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并联马达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86852 阅读:19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8 05:4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串并联马达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液控换向阀、第二液控换向阀、第一液压马达及第二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速自动切换阀及梭阀;所述双速自动切换阀分别与梭阀、第一液控换向阀、第二液控换向阀连接;第一液控换向阀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及第二液压马达连接,第二液控换向阀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及第二液压马达连接,梭阀还与所述串并联马达自动控制系统的两个油口连接;油口压力较高的油液经梭阀流入双速自动切换阀,再由双速自动切换阀根据油口压力的变化控制第一液控换向阀和第二液控换向阀自动在串联或并联的工作状态之间切换;本发明专利技术控制系统的效率能全面发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压传动技术,具体涉及液压马达串并联运行的自动控制领域。
技术介绍
现有的串并联马达控制系统,是采用人工手动选择控制,通过人工操作来选择串联或并联运行状态。使用手动选择方向阀换向进行油路切换,串联状态工作时,压力油液进入第一台马达的一个油口,从另一个油口流出,再进入第二台马达的进油口 ;并联工作时,压力油液同时进入两台马达的一个油口,同时从各马达的另一个油口流出。由于操作过程中需要人为控制,往往由于人的因素,在轻载时,本应使用串联高速运转方式的时候却选择了并联的运行方式,导致系统的运行速度低,无法发挥系统的功能;或者在重载时,本应使用并联低速运转方式的时候却选择了串联高速运行方式,由于这时马达输出扭矩过低而无法驱动负载,不得不中途切换成低速运转方式。因此,采用手动控制的方式,需要操作人员针对不同的负载选择不同的运行方式。此方式对操作人员要求高,操作人员要能对负载的大小有准确的判断。在当今船舶甲板机械高速发展的情况下,液压马达驱动的负载越来越大,经常出现采用一台常规排量液压马达驱动会导致输出扭矩不够,或者即使能使用单台排量很大的马达,达到所需要的输出扭矩,但马达驱动的负载经常会存在很大的变化,这种大排量马达在轻载工况的时候,由于排量大,所需要的油液多,这时运行速度会和重载时一样慢,不能满足用户希望在轻载的时候高速运行的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与不足,提供一种串并联马达自动控制系统,能根据负载的不同将工作方式在串联与并联之间自动切换。本专利技术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串并联马达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液控换向阀、第二液控换向阀、第一液压马达及第二液压马达,还包括双速自动切换阀及梭阀;所述双速自动切换阀分别与梭阀、第一液控换向阀、第二液控换向阀连接;第一液控换向阀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及第二液压马达连接,第二液控换向阀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及第二液压马达连接,梭阀还与所述串并联马达自动控制系统的两个油口连接;油口压力较高的油液经梭阀流入双速自动切换阀,再由双速自动切换阀根据油口压力的变化控制第一液控换向阀和第二液控换向阀自动在串联或并联的工作状态之间切换。所述梭阀设有P I油口、P 2油口和Ps油口,其中P I油口、P 2油口分别与所述串并联马达自动控制系统的两个油口连接,Ps油口与所述双速自动切换阀连接。所述双速自动切换阀包括先导阀和主阀;所述先导阀的阀芯端部与梭阀连接,先导阀内设有弹簧;所述主阀的阀芯端部与先导阀连接,主阀内设有弹簧。所述第一液压马达设有左油口和右油口,第一液压马达的左油口和右油口分别与第一液控换向阀和第二液控换向阀连接。所述第二液压马达设有左油口和右油口,第二液压马达的左油口和右油口分别与第一液控换向阀和第二液控换向阀连接。本专利技术控制系统采用双速自动切换阀、梭阀、液控换向阀和液压马达组成,工作时使用两台马达同时驱动同一负载,随着负载的变化,系统自动进行串联或者并联运行方式切换。使用两台马达同时驱动,在重载的时候采用并联运行输出大扭矩,在轻载的时候串联运行高速运转,并且能根据负载的不同自动切换串联或并联的工作方式,能很好的满足客户需求。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如下的优点及效果1.本专利技术采用梭阀提供马达两腔的压力,对双速自动切换阀进行控制,不论马达处于顺时针或逆时针旋转时,控制油压力都可以传递到双速自动切换阀。2.本专利技术采用两台液控换向阀,由双速自动切换阀提供的控制油液同时进入两台液控换向阀,使得两台液控换向阀同时换向,避免了换向过程中的冲击。3.本专利技术采用双速自动切换阀控制的串并联控制系统,可以根据负载变化自动适应使用串联或并联运行状态,使得控制系统的效率能全面发挥,在重载时采用并联输出大扭矩,在轻载时采用串联,提供高速运行。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但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实施例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串并联马达自动控制系统包括双速自动切换阀6、梭阀5、第一液控换向阀1、第二液控换向阀2、第一液压马达3及第二液压马达4,双速自动切换阀6分别与梭阀5、第一液控换向阀1、第二液控换向阀2连接,第一液控换向阀I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3及第二液压马达4连接,第二液控换向阀2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3及第二液压马达4连接,梭阀5还与串并联马达自动控制系统的两个油口连接。采用双速自动切换阀6控制两台液控换向阀,随着负载变化工作压力也在变化,系统根据压力的变化自动在串联或并联的工作状态之间切换。在轻载状态下,梭阀P I油口和P 2油口分别通A油口和B油口的压力油,两边的压力油进行比较,哪边的压力高,哪边的压力油就进入P S油口,此时P S油口的压力也就是马达的工作压力。压力油从P S油口同时进入双速自动切换阀6的先导阀6-1和主阀6-2的P油口。压力油同时作用在先导阀6-1的阀芯端部,克服先导阀6-1另一端部的弹簧力,轻载状态下P s 口压力油作用在阀芯上的力不足以平衡先导阀6-1弹簧力的时候,先导阀6-1处于初始位置。油液无法从先导阀P 口进入A油口,到达主阀6-2的阀芯端部,此时主阀6-2的阀芯两端部油通T 口,作用在阀芯上的力无法平衡主阀6-2弹簧力的时候,主阀6-2处于初始位置,油液无法从主阀P 口进入B油口,双速自动切换阀6未进行切换,第一液控换向阀1、第二液控换向阀2都处于初始位置,系统处于串联高速运转方式。此时,压力油从A油口进入第二液压马达4的R油口(右油口),从L油口(左油口)出;经过第二液控换向阀2进入第一液压马达3的R油口(右油口),从L油口(左油口)出,回到B油口。当压力油从B油口进入第二液压马达4的L油口,从R油口出,经过第二液控换向阀2进入第二液压马达4的L油口,从R油口出,回到A油口。这样两台马达串联在A油口和B油口之间,马达运转速度快而输出扭矩小。在串联运行过程中,当负载较大时系统压力不断增加,梭阀P I油口和P 2油口分别通A油口和B油口的压力油,两边的压力油进行比较,哪边的压力高,哪边的压力油就进AP s油口,此时P s油口的压力也就是马达的工作压力。压力油液从P s油口同时进入双速自动切换阀6的先导阀6-1和主阀6-2的P油口。压力油同时作用在先导阀6-1的阀芯端部,克服先导阀6-1另一端部的弹簧力,当P s油口压力油作用在阀芯上的力可以平衡先导阀6-1弹簧力的时候,先导阀6-1切换。油液从先导阀P 口进入A油口,到达主阀6-2的阀芯端部,当压力油作用在阀芯上的力可以平衡主阀6-2弹簧力的时候,主阀6-2切换,油液从主阀P 口进入B油口。压力油同时进入第一液控换向阀I和第二液控换向阀2,第一液控换向阀和第二液控换向阀均换向,系统转换为并联运行。此时,第一液控换向阀1、第二液控换向阀2同时切换,压力油从A油口进入第一液压马达3的R油口,从L油口出,经过第二液控换向阀2回B油口 ;同时压力油从A油口经过第一液控换向阀I进入第二液压马达4的R油口,从L油口出,回到B油口。当压力油从B油口进入第二液压马达4的L油口,从R油口出,经过第一液控换向阀I回A油口;同时压力油从B油口经过第二液控换向阀2进入第一液压马达3的L油口,从R油口出,回到A油口。这时马达输出扭矩大,可以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串并联马达自动控制系统,包括第一液控换向阀、第二液控换向阀、第一液压马达及第二液压马达,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双速自动切换阀及梭阀;所述双速自动切换阀分别与梭阀、第一液控换向阀、第二液控换向阀连接;第一液控换向阀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及第二液压马达连接,第二液控换向阀分别与第一液压马达及第二液压马达连接,梭阀还与所述串并联马达自动控制系统的两个油口连接;油口压力较高的油液经梭阀流入双速自动切换阀,再由双速自动切换阀根据油口压力的变化控制第一液控换向阀和第二液控换向阀自动在串联或并联的工作状态之间切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立新陈涛喻福竞
申请(专利权)人:广州市阿盖特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