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涡旋部件以及涡旋压缩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4669138 阅读:99 留言:0更新日期:2017-02-17 19:3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动涡旋部件以及涡旋压缩机。所述动涡旋部件(160A,160B,160C,160D),包括:端板(164),形成在所述端板一侧的涡旋叶片(166),以及形成在所述端板另一侧的毂部(162),所述毂部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壁部(W),所述壁部包括位于所述毂部内侧的内根部(IR)和位于所述毂部外侧的外根部(OR),其中所述端板的所述另一侧包括止推面(T)以及位于所述毂部内侧的底面(B),并且所述内根部沿所述动涡旋部件的纵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外根部朝向所述涡旋叶片的一侧偏移预定距离(h1)。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动涡旋部件以及包括该动涡旋部件的涡旋压缩机。
技术介绍
本部分的内容仅提供了与本公开相关的背景信息,其可能并不构成现有技术。涡旋压缩机通常包括由定涡旋部件和动涡旋部件构成的压缩机构。动涡旋部件与定涡旋部件啮合并且在驱动轴的驱动下相对于定涡旋部件平动转动,从而实现对工作流体的压缩。在开发不同容量(特别是更大容量)的压缩机时,必须要确保各部件具有足够的强度。对于动涡旋部件而言,其中一个考虑之处是要确保动涡旋部件的毂部处的强度。例如,对于一个特定型号的动涡旋部件,当其应用于较小容量的平台时强度是足够的,但是应用于较大容量的平台时,动涡旋部件的毂部由于承受更大的驱动载荷而可能产生部分甚至全部的疲劳破坏。压缩机的制造商期望具有尽可能少的型号的部件以节省成本和提高库存效率。因此,希望有更好的方法来利用现有型号的部件,而不是重新设计甚至重新制作新型号的部件。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改善疲劳破坏的动涡旋部件。本技术的另一个目的是利用简单的机加工来改善现有动涡旋部件的疲劳破坏特性。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涡旋部件,包括:端板;形成在所述端板一侧的涡旋叶片;以及形成在所述端板另一侧的毂部,所述毂部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壁部,所述壁部包括位于所述毂部内侧的内根部和位于所述毂部外侧的外根部,其中所述端板的所述另一侧包括止推面以及位于所述毂部内侧的底面,并且所述内根部沿所述动涡旋部件的纵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外根部朝向所述涡旋叶片的一侧偏移预定距离。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另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涡旋压缩机,包括如上所述的动涡旋部件。根据本技术实施方式的又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动涡旋部件的加工方法,包括提供动涡旋部件,所述动涡旋部件包括:端板,形成在所述端板一侧的涡旋叶片,以及形成在所述端板另一侧的毂部,所述毂部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壁部,所述壁部包括位于所述毂部内侧的内根部和位于所述毂部外侧的外根部,所述端板的所述另一侧包括止推面以及位于所述毂部内侧的底面;至少去除所述底面的与所述毂部相邻的区域中的材料而使得所述内根部沿所述动涡旋部件的纵向方向相对于所述外根部朝向所述涡旋叶片的一侧偏移预定距离。采用本技术,动涡旋部件的毂部的内根部处的疲劳破坏特性得以改善,并且其加工方法简单,成本低,无需重新设计甚至重新制作新型号的动涡旋部件。附图说明通过以下参照附图的描述,本技术的一个或几个实施方式的特征和优点将变得更加容易理解,其中:图1是常规的涡旋压缩机的纵剖视图;图2和2A分别是常规的动涡旋部件的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图3和3A分别是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涡旋部件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图4和4A分别是根据本技术第二实施方式的动涡旋部件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图5和5A分别是根据本技术第三实施方式的动涡旋部件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图6和6A分别是根据本技术第四实施方式的动涡旋部件剖视图和局部放大图;以及图7示出了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涡旋部件相对于图2所示的动涡旋部件的疲劳强度因子的对比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各种实施方式的描述仅仅是示范性的,而绝不是对本技术及其应用或用法的限制。在各个附图中采用相同的附图标记来表示相同的部件,因此相同部件的构造将不再重复描述。首先将参照图1描述涡旋压缩机的总体构造和运行原理。如图1所示,涡旋压缩机100(下文中有时也会称为压缩机)一般包括壳体110、设置在壳体110一端的顶盖112、设置在壳体110另一端的底盖114以及设置在顶盖112和壳体110之间以将压缩机的内部空间分隔成高压侧和低压侧的隔板116。隔板116和顶盖112之间的空间构成高压侧,而隔板116、壳体110和底盖114之间的空间构成低压侧。在低压侧设置有用于吸入流体的进气接头118,在高压侧设置有用于排出压缩后的流体的排气接头119。壳体110中设置有由定子122和转子124构成的马达120。转子124中设置有驱动轴130以驱动由定涡旋部件150和动涡旋部件160构成的压缩机构。动涡旋部件160包括端板164、形成在端板一侧的毂部162和形成在端板另一侧的螺旋状的叶片166。定涡旋部件150包括端板154、形成在端板一侧的螺旋状的叶片156和形成在端板的大致中央位置处的排气口152。在定涡旋150的螺旋叶片156和动涡旋160的螺旋叶片166之间形成一系列体积在从径向外侧向径向内侧逐渐减小的压缩腔C1、C2和C3。其中,径向最外侧的压缩腔C1处于吸气压力,径向最内侧的压缩腔C3处于排气压力。中间的压缩腔C2处于吸气压力和排气压力之间,从而也被称之为中压腔。动涡旋部件160的一侧由主轴承座140的上部(即支撑部)支撑,驱动轴130的一端由设置在主轴承座140中的主轴承144支撑。驱动轴130的一端设置有偏心曲柄销132。通常在毂部162的内侧设置有驱动轴承DU(见图2)。在偏心曲柄销132和驱动轴承DU之间设置有卸载衬套142。驱动轴130的偏心曲柄销132经由卸载衬套142以及驱动轴承DB驱动动涡旋部件160的毂部162,从而使得动涡旋部件160相对于定涡旋部件150平动转动(即,动涡旋部件160的中心轴线绕定涡旋部件150的中心轴线旋转,但是动涡旋部件160本身不会绕自身的中心轴线旋转)以实现流体的压缩。上述平动转动通过定涡旋部件150和动涡旋部件160之间设置的十字滑环190来实现。经过定涡旋部件150和动涡旋部件160压缩后的流体通过排气口152排出到高压侧。为了防止高压侧的流体在特定情况下经由排气口152回流到低压侧,可以在排气口152处设置单向阀或排气阀170。参照图2和图2A,在现有技术的动涡旋部件160中,毂部162通常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壁部W,并且包括位于壁部W内侧的根部(下文中称为内根部)IR和位于壁部W外侧的根部(下文中称为外根部)OR。动涡旋部件160的端板164包括形成在毂部162一侧的止推面T和位于毂部162内侧的底面B。从图2和图2A的剖视图中观察,外根部OR通过倒角过渡到止推面T和壁部W的外侧面,而内根部IR通过倒角过渡到壁部W的内侧面。止推面T和底面B处于相同的平面。当图2和3所示的动涡旋部件应用于更大容量的压缩机平台时,在驱动轴130所产生的驱动载荷以及压配合在毂部内驱动轴承DU所产生的载荷在作用下,毂部的根部特别是内根部IR处常常会发生疲劳破坏。下面参考图3和3A描述根据本技术第一实施方式的动涡旋部件。动涡旋部件160A包括端板164、形成在端板一侧的毂部162和形成在端板另一侧的螺旋状的叶片166。毂部162通常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壁部W,并且所述壁部W包括位于毂部内侧的内根部IR和位于毂部外侧的外根部OR。动涡旋部件160A的端板164包括形成在毂部162一侧的与主轴承座140的相应止推面接合的止推面T和位于毂部162内侧的底面B。从图3和图3A的剖视图中观察,外根部OR优选地通过倒角过渡到止推面T和壁部W的外侧面,而内根部IR优选地通过倒角过渡到壁部W的内侧面。在本实施方式中,内根部IR设计成沿动涡旋部件的纵向方向X-X相对于外根部OR朝向涡旋叶片的一侧偏移预定距离h1。优选地,内根部IR通过去除整个底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涡旋部件(160A,160B,160C,160D),包括:端板(164),形成在所述端板一侧的涡旋叶片(166),以及形成在所述端板另一侧的毂部(162),所述毂部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壁部(W),所述壁部包括位于所述毂部内侧的内根部(IR)和位于所述毂部外侧的外根部(OR),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所述另一侧包括止推面(T)以及位于所述毂部内侧的底面(B),并且所述内根部沿所述动涡旋部件的纵向方向(X‑X)相对于所述外根部朝向所述涡旋叶片的一侧偏移预定距离(h1)。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动涡旋部件(160A,160B,160C,160D),包括:端板(164),形成在所述端板一侧的涡旋叶片(166),以及形成在所述端板另一侧的毂部(162),所述毂部包括大致圆筒状的壁部(W),所述壁部包括位于所述毂部内侧的内根部(IR)和位于所述毂部外侧的外根部(OR),其特征在于,所述端板的所述另一侧包括止推面(T)以及位于所述毂部内侧的底面(B),并且所述内根部沿所述动涡旋部件的纵向方向(X-X)相对于所述外根部朝向所述涡旋叶片的一侧偏移预定距离(h1)。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涡旋部件,其中所述预定距离为所述端板厚度(h2)的1/10~1/5。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动涡旋部件,其中所述预定距离为3毫米。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严宏刘轩
申请(专利权)人:艾默生环境优化技术苏州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