,减少煤粉颗粒在燃烧过程直接撞击炉膛壁的可能,从而减少或防止炉膛结焦,在二次拌风管道的正下方设有第二倾斜导流板,一次风管道的正下方设有第一倾斜导流板,仍保持第一水平面直板和第二水平直板,这样将现有的直流燃烧器煤粉平行喷入炉膛改为下压式喷入炉膛,在炉膛形成“下压式切圆柱”型燃烧,这样既不改变切圆旋流燃烧的特性又能增加煤粉在炉内停留的时间增加燃尽的几率,提高燃烧效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结焦型直流煤粉燃烧器,特别是一种适用于新型四角切圆锅炉燃烧器,属于热能与动力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锅炉主要以煤作为燃料,其燃烧产物中含有大量的灰粒、硫和氮的氧化物等物质,这些物质在锅炉运行的过程中有时会以各种形式沉积在受热面的表面,造成受热面的结渣和积灰。锅炉结渣、积灰不但增加了锅炉受热面的传热阻力,使受热面传热恶化、煤耗增加、降低锅炉的热经济性,还可能造成烟气通道的堵塞,影响了锅炉的安全运行,严重时会发生设备损坏、人身伤害事故。锅炉结渣即锅炉结焦,对锅炉运行危害严重。在现阶段,由于煤电供需矛盾的存在,电站锅炉燃煤不能长期保持稳定,煤质多变;另外我国电站锅炉燃用煤质较差,约有半数在不同程度上属于易结渣类型。这两个客观存在的情况就加剧了电站锅炉的结渣现状。结渣一旦发生,将严重影响锅炉运行的安全性和经济性。我国多数主要动力煤产区都富藏灰熔融温度很低的煤种,因此电站锅炉结渣、积灰是个长期存在的问题。对于采用常规煤粉燃烧方式的锅炉来说,炉膛结渣将一直是设计和运行中需要认真对待的问题。从理论上对锅炉结渣、积灰的原理进行分析、探讨,掌握锅炉结渣的规律,从生产实践上采取合理的措施防止锅炉结渣、积灰,防止锅炉掉大焦就具有长期的、现实的意义。四角燃烧锅炉减少炉内气流切圆直径,降低煤粉细度均可减小煤灰颗粒向水冷壁的惯性迁移,有利于减轻结渣,当四角风速分配不均,炉内旋转气流中心偏斜或某一角一次风因速度低而偏转刷墙时,煤灰颗粒的惯性撞击几倍甚至几十倍的增加,这大大增加了结渣的速度和程度;同样的道理,对其他燃烧方式的锅炉,控制煤粉细度和降低煤粉粒子向水冷壁的迁移可以降低结渣的速度和程度;因此,控制灰粒向水冷壁的惯性迁移,对防止锅炉结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针对上述的问题,各类改正或专利技术防结焦性专利也不少,如专利CN201110202899.1, CN201210182288. X, CN200820064150. 9,CN200710195781. 4 开发的新型煤粉燃烧器对减轻锅炉的结焦具有一定积极意义,但是通过辅助机构或增加设备改变煤粉浓淡分布特征虽然能减少结焦事故发生,但使设备复杂不宜维修,阻力增加动力消耗增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的控制灰粒向水冷壁的惯性迁移,降低煤灰颗粒的惯性撞击锅炉炉墙几率,从而大大降低锅炉结渣、积灰,防止锅炉掉大焦的事故发生,且能有效的延长煤粉颗粒在炉膛的停留时间,增加煤粉颗粒燃尽的几率,可充分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的防结焦型直流煤粉燃烧器。技术解决方案本专利技术包括一次风管道、二次拌风管道,二次拌风管道内部中心布置一次风管道。所述二次拌风管道的正下方设有第二倾斜导流板,第二倾斜导流板与水平面直板的夹角为8-25度。所述一次风管道的正下方设有第一倾斜导流板,第一倾斜导流板与水平面直板的夹角为8-25度。所述第一倾斜导流板与第二倾斜导流板平行。 所述二次拌风管道和一次风管道为方形或圆形本专利技术是通过改进现有直流煤粉燃烧器二次风与一次风分配组合形式,形成一种新的“下压式切圆柱”型切圆燃烧方式。在一次风管道周围增设二次拌风管道,这样将一部分二次风直接分配到一次风周围,这样形成风包煤的燃烧条件,减少煤粉颗粒在燃烧过程直接撞击炉膛壁的可能,从而减少或防止炉膛结焦,在二次拌风管道的正下方设有第二倾斜导流板,一次风管道的正下方设有第一倾斜导流板,仍保持第一水平面直板和第二水平直板,这样将现有的直流燃烧器煤粉平行喷入炉膛改为下压式喷入炉膛,在炉膛形成“下压式切圆柱”型燃烧,这样既不改变切圆旋流燃烧的特性又能增加煤粉在炉内停留的时间增加燃尽的几率,提高燃烧效率。本专利技术优点本专利技术结构简单维修方便,且能有效的控制灰粒向水冷壁的惯性迁移,降低煤灰颗粒的惯性撞击锅炉炉墙几率,从而大大降低锅炉结渣、积灰,防止锅炉掉大焦的事故发生;同时该专利技术燃烧器结构,能有效的延长煤粉颗粒在炉膛的停留时间,增加煤粉颗粒燃尽的几率,可充分提高锅炉的燃烧效率。由于该专利技术燃烧器结构简单便于加工,与目前使用大多数四角燃烧锅炉燃烧器外形结构类似,因此本专利技术对现有锅炉的改造和新锅炉的施工具有简单易行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市场推广应用价值。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侧视图;图3本专利技术一次风管结构示意图;图4为图3的侧视图;图5为专利技术二次拌风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图5的侧视图。具体实施例方式实施例1参见图1、图2、图3、图4、图5、图6,本专利技术的一次风管道I和二次拌风管道2均采用钢材或耐火材料做成方管,然后保证一次风管道I布置二次拌风管道2内部中心,二次拌风管道2的正下方设有第二倾斜导流板4,第二倾斜导流板4与水平面直板6的夹角为8-25度,一次风管道I的正下方设有第一倾斜导流板3,第一倾斜导流板3与水平面直板5的夹角为8-25度。所述第一倾斜导流板3与第二倾斜导流板4平行。本专利技术二次拌风管道2与一次风管道I组合形成,这样在炉膛里形成风包煤的气流结构,减少燃烧过程煤粉颗粒碰撞炉膛壁的几率,从而减少或防止燃烧过程炉膛壁结焦事故发生。本专利技术第一水平面直板5和第二水平直板6仍保持原有状态,这样将现有的直流燃烧器煤粉平行喷入炉膛改为下压式喷入炉膛,在炉膛形成“下压式切圆柱”型燃烧,这样既不改变切圆旋流燃烧的特性又能增加煤粉在炉内停留的时间增加燃尽的几率,提高燃烧效率。实施例2 参见图1、图2、图3,本专利技术一次风管道I和二次拌风管道2均采用钢材或耐火材料做成圆管,导流板3与导流板4做成圆弧与圆管光滑相连,然后保证一次风管道I布置二次拌风管道2内部中心,二次拌风管道2的正下方设有第二倾斜导流板4,第二倾斜导流板4与水平面直板6的夹角为8-25度,一次风管道I的正下方设有第一倾斜导流板3,第一倾斜导流板3与水平面直板5的夹角为8-25度。所述第一倾斜导流板3与第二倾斜导流板4平行。本专利技术二次拌风管道2与一次风管道I组合形成的直流式防结焦型烧嘴,这样在炉膛里形成风包煤的气流结构,减少燃烧过程煤粉颗粒碰撞炉膛壁的几率,从而减少或防止燃烧过程炉膛壁结焦事故发生。本专利技术第一水平面直板5和第二水平直板6仍保持原有状态,这样将现有的直流燃烧器煤粉平行喷入炉膛改为下压式喷入炉膛,在炉膛形成“下压式切圆柱”型燃烧,这样既不改变切圆旋流燃烧的特性又能增加煤粉在炉内停留的时间增加燃尽的几率,提高燃烧效率。权利要求1.防结焦型直流煤粉燃烧器,包括一次风管道(I)、二次拌风管道(2),其特征在于, 二次拌风管道(2)内部中心布置一次风管道(I)。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焦型直流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二次拌风管道(2)的正下方设有第二倾斜导流板(4),第二倾斜导流板(4)与水平面直板(6)的夹角为8-25度。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防结焦型直流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一次风管道(I)的正下方设有第一倾斜导流板(3),第一倾斜导流板(3)与水平面直板(5)的夹角为8-25度。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防结焦型直流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第一倾斜导流板(3) 与第二倾斜导流板(4)平行。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防结焦型直流煤粉燃烧器,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拌风管道(2)和一次风管道(I)为方形或圆形。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防结焦型直流煤粉燃烧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防结焦型直流煤粉燃烧器,包括:一次风管道(1)、二次拌风管道(2),其特征在于,二次拌风管道(2)内部中心布置一次风管道(1)。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伍永福,武文斐,李保卫,赵增武,刘中兴,
申请(专利权)人:内蒙古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