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单级盘双动涡旋压缩机,有依次连接的前壳体、节套、后壳体,主轴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支承在前壳体、节套上,主轴伸出前壳体的第一端上装有电磁离合器而伸出第二轴承外的第二端上固装有偏心盘,动涡盘装在偏心盘上,与动涡盘配合的静涡盘位于后壳体内,动、静涡盘间有低压腔,静涡盘与后壳体间有高压腔,位于静涡盘上的第一排气孔将高、低压腔连通,前壳体上有进气孔,后壳体上有与高压腔相通的第二排气孔,前壳体内壁与节套间有进气通道,主轴位于前壳体内的位置上装有电机转子,前壳体上相对电机转子的位置装有电机定子,前壳体上装有连接电机定子导线插座的电源插头。本发明专利技术体积小、装配容易,调节可靠,功能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与涡旋式压缩机有关,特别与单级盘双动涡旋压缩机有关。
技术介绍
目前,已知的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的方式的主要特征为双对涡盘式。压缩机体积大,进排气结构复杂,不但加工精度要求高,成本高,调整参数多,同时装配调节的自由度与难度增加,安装不方便。怎样有效缩小体积,增加多功能实用性,改善其加工的方便性、调节的可靠性,减 小装配难度,同时降低产品成本,这就需要对其结构方式进行创新改进,长期以来成为了研究的重要课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油电双动涡旋压缩机需双套涡盘体积大的不足,提供一种体积小,加工、装配方便,调节可靠,功能多,降低生产成本的单级盘双动涡旋压缩机。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这样来实现的 本专利技术单级盘双动涡旋压缩机,有依次连接的前壳体、节套、后壳体,主轴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支承在前壳体、节套上,主轴伸出前壳体的第一端上装有带离合器吸盘和离合器皮带轮的电磁离合器而伸出第二轴承外的第二端上固装有偏心盘,有动涡盘涡旋线体的动涡盘通过连接轴承装在偏心盘上,动涡盘与节套间装有轨道环组合付,与动涡盘配合的有静涡盘涡旋线体的静涡盘位于后壳体内,动、静涡盘间有低压腔,静涡盘与后壳体间有高压腔,位于静涡盘上的第一排气孔将高、低压腔连通,前壳体上有进气孔,后壳体上有与高压腔相通的第二排气孔,前壳体内壁与节套间有进气通道,主轴位于前壳体内的位置上装有电机转子,前壳体上相对电机转子的位置装有电机定子,前壳体上装有连接电机定子导线插座的电源插头,主轴的第一端上装有电磁离合器从而形成离合器动力源;主轴上固装有电机转子,与前壳体上的固装的电机定子配合组成直流无刷电机作为电动机动力源,故本专利技术具有双动力源。上述的主轴第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离合器吸盘上而伸出第二轴承的第二端上有弹性卡圈槽,弹性卡圈装在主轴弹性卡圈槽上,防止主轴窜动。上述的后壳体上装有过热过压保护控制器。上述的前壳体电源插头处装有电源接头盖确保安全。本专利技术具有离合器带动式功能离合器吸盘与离合器皮带轮吸合后,带动主轴转动,主轴带动偏心盘,偏心盘带动动涡盘,动涡盘受轨道环组合付控制运动轨迹,动涡盘涡旋线体相对于静涡盘涡旋线体作圆周平行移动而配合压缩气体、实现吸气与压缩排气。压缩机吸气由前壳体前端的进气口进入,通过电机转子和电机定子线圈间的间隙、前壳体周边的进气通道、轴承的间隙、节套进气通道,进入动涡盘与静涡盘内的低压腔进行压缩,同时压缩的高压气体经过静涡盘底部的第一排气孔进入高压腔、通过后壳体的第二排气孔排出。本专利技术具有直流无刷电机带动的功能离合器不通电,不工作;直流无刷电机定子通电,电机转子配合转动工作,带动主轴与离合器吸盘转动。本专利技术可以用作发电机在离合器吸盘与离合器皮带轮吸合后,离合器带动主轴工作,主轴上的电机转子与前壳体上的电机定子配合同时工作,产生电动势,接通外接电源连线后产生电流,可以给蓄电池充电。本专利技术中的涡旋盘采用单级方式,结构简单,加工方便,节约成本,配套件通用性强,采购与组装方便,经试验对比,方便了装配调节,显著减小了整机体积,功能多。附图说明 图1是本专利技术单级盘双动涡旋压缩机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例方式 图1给出了本实施例图。参见图1,本实施例单级盘双动涡旋压缩机,有依次连接的前壳体23、节套19、后壳体16。主轴通过第一轴承3、第二轴承7支承在前壳体、节套上。主轴伸出前壳体的第一端上装有带离合器吸盘I和离合器皮带轮2的电磁离合器而伸出第二轴承外的第二端上固装有偏心盘9。有动涡盘涡旋线体的动涡盘通过连接轴承11装在偏心盘上。动涡盘与节套间装有轨道环组合付10。与动涡盘配合的有静涡盘涡旋线体的静涡盘13位于后壳体内。动、静涡盘间有低压腔12。静涡盘与后壳体间有高压腔15。位于静涡盘上的第一排气孔14将高、低压腔连通。前壳体上有进气孔22。后壳体上有与高压腔相通的第二排气孔17。前壳体内壁与节套间有进气通道24。主轴位于前壳体内的位置上装有电机转子5。前壳体上相对电机转子的位置装有电机定子6。前壳体上装有连接电机定子导线插座的电源插头20。参见图1,主轴第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离合器吸盘上而伸出第二轴承7的第二端上有弹性卡圈槽,弹性卡圈8装在主轴弹性卡圈槽上。后壳体上装有过热过压保护控制器18。前壳体电源插头20处装有电源接头盖21。直流无刷电机不通电,离合器吸盘I与离合器皮带轮2吸合后,带动主轴4转动,离合器不通电,不工作,直流无刷电机通电工作,带动主轴4与离合器吸盘转动。在离合器吸盘与离合器皮带轮吸合后,直流无刷电机不通电,离合器带动主轴工作,主轴上的转子与前壳体上的定子配合工作,产生电动势,不接通电源不产生电流,接通后产生电流,可以给蓄电池充电。上述各实施例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上述内容作进一步的说明,但不应将此理解为本专利技术上述主题的范围仅限于上述实施例。凡基于上述内容所实现的技术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范围。权利要求1.单级盘双动涡旋压缩机,有依次连接的前壳体、节套、后壳体,主轴通过第一轴承、 第二轴承支承在前壳体、节套上,主轴伸出前壳体的第一端上装有带离合器吸盘和离合器皮带轮的电磁离合器而伸出第二轴承外的第二端上固装有偏心盘,有动涡盘涡旋线体的动涡盘通过连接轴承装在偏心盘上,动涡盘与节套间装有轨道环组合付,与动涡盘配合的有静涡盘涡旋线体的静涡盘位于后壳体内,动、静涡盘间有低压腔,静涡盘与后壳体间有高压腔,位于静涡盘上的第一排气孔将高、低压腔连通,前壳体上有进气孔,后壳体上有与高压腔相通的第二排气孔,前壳体内壁与节套间有进气通道,主轴位于前壳体内的位置上装有电机转子,前壳体上相对电机转子的位置装有电机定子,前壳体上装有连接电机定子导线插座的电源插头。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单级盘双动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主轴第一端通过螺母固定在离合器吸盘上而伸出第二轴承的第二端上有弹性卡圈槽,弹性卡圈装在主轴弹性卡圈槽上。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级盘双动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后壳体上装有过热过压保护控制器。4.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单级盘双动涡旋压缩机,其特征在于前壳体电源插头处装有电源接头盖。全文摘要本专利技术单级盘双动涡旋压缩机,有依次连接的前壳体、节套、后壳体,主轴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支承在前壳体、节套上,主轴伸出前壳体的第一端上装有电磁离合器而伸出第二轴承外的第二端上固装有偏心盘,动涡盘装在偏心盘上,与动涡盘配合的静涡盘位于后壳体内,动、静涡盘间有低压腔,静涡盘与后壳体间有高压腔,位于静涡盘上的第一排气孔将高、低压腔连通,前壳体上有进气孔,后壳体上有与高压腔相通的第二排气孔,前壳体内壁与节套间有进气通道,主轴位于前壳体内的位置上装有电机转子,前壳体上相对电机转子的位置装有电机定子,前壳体上装有连接电机定子导线插座的电源插头。本专利技术体积小、装配容易,调节可靠,功能多。文档编号H02J7/14GK102996454SQ20121056519公开日2013年3月27日 申请日期2012年12月24日 优先权日2012年12月24日专利技术者乔建设, 皮德智 申请人:乔建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单级盘双动涡旋压缩机,有依次连接的前壳体、节套、后壳体,主轴通过第一轴承、第二轴承支承在前壳体、节套上,主轴伸出前壳体的第一端上装有带离合器吸盘和离合器皮带轮的电磁离合器而伸出第二轴承外的第二端上固装有偏心盘,有动涡盘涡旋线体的动涡盘通过连接轴承装在偏心盘上,动涡盘与节套间装有轨道环组合付,与动涡盘配合的有静涡盘涡旋线体的静涡盘位于后壳体内,动、静涡盘间有低压腔,静涡盘与后壳体间有高压腔,位于静涡盘上的第一排气孔将高、低压腔连通,前壳体上有进气孔,后壳体上有与高压腔相通的第二排气孔,前壳体内壁与节套间有进气通道,主轴位于前壳体内的位置上装有电机转子,前壳体上相对电机转子的位置装有电机定子,前壳体上装有连接电机定子导线插座的电源插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乔建设,皮德智,
申请(专利权)人:乔建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