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布风装置和布风装置组件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87545 阅读:1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6:1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膛侧壁;顶棚;设置在炉膛底部的布风板;以及设置在布风板上的至少一个布风锥,其中:每一个布风锥从布风板向上延伸到炉膛内部而在延伸方向上具有渐缩的形状,形成布风锥的布风锥侧壁设置有二次风口,布风锥侧壁与炉膛侧壁间隔开,顶棚、炉膛侧壁、布风板、布风锥侧壁围合成炉膛燃烧空间。本发明专利技术还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装置,为布风锥的形式,布风锥从布风板向上延伸到炉膛内部而在延伸方向上具有渐缩的形状,形成布风锥的布风锥侧壁设置有二次风口。本发明专利技术也涉及一种用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布风装置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循环流化床锅炉,尤其是大型循环流化床锅炉的二次风布风装置。
技术介绍
大型化与高参数化是循环流化床锅炉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锅炉容量的增大,炉膛横截面的不断增大致使二次风难以到达炉膛中心;同时,随着锅炉蒸汽参数的提高,特别是提高到超临界或超超临界蒸汽参数时,炉膛的放热容积较炉内蒸发受热面增加得更快,放热和吸热的不平衡增长导致受热面的布置问题,因此,二次风的穿透与受热面的布置问题成了制约循环流化床锅炉向大型化与高参数化发展的主要技术瓶颈。为解决二次风穿透问题,美国专利US5370084公开了一种裤衩腿炉膛结构的循环流化床锅炉,将炉膛下部设计为形似裤衩腿的结构,炉膛布风板相应的被分为独立的两部分,分别对应两个下部完全分开、顶部相通的裤衩腿,通过在裤衩腿内侧壁面上设置二次风口,解决炉膛底部密相区的二次风穿透问题;但由于炉膛密相区下部被分隔为两个部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两裤衩腿之间的压力波动易导致翻床现象的发生,给锅炉的安全稳定运行带来很大隐患。为了解决翻床问题,中国专利ZL 201010159794. 8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采用中间膜式壁将裤衩腿型炉膛纵向分为完全对称的两部分,中间膜式壁中上部开通风孔以平衡两侧的压力,以抑制翻床问题的发生。在裤衩腿炉膛结构的基础上,为了解决受热面的布置问题,中国专利201020147895. 9公开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炉膛的中隔墙水冷壁,通过在裤衩腿顶部设置中隔墙水冷壁管屏,以增加炉膛蒸发受热面面积;但对于大容量高参数循环流化床锅炉,随着炉膛高度的增加,这种中隔墙水冷壁管屏的高度也随之增加,强度难以保证,管屏变形和振动问题难以避免。
技术实现思路
为解决上述问题中的至少一个方面,提出本专利技术。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个示例性方面,提出了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膛侧壁;顶棚;设置在炉膛底部的布风板;以及设置在布风板上的至少一个布风锥,其中每一个布风锥从布风板向上延伸到炉膛内部而在延伸方向上具有渐缩的形状,形成布风锥的布风锥侧壁设置有二次风口,布风锥侧壁与炉膛侧壁间隔开,顶棚、炉膛侧壁、布风板、布风锥侧壁围合成炉膛燃烧空间。在循环流化床锅炉中,可选的,对于每一个布风锥而言布风锥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和相对布置的两个竖直布风锥侧壁;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在布风锥的顶端相接或汇合、且与所述两个竖直布风锥侧壁相接,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相接或汇合形成的棱线大致平行于布风板;二次风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布风锥侧壁由膜式壁构成;在所述棱线处形成与布风板平行的第一集箱,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汇集到该第一集箱中,从所述第一集箱竖直向上引出第一膜式壁受热屏。可选的,所述第一膜式壁受热屏布置在所述第一集箱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可选的,所述第一膜式壁受热屏具有设置在靠近第一集箱两端的两个第一受热屏部分,该两个第一受热屏部分沿所述第一集箱的长度方向间隔开。有利的,所述两个竖直布风锥侧壁竖直向上延伸构成第二膜式壁受热屏。进一步有利的,所述第二竖直布风锥侧壁在第二集箱处汇集,所述第二集箱垂直于第一集箱,且设置在与所述第一集箱的高度相同的高度位置。所述第一集箱与第二集箱可彼此相通。可选的,所述第二竖直布风锥侧壁在第二集箱处汇集,所述第二集箱垂直于第一集箱,且设置在与所述第一集箱的高度不同的高度位置。或可选的,所述布风锥侧壁由膜式壁构成;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汇入布置在所述棱线处的三通管,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分别与三通管的两个支管相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三支管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膜式壁受热屏。或可选的,所述布风锥侧壁由膜式壁构成;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在所述棱线处相接然后竖直向上并行延伸形成第一膜式壁受热屏,所述第一膜式壁受热屏为双层管屏。 有利的,两个竖直布风锥侧壁竖直向上延伸构成第二膜式壁受热屏。有利的,所述第一膜式壁受热屏与所述第二膜式壁受热屏在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相接或汇合形成的棱线的端部处形成T形扩展受热面,第一膜式壁受热屏构成所述T形的一竖,而所述第二膜式壁受热屏构成所述T形的一横,所述第一膜式壁受热屏与所述第二膜式壁受热屏通过鳍片焊接在一起。在循环流化床锅炉,可选的,对于每一个布风锥而言布风锥包括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和相对布置的两个第二倾斜布风锥侧壁,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在布风锥的顶端相接或汇合、且与所述两个第二倾斜布风锥侧壁相接,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相接或汇合形成的棱线大致平行于布风板,二次风口分别设置在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上。有利的,二次风口还设置在两个第二倾斜布风锥侧壁上。进一步的,所述布风锥侧壁由膜式壁构成;在所述棱线处形成与布风板平行的第一集箱,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汇集到该第一集箱中,从所述第一集箱竖直向上引出第一膜式壁受热屏。进一步,所述第一膜式壁受热屏布置在所述第一集箱的整个长度方向上。可选的,所述第一膜式壁受热屏具有设置在靠近第一集箱两端的两个第一受热屏部分,该两个第一受热屏部分沿所述第一集箱的长度方向间隔开。有利的,两个第二倾斜布风锥侧壁分别与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相接,在相接形成的棱线处的上方均设置有第二集箱,两个第二倾斜布风锥侧壁的膜式壁汇入所述第二集箱,且自所述第二集箱向上竖直延伸引出相应的第二膜式壁受热屏。进一步,每个第二集箱均水平设置在与所述第一集箱的高度相同的高度位置。或者进一步,所述布风锥侧壁由膜式壁构成;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汇入布置在所述棱线处的三通管,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分别与三通管的两个支管相通,所述三通管的第三支管竖直向上延伸形成第一膜式壁受热屏。或者进一步,所述布风锥侧壁由膜式壁构成;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在所述棱线处相接然后竖直向上并行延伸形成第一膜式壁受热屏,所述第一膜式壁受热屏为双层管屏。有利的,所述两个第二倾斜布风锥侧壁与所述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相接后竖直向上延伸构成第二膜式壁受热屏。有利的,所述第一膜式壁受热屏与所述第二膜式壁受热屏在两个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相接或汇合形成的棱线的端部处形成Y形扩展受热面,第一膜式壁受热屏构成所述Y形的一竖,而所述第二膜式壁受热屏构成所述Y形的V,所述第一膜式壁受热屏与所述第二膜式壁受热屏通过鳍片焊接在一起。 有利的,炉膛侧壁上设置有另外的二次风口。有利的,布风锥包括邻近布风板的下部部分和远离布风板的上部部分,其中所述下部部分从所述布风板竖直向上延伸,所述上部部分从与所述下部部分的相接处向上渐缩延伸。可选的,布风锥的平行于布风板的截面形成为长圆形或者边数大于4的多边形。有利的,所述布风锥侧壁下方形成不属于炉膛燃烧空间且与炉膛外部环境相通的空间,用于设置二次风管道。有利的,所述布风锥的结构关于垂直于炉膛前后墙的第一炉膛中分面对称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布风锥的结构关于垂直于炉膛左右墙的炉膛中分面对称布置。有利的,第一倾斜布风锥侧壁均大致垂直于炉膛前后墙布置。进一步的,所述布风板上设置有多个布风锥,所述布风锥彼此间隔开。有利的,每一个布风锥的尺寸和结构彼此相同。有利的,所述锅炉还包括设置在顶棚上方的一个或多个炉膛顶部集箱,竖直向上引出或延伸的膜式壁受热屏穿过顶棚后汇集于对应的炉膛顶部集箱中。有利的,布风锥侧壁为膜式壁,且朝向炉膛燃烧空间的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包括:炉膛侧壁;顶棚;设置在炉膛底部的布风板;以及设置在布风板上的至少一个布风锥,其中:每一个布风锥从布风板向上延伸到炉膛内部而在延伸方向上具有渐缩的形状,形成布风锥的布风锥侧壁设置有二次风口,布风锥侧壁与炉膛侧壁间隔开,顶棚、炉膛侧壁、布风板、布风锥侧壁围合成炉膛燃烧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清刚高鸣宋国良王小芳孙运凯王东宇周托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科学院工程热物理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