间接冷却螺旋出渣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71173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4 15: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间接冷却螺旋出渣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它包括壳体、螺旋实体,壳体上设有进灰口、卸灰口,两端通过连接法兰分别于头部驱动装置、尾部装置连接,所述的螺旋实体的中心轴中心为空腔;所述的壳体为内外两层壳体,外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通过向壳体两层之间和中心轴中心空腔内注入工业水,进行循环冷却,在达到冷却效果的前提下,保证冷却水与灰渣的分离,便于实际操作生产,节约用水,避免二次污染,同时提高了螺旋出渣机的使用寿命。(*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间接冷却螺旋出渣机
本技术涉及一种螺旋出渣机,具体涉及一种含间接冷却装置的螺旋出渣机。技术背景国内与各种型号炉排锅炉配套使用的螺旋出渣机,其冷却灰渣方式都为直接水冷。这种水冷方式会产生大量污水,且灰渣与污水混合。致使灰渣与污水的工艺处理难度增大,生产成本增加,且造成二次污染,浪费资源。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节约用水、避免二次污染的间接冷却螺旋出渣机,解决锅炉灰渣与工业水的间接冷却。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的间接冷却螺旋出渣机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它包括壳体、螺旋实体,壳体上设有进灰口、卸灰口,两端通过连接法兰分别于头部驱动装置、尾部装置连接,所述的螺旋实体的中心轴中心为空腔;所述的壳体为内外两层壳体,外壳体上设有进水口、出水口。由于上述技术方案将螺旋出渣机壳体设置成双层,螺旋出渣机运行时可将壳体两层之间注入工业水,并通过进、出水口进行循环冷却,中心轴中心空腔也注入工业水循环冷却。冷却水与灰渣无直接接触,可适当回收利用;冷却过程不但保证了灰渣的冷却更保证了灰渣的含水量不会增加,便于后续运输;冷却过程中可通过控制输入工业水的速度来调整冷却效果,便于操作。因此,该技术能在达到冷却效果的前提下,保证冷却水与灰渣的分离,便于实际操作生产,节约用水,避免二次污染,同时提高了螺旋出渣机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间接冷却螺旋出渣机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I的A-A向剖视图;图3是本技术间接冷却螺旋出渣机循环冷却原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由图I、图2和图3可见,本技术间接冷却螺旋出渣机将壳体7与螺旋实体4 沿同一中心定位,壳体7两端通过连接法兰3分别于头部驱动装置、尾部装置连接,最后将连接后的整体与支架6定位安装。其中螺旋实体4包含中间轴15和螺旋叶片14,中间轴 15为钢管制成,中心为空腔,螺旋叶片14焊接于中心轴15上;头部驱动装置包括头部机架9、链轮10、头部轴承11和头轴12,头轴12 —端与中心轴15焊接固定,另一端套上头部轴承11,链轮10及头部轴承11分别固定于头部机架9 ;尾部装置包含尾部机架2、尾部轴承I 及尾轴17,尾轴17 —端与中心轴15连接,一端套上尾部轴承I,尾部轴承I通过螺栓固定于尾部机架2。壳体7设有内外两层壳体及进灰口 16、卸灰口 8,外壳体上设有进水口 5、出水口 13。其中进灰口 16与出水口 13同侧,卸灰口 8与进水口 5同侧。两层壳体之间空腔为密封空腔。中心轴15、头轴12、尾轴17皆为空心结构,中间空腔制作时保证密封。循环冷却装置中壳体7与螺旋实体4呈一定角度安置于地平面(也可水平放置), 开启电机,调试至正常运行。将冷却水管接至壳体进水口 5,直至冷却水注满壳体一、二层之间,由出水口 13溢流至冷却水池。将中心轴15、头轴12及尾轴17整体通入工业水,保证整体内空腔注满冷却水,且维持一定流速。根据检测到的灰渣温度,适当调节冷却水的循环速度,保证达到冷却效果。冷却水速度由进水管管路控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间接冷却螺旋出渣机,它包括壳体、螺旋实体,壳体上设有进灰口、卸灰口,两端通过连接法兰分别于头部驱动装置、尾部装置连接,其特征是:所述的螺旋实体(4)的中心轴(15)中心为空腔;所述的壳体(7)为内外两层壳体,外壳体上设有进水口(5)、出水口(13)。

【技术特征摘要】
1 一种间接冷却螺旋出渣机,它包括壳体、螺旋实体,壳体上设有进灰口、卸灰口,两端通过连接法兰分别于头部驱动装置、尾部装置连接,...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鞠永福赵军张伟钟玉国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盛运机械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