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石油烃类裂解碳四、碳五馏分的饱和加氢方法,所用催化剂为镍基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加氢工艺条件为:反应器入口温度30~50℃,反应压力1.0~4.0MPa,液体体积空速1.0~5.0h-1,氢油体积比为100~400;镍基加氢催化剂采用在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及助剂组分制得,包括主活性组分Ni、助活性组分Mg、Mo、Sn、X1和载体X2。该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可以在较低温度下进行加氢反应,并且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以及抗水、抗结焦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的加氢方法可以得到特别优异的加氢效果,特别适用于石油烃类裂解碳四、碳五馏分的饱和加氢。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该方法适用于将不饱和的烃类原料加氢成相应的饱和烃,尤其适用于将石油烃类裂解碳四、碳五馏分中炔烃、 二烯烃、单烯烃加氢成相应的烷烃。
技术介绍
蒸汽裂解制乙烯以及炼厂副产大量的(;和(5馏分,其产量与组成随裂解原料的种类、裂解深度和裂解工艺不同而各异。c4、C5烃类分离出双烯烃作为化工原料使用后,其余的少部分用于烷基化油、石油树脂等领域,多余的只能当做燃料,产品附加值低。对抽余C4 和C5馏分进行饱和加氢,所得产物可作为优质的裂解原料、溶剂、发泡剂及其它化工产品的基本原料,即提高了(;和C5馏分的附加值,又缓解了乙烯原料紧缺的问题。但是C4馏分里含有部分水造成催化剂易中毒,C5馏分中二烯烃含量高造成催化剂易结焦,增加了加氢难度。因此要求用于C4馏分、C5馏分饱和加氢的催化剂具有较高的加氢活性以保障加氢深度的同时,具有较好的抗水等杂质性能,同时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能够承受高温还原、再生处理。通常为了保证加氢深度以及较低的反应温度,需要活性组分镍的含量较高。采用浸溃法制备催化剂时,但镍含量较高时会造成活性组分分散度降低而使催化剂活性的提高与活性组分含量之间不成正比关系;而采用混捏、共沉淀等方法制备催化剂时,往往催化剂强度较低。以Pt、Pd贵金属为活性组分的催化剂用于饱和加氢反应中,由于不饱和烃类中往往含有一定的硫、胶质,致使上述催化剂中毒失活。CN200810222182.1公开了一种选择性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该选择性加氢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包含活性组分钯、助剂铜,助剂X1和助剂X2,以催化剂总重量100%计含钯O.1 O. 5%,铜O.1 6% ,X1 O. 5 15%,X2 O. 5 5%,0 2%选自钴、镍、钥、钨、镧、银、铈、钐、钕中的一种或多种助剂金属; 其中X1选自IVA元素,X2选自碱金属、碱土金属或其混合物。该催化剂特别适用于丁二烯抽提后富含炔烃残余物料的选择加氢除炔。该专利技术中引入碱金属和/或碱土金属用于调变载体的表面酸碱性,从而达到抑制不饱和烃聚合的趋势。CN200710179443.1公开了一种选择性加氢催化剂,以氧化铝为载体,以钯为活性组分,活性组分在载体表面上呈蛋壳型分布,其特征在于所述催化剂以重量100%计,活性组分Pd O. 2 O. 5wt%,助剂镧和/或铈 2 8wt%,碱土金属兀素2 8wt%,催化剂比表面70 150m2/g,孔容O. 3 O. 6ml/g,载体的晶型为Θ型或以Θ型为主的θ、α混合晶型。该专利技术催化剂适用于中低馏分油的选择加氢,上述专利技术中的催化剂仅适用于选择性加氢且仅当加氢原料中含有微量水、胶质时具有良好的加氢性能。相对于贵金属催化剂,以镍为主活性组分的非贵金属催化剂由于本身结构特点, 对杂质不敏感,从催化剂成本和加氢效果上更有优势。目前主要有负载型和采用共沉淀方法制备的镍基催化剂,但是一般要求较高镍含量来保证催化剂的活性。CN95111774. 2公开了一种石脑油裂解制乙烯过程中副产碳五的抽余油饱和加氢的方法,采用共沉淀法制备N1-Cu/硅藻土催化剂,镍与铜的原子比为9,镍与铜的总量占催化剂的40%,原料中单烯烃 90%,烷烃8. 5%,双烯烃1.5%,温度130°C,压力O. 6MPa,氢油摩尔比7,液时空速O. 31Γ1, 单烯烃转化率87%,戊烷收率90%。该催化剂使用温度较高,空速较低。US4956328研究了镍、铝、锆盐的混合水溶液,在高于60°C、pH值7 10的条件下, 用碱性化合物共沉淀,制备催化剂适用于芳香烃、含氮烃、烯烃的加氢,此催化剂活性欠佳。 US5258346公开了一种还原镍作为活性组分的芳烃加氢催化剂,可应用于各种油品尤其是较重烃油的加氢脱芳烃。该催化剂以共沉淀法制备,氧化镍含量为10 90%,还含有碱金属氧化物、碱土金属氧化物或稀土金属氧化物或它们的混合物。该专利催化剂的抗硫化能力有限,在工业上应用有一定困难。ZL200610064904. 6公开了一种镍系加氢催化剂,以氧化铝或和氧化硅为载体,采用共沉淀的方法制得,主要含有活性组分Ni,其特征在于催化剂由活性成分N1、La、助剂X1 和载体X2O组成,以催化剂组成的重量百分含量计含NiO 40 70%,La2O3 2 5%,X1O 2 5%,X2O 20 50%,其中X1选自Cu、Mg、Zr之一种或多种,X2选自Al或和Si ;其比表面积80 200m2/g,比孔容O. 4 O. 8ml/g。该催化剂适用于单烯烃加氢,尤其适合裂解 C9懼分的加氢,具有一定的抗硫中毒、抗胶质性能,能适应胶质50 0mg/100ml原料加氢的要求,催化剂加氢活性高,稳定性能好。CN02104336.1公开了一种通过烯烃叠合达到控制性降低汽油中烯烃含量的催化剂及用该催化剂的工艺方法,通过以中孔和大孔Y-氧化铝并掺入一定量的二氧化硅作为载体,选择镍作为活性组分,通过改变对负载量、助剂的种类以提高烯烃叠合/齐聚的活性和选择性,所得叠合汽油烯烃含量下降10 50个百分点,叠合柴油收率为10 50%。 采用该催化剂要求原料中杂质含量限制在水小于100μ g/g,硫小于5μ g/g,二烯烃小于 O. 1% ;反应温度在60°C以上。CN200710176670. 9公开了一种选择性镍系加氢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以氧化铝为载体,其特征在于以催化剂重量为100%计,含有活性组分14 20%氧化镍、2 8%氧化镧和/或氧化铈和I 8% VIB氧化物助剂,2 8%二氧化硅,I 8%碱土金属氧化物,催化剂比表面60 150m2/g,孔容O. 4 O. 6ml/g。该催化剂适用于中低懼分油双烯选择性加氢,具有抗杂质及抗胶质的能力。CN200610118522. 7公开一种用于选择性加氢的具有复合孔结构的镍催化剂, 该专利技术通过采用以重量百分比计包括以下组分(a) 5. O 40.0%的金属镍或其氧化物; (b)0. 01 20. O %的选自钥或钨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其氧化物;(c)0. 01 10. 0%的选自稀土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其氧化物;(d)0. 01 2. 0%的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A或IIA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其氧化物;(e) O 15. O %的选自硅、磷、硼或氟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其氧化物;(f)0 10. O %的选自元素周期表中IVB中的至少一种元素或其氧化物;(g)余量的载体氧化铝,主要用于裂解汽油的选择性加氢。ZL200610064905. O公开一种加氢精制催化剂、制备方法及应用,催化剂以钥、钴、 镍为活性组分,添加助剂,以氧化铝为载体,以催化剂总重量为100%计,催化剂含有氧化钥 14 20 %,氧化钴I 6 %,氧化镍I 4 %,助剂碱金属的氧化物含量为I 3 %,助剂P 或/和Sb的氧化物含量为I 5%,Si或/和锡的氧化物含量为2 6% ;催化剂的孔容为O. 45 O. 65cm3/g,比表面为150 280m2/g。该催化剂可用于中低馏分油的加氢精制,在加氢脱硫的同时能最大限度地加氢饱和单烯烃,能适应硫含量多变的油品及高空速的要求,但对二烯烃不具有加氢选择性。CN200310121166. O公开一种二烯烃选择性加氢催化剂,该催化剂含有一种氧化铝载体和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石油烃类裂解碳四、碳五馏分的饱和加氢方法,所用催化剂为镍基加氢催化剂,其特征在于加氢工艺条件为:固定床反应器入口温度30~50℃,反应压力1.0~4.0MPa,液体体积空速1.0~5.0h?1,氢油体积比为100~400;镍基加氢催化剂采用在载体上负载活性组分及助剂组分制得,包括主活性组分Ni、助活性组分Mg、Mo、Sn、X1和载体X2,以催化剂组成的质量百分含量计:含NiO?15~28%,MgO?0.02~2%,MoO3?1~5%,SnO2?2~5%,X1的氧化物2~5%,X2?40~50%,其中X1选自Cu、Zr、Zn、La中的一种或多种,X2选自Si、Al、Ti氧化物中的一种或多种,其比表面积为100~180m2/g,比孔容为0.4~0.8ml/g。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梁顺琴,常晓昕,王廷海,吴杰,孙利民,马好文,向永生,王宗宝,郑云弟,张慧,王学丽,李平智,边虎,蔡小霞,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