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采用马达串并联混合驱动的盾构刀盘液压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5720126 阅读:2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采用马达串并联混合驱动的盾构刀盘液压系统。包括电机、双向变量泵、二位三通换向阀、二位二通换向阀、变量马达、溢流阀、单向阀和补油泵。该系统中驱动盾构刀盘的各液压马达之间的连接可实现并联和串联方式的相互切换,从而使刀盘更好地适应不同地质条件掘进工况的需要。由于串联方式下流入各液压马达的流量均为泵的输出流量,刀盘转速的调速范围得到了大幅提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中的盾构刀盘驱动液压系统由于采用了液压马达串并联混合驱动的方式,拓宽了刀盘调速范围,能够有效减小动力油源中液压泵的排量,且由于闭式系统油源体积小,结构紧凑,可降低系统成本。(*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流体压力执行机构,尤其涉及一种采用马达串并联混合驱 动的盾构刀盘液压系统。
技术介绍
盾构掘进机是一种专用于地下隧道开挖工程施工的大型掘进装备。与传统的 施工方法相比,盾构法具有施工安全、快速、工程质量高、地面扰动小、劳动 强度低等许多优点。击于采哥子先进的开挖面稳定技术,盾糊进尤其在各幹 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和施工环境恶劣的隧道工程建设中显出了独特的优势。随着 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盾构掘进将逐步取代传统方法。刀盘驱动系统是盾构掘进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驱动刀盘转动切削盾构前方 的土体。刀盘驱动系统是一种典型的大功率、多执行器系统。由于在掘进过程 中地质条件复杂多变,刀盘驱动系统必须满足从软土到硬岩各种地层掘进的需 要,转速变化范围很大。传统多马达并联系统的驱动转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液 压泵排量的限制,调速范围十分有限。因而,为增强掘进机的地层适应性,刀 盘驱动系统液压源的设计流量往往须留有很大的裕量,而采用大排量液压泵系 统在低转速工况下效率会明显降低,造成很大的浪费。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满足盾构刀盘驱动对复杂地层适应性的要求,本技术的目的在于 提供一种采用马达串并联混合驱动的盾构刀盘液压系统。刀盘驱动液压马达采 用串联和并联混合连接的方式,在低转速工况下马达并联,高转速工况下马达 串联,使得刀盘驱动系统采用较小排量液压泵供油即能实现不同地质条件掘进 的要求,同时配合马达和泵的变量控制机构,系统能实现大范围无级调速。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电机经联轴器与双向变量泵刚性连接;双向变量泵的一端油口分别与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二位二通换向阀的进油口相连,双向变量泵的 另一端油口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二位三通换向阀的第一油口 相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二位二通换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 各自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液压马达的一端油口相连;第一、 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液压马达的另一端油口分别与各自的第一、第二、第3三、第四和第五二位三通换向阀第二油口相连,第六液压马达的另一端油口与 双向变量泵的另一端油口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二位三通换向 阀的第三油口与各自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液压马达的一端油口相 连;梭阀的两端进油口分别与变量泵两端油口连接,梭阀的出油口与压力传感 器连接;补油泵的轴与电机连接;补油泵吸油口连接油箱,补油泵的出油口与 溢流阀进油口及第一、第二补油单向阀的进油口相连;溢流阀出油口与油箱连 接;第一、第二补油单向阀的出油口分别与双向变量泵两端油口相连;安全阀 进油口与第一、第二限压单向阀出油口相连,安全阔出油口与溢流阀进油口相 连;第一、第二限压单向阀进油口分别与双向变量泵两端油口相连; 本技术具有韵有益效果是r液压系统采用闭式回路,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这对于地下施工的盾构 掘进而言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刀盘驱动液压马达可以根据地质条件进行串联 和并联连接方式的切换,使系统工况适应各种不同地质条件,从而降低了液压 动力油源系统的整体规模,更大限度地满足盾构掘进对刀盘驱动性能的要求。由于采用了液压马达串并联混合驱动的方式,拓宽了刀盘调速范围,能够 有效减小动力油源中液压泵的排量,且由于闭式系统油源体积小,结构紧凑, 可降低系统成本。附图说明附图是本技术的一个具体实施例的结构原理示意图。 图中l.电机,2.双向变量泵,3.1、 3.2.限压单向阀,4丄安全阀,4.2.溢流 阀,5.1、 5.2.补油单向阀,6.电机,7.补油泵,8.油箱,9.1、 9.2、 9.3、 9.4、 9.5、 9.6.二位二通换向阀,10.1、 10.2、 10.3、 10.4、 10.5.二位三通换向阀,11.1、 11.2、 11.3、 11.4、 11.5、 11.6.液压马达,12.压力传感器,13.梭阀,14、 15、 16.1、 16.2、16.3、 16.4、 16.5、 16.6、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8.1、 18.2、 18.3、18.4、 18.5、 18.6、 19.1、 19.2、 19.3、 19.4、 19.5、 20.1、 20.2、 20.3、 20.4、 20.5、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为管路。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附图所示,本技术中的电机1经联轴器与双向变量泵2刚性连接; 双向变量泵2的一端油口分别经管路16.1、 16.2、 16.3、 16.4、 16.5、 16.6与第 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二位二通换向阀9.1、 9.2、 9.3、 9.4、 9.5、 9.6的进油口相连,双向变量泵2的另一端油口分别经管路20.1、 20.2、 20.3、420.4、 20.5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二位三通换向阀10.1、 10.2、 10.3、10.4、 10.5的第一油口相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二位二通换 向阀9.1、 9.2、 9.3、 9.4、 9.5、 9.6的出油口分别经管路17.1、 17.2、 17.3、 17.4、17.5、 17.6与各自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液压马达ll.l、 11.2、11.3、 11.4、 11.5、 11.6的一端油口相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液压 马达ll.l、 11.2、 11.3、 11.4、 11.5的另一端油口分别经管路18.1、 18.2、 18,3、18.4、 18.5与各自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二位三通换向阀10.1、 10.2、10.3、 10.4、 10.5第二油口相连,第六液压马达11.6的另一端油口经管路18.6 与双向变量泵2的另一端油口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二位三通 换向阀IO.I、 10.2、 10.3、 10.4、 10.5的第三油口经19.1、 19.2、 19.3、 19.4、 19.5 与各自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液压马达11.2、 11.3、 11.4、 11.5、 11.6 的一端油口相连;梭阀13的两端进油口分别经管路21、 22与变量泵2两端油 口连接,梭阀13的出油口与压力传感器12连接;补油7的轴与电机6连接; 补油泵7吸油口经管路32连接油箱8,补油泵7的出油口经管路31与溢流阀 4.2进油口及经管路28连接的第一、第二补油单向阀5.1、 5.2的进油口相连; 溢流阀4.2出油口经管路33与油箱8连接;第一、第二补油单向阀5.1、 5.2的 出油口分别经管路27、 29与双向变量泵2两端油口相连;安全阀4.1进油口经 管路26与经管路24连接的第一、第二限压单向阀3.1、 3.2出油口相连,安全 阀4.1出油口经管路30与溢流阀4.2进油口相连;第一、第二限压单向阀3.1、 3.2进油口分别经管路23、 25与双向变量泵2两端油口相连;本技术的工作原理如下电机1得电启动,驱动双向变量泵2转动,调节变量机构,使变量泵2从 回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采用马达串并联混合驱动的盾构刀盘液压系统,其特征在于:电机(1)经联轴器与双向变量泵(2)刚性连接;双向变量泵(2)的一端油口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二位二通换向阀(9.1、9.2、9.3、9.4、9.5、9.6)的进油口相连,双向变量泵(2)的另一端油口分别与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二位三通换向阀(10.1、10.2、10.3、10.4、10.5)的第一油口相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二位二通换向阀(9.1、9.2、9.3、9.4、9.5、9.6)的出油口分别与各自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液压马达(11.1、11.2、11.3、11.4、11.5、11.6)的一端油口相连;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液压马达(11.1、11.2、11.3、11.4、11.5)的另一端油口分别与各自的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二位三通换向阀(10.1、10.2、10.3、10.4、10.5)第二油口相连,第六液压马达(11.6)的另一端油口与双向变量泵(2)的另一端油口连接;第一、第二、第三、第四和第五二位三通换向阀(10.1、10.2、10.3、10.4、10.5)的第三油口与各自的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和第六液压马达(11.2、11.3、11.4、11.5、11.6)的一端油口相连;梭阀(13)的两端进油口分别与变量泵(2)两端油口连接,梭阀(13)的出油口与压力传感器(12)连接;补油泵(7)的轴与电机(6)连接;补油泵(7)吸油口连接油箱(8),补油泵(7)的出油口与溢流阀(4.2)进油口及第一、第二补油单向阀(5.1、5.2)的进油口相连;溢流阀(4.2)出油口与油箱(8)连接;第一、第二补油单向阀(5.1、5.2)的出油口分别与双向变量泵(2)两端油口相连;安全阀(4.1)进油口与第一、第二限压单向阀(3.1、3.2)出油口相连,安全阀(4.1)出油口与溢流阀(4.2)进油口相连;第一、第二限压单向阀(3.1、3.2)进油口分别与双向变量泵(2)两端油口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华勇施虎龚国芳刘峰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6[中国|杭州]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