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叉车等装卸车辆中使用的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
技术介绍
叉车大多在接近直角的拐角处转弯。当在此类接近直角的拐角处转弯时,由于叉 车的后轮成为转向轮,因此叉车进行如下的叉车特有的转向操纵操作以较小舵角使前部 (货叉部分)轻微朝向转弯方向,然后再通过急打轮将后部甩到拐角外侧。另一方面,叉车采用在驾驶室设置的转向操纵部件与转向轮亦即后轮之间并未进 行机械式的连结的、所谓的线控转向式的动力转向装置。因此,原本就不存在从后轮返回至 转向操纵部件的反作用力。因此以往是在转向操纵侧形成模拟的反作用力而使其反作用于 驾驶员。另外,以往将转向的转向操纵角、与转向轮的转向角之比亦即行程比设定成比例 关系(参照日本特开2010-264833号公报)。对于叉车而言,在其用途方面,转向操纵角的范围较大、且转向操纵的频率也较 高。因此,驾驶员对手柄的操作量较大且负担较重。如图4的“以往特性”的曲线图所示,在转向操纵侧形成的模拟的反作用力具有如 下特性直到达到某一舵角为止而与舵角一起线性地增大,如果超过该舵角则保持恒定值。 因此,在转弯的初期,反作用力过小从而转向操纵力大于反作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车辆用转向操纵装置具备:使转向轮转向的转向轮驱动机构;检测转向操纵部件的转向操纵角的转向操纵角检测部;向所述转向操纵部件施加转向操纵反作用力的反作用力致动器;驱动所述转向轮驱动机构的转向致动器;控制所述转向致动器的转向致动器控制部;转向操纵区域判定部,该转向操纵区域判定部判定所述转向操纵角是位于第一切换角以下的第一舵角区域、还是位于超过第一切换角的第二舵角区域;以及反作用力致动器控制部,该反作用力致动器控制部以下述方式控制所述反作用力致动器:当所述转向操纵角位于第一舵角区域时,伴随着转向操纵角的增加而使转向操纵反作用力增大到最大值;当 ...
【技术特征摘要】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