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64431 阅读:17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3 04:07
一种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包含有外壳和设置在该外壳内的马达、减速机构、入力轴、第一单向传动装置、中空轴、第二单向传动装置及出力轴;该马达产生的旋转动能经由该减速机构输出后,通过该第一单向传动装置向该入力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使该中空轴产生相同的转动,该中空轴的旋转运动通过该第二单向传动装置向该出力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如此,在出力轴为主动轴时,不必向减速机构和马达传达运动,因为负荷较少的关系,动力的损失也很少,可以轻快地传达动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
本技术涉及一种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特别是一种以马达为动力源时,可向出力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以出力轴为主动轴时,则使其与马达的结合予以解开的驱动装置。
技术介绍
混合动力车辆指的是所有使用超过一种燃料或能量来源的车辆,而驱动系统可以有一套或多套。常见的混合动力车辆有油电混合动力车(Hybrid Electric Vehicle,简称 HE V)及电动自行车(Motorized Bicycle/Electric Bicycle)。以电动自行车为例,它包括一人力驱动机构,向后轮传达来自踏板的人力驱动力,及一电动驱动机构,以驱动曲柄轴、 前轮轴或后轮轴的马达为动力源。然而,因为电动驱动机构和人力驱动机构经常连结的关系,因此一旦在骑乘途中因为故障或蓄电池电力耗尽时,就必须改用人力踩踏,此时除了得克服电动自行车本身的重量外,还得增加额外的踏力去克服电动驱动机构所带来的阻力,导致在踩踏时非常吃力, 而失去自行车原有的便利性。为了克服上述问题,因此有很多不同的技术方案被提出。例如,中国台湾第 1296597号专利技术专利“电动脚踏车驱动机构”、第M345033号新型专利“电动、脚踏双用自行车之省力装置”等,是利用棘轮和棘齿的自由轮(一种离合器)原理,当以马达驱动时,不会向曲柄轴传达动力;反之,以人力驱动时,则不用带动马达。又如,中国台湾第M416565号新型专利“离合式自行车电力驱动装置及其离合式驱动器”,则是采用兼具轴承及离合器功能的单向轴承,达到人力与马达动力互不干扰的目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创新的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其可在以马达为动力源时,向出力轴传达旋转运动;以出力轴为主动轴时,则使其与电动驱动机构脱离,减少出力轴的负荷。具体实现本技术的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包含有外壳和设置在该外壳内的马达、减速机构、入力轴、第一单向传动装置、中空轴、第二单向传动装置及出力轴; 该马达产生的旋转动能经由该减速机构输出后,通过该第一单向传动装置向该入力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使该中空轴产生相同的转动,该中空轴的旋转运动通过该第二单向传动装置向该出力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所述马达具有一轴心;所述减速机构包含一结合于该轴心上的中心齿轮、一固定在该外壳内的外环齿轮、受该中心齿轮驱动旋转并绕着该外环齿轮转动的若干行星齿轮, 及一连结该若干行星齿轮的齿轮轴以保持该若干行星齿轮彼此间相对位置的输出轴。所述入力轴包含一入力齿轮;所述中空轴具有一出力齿轮,该入力齿轮和出力齿轮为斜齿轮,以将旋转运动传达给在某一角度交叉着的入力轴和中空轴之间。所述驱动装置又包含一固定盘,该固定盘被一结合在该出力轴一端的锁定板锁紧而随出力轴同转。所述混合动力载具包括电动自行车;所述驱动装置应用于该电动自行车时,该电动自行车的链轮安装在该固定盘上。所述混合动力载具包括电动自行车;所述外壳包含有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该第一壳体为该电动自行车车架的立管或下管,该第二壳体为该车架的底部托架,或是一独立套入该底部托架内的管构件。所述第二壳体的两端分别被一左端盖和一右端盖封闭;所述出力轴穿过该左、右端盖及设置于该中空轴内的第二单向传动装置,该出力轴与该左端盖的接触面间通过一油封达成密封。所述马达、减速机构、入力轴和第一单向传动装置位于该第一壳体内;所述中空轴、第二单向传动装置和出力轴处于该第二壳体内。所述第一和第二单向传动装置为单向轴承、使用棘轮和爪的自由轮、使用滚珠的自由轮、或使用弹簧与滚珠的自由轮。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当以马达为动力源时,可向出力轴传达旋转运动;在马达停止运转而以出力轴为主动轴时,则使其与减速机构和马达的结合予以解开,使出力轴因为少了电动驱动机构的负荷,动力的损失相对很少,可以轻快地传达动力。至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及其它目的与特点参照下面配合附图的实施例说明即可完全明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剖面图。图2为沿图I中2-2线的剖面图。附图标号10 :驱动装置;20 :外壳;21 第一壳体;22 :第二壳体;23 :左端盖;24 右端盖;25 :油封;30 :马达;31 :轴心;40 :减速机构;41 :中心齿轮;42 :外环齿轮;43 :行星齿轮;44 :输出轴;45 :轴部;46 :行星架;47 :齿轮轴;48 :轴承;50 :入力轴;51 :轴部; 52 :入力齿轮;53 :轴承;55 :第一单向传动装置;60 :中空轴;61 :轴部;62 :出力齿轮;63 轴承;65 :第二单向传动装置70 :出力轴;71 :轴承;72 :轴承;73 :固定盘;74 :锁定板;75 螺丝;80 :链轮。具体实施方式图I、图2为本技术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10的剖面,可供说明本技术的
技术实现思路
。该驱动装置10主要由外壳20、马达30、减速机构40、入力轴50、第一单向传动装置55、中空轴60、第二单向传动装置65和出力轴70组成。其中外壳20,包含有第一壳体21和第二壳体22。第一壳体21用以接纳马达30、减速机构40、入力轴50和第一单向传动装置55。第二壳体22用以接纳中空轴60、第二单向传动装置65和出力轴70,且两端分别被一左端盖23和一右端盖24封闭。当本技术应用在混合动力载具,例如电动自行车时,外壳20构成该电动自行车车架的一部分,其中第一壳体21即为该车架的立管或下管,第二壳体22为该车架的底部托架(Bottom Bracket,俗称五通管),但第二壳体22也可以是一独立套入该底部托架内的管构件。马达30,固定在第一壳体21内,是将蓄电池(图未示)或其它能源如太阳能所供应的电能转变成动能,使电动自行车或其它混合动力载具运动的动力来源。所述马达30产生的旋转动能通过其轴心31输出。减速机构40,用以将马达轴心31的转速以一定的变速比减速并提升扭力后输出。 在附图的实施例中,减速机构采用行星式齿轮减速机构,其包含一中心齿轮41结合于马达 30的轴心31上、一外环齿轮42固定在第一壳体21内、若干行星齿轮43受中心齿轮41驱动旋转并绕着外环齿轮42转动,及一输出轴44,该输出轴44包含一轴部45支持于一对固定在第一壳体21内的轴承48转动,及一行星架46连结行星齿轮43的齿轮轴47,藉以保持行星齿轮43彼此间的相对位置。由于动力的传递是利用行星齿轮,所以可以得到均等的扭力传递,而达到减速的目的,同时具有体积小、重量轻、传递效率高、负载能力大的特点。需知,一般行星式齿轮减速机构大多采用三个行星齿轮43,但为使图I具有对称效果,因而以四个行星齿轮43表示,但并非意图限制于任何特定的实施例。入力轴50,包含一轴部51和一入力齿轮52。轴部51支持于一固定在第一壳体21 内的轴承53转动,并延伸至第二壳体22内,同时通过设置在输出轴44内的第一单向传动装置55连结输出轴44,以从减速机构40的输出轴44向入力轴50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 第一单向传动装置55具有轴承加离合器的作用,也就是,输出轴44为主动轴时,会带动入力轴50同转;反向传动时,入力轴50为空转状态,不会向输出轴44传达旋转运动。入力齿轮52 —体成型于轴部51的一端,以向中空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混合动力载具离合式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含有外壳和设置在该外壳内的马达、减速机构、入力轴、第一单向传动装置、中空轴、第二单向传动装置及出力轴;该马达产生的旋转动能经由该减速机构输出后,通过该第一单向传动装置向该入力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使该中空轴产生相同的转动,该中空轴的旋转运动通过该第二单向传动装置向该出力轴传达单方向旋转运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清风
申请(专利权)人:乐荣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