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液压动力单元装配流水线及其专用夹具,包括阀块打标台,组装台,物料台,第一、第二、第三横向辊道,第一、第二纵向辊道,压力测试台,油箱安装台,气密性试验阀;所述第一纵向辊道、第一横向辊道、第二纵向辊道和第三横向辊道依次相接形成矩形结构;所述第二横向辊道一端与第二纵向辊道外侧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压力测试台;所述第一纵向辊道外侧设有阀块打标台、组装台、物料台;所述第三横向辊道外侧沿着流水线运行方向依次设有油箱安装台、气密性试验阀;专用夹具放置在辊道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大大降低了操作员的劳动强度和安全隐患,同等人工情况下,生产效率比以前提高了50%,提高了企业的效益。(*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液压动力单元装配流水线及其专用夹具
本技术涉及机械制造
,具体涉及一种液压动力单元装配流水线及其专用夹具。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进步,产品的设计一直是朝着性能更高、品质更好、使用更方便、成本更低的方向发展;而在产品的生产、组装等操作过程中使用的组装、测试等相关设备也在不断的创新。液压动力单元在以前的装配过程,是在地面或工作台上完成的,需要操作员去搬动各个部件,尤其是电机与阀块装配以后,整体的重量较重,搬动不便,且存在不安全因素, 既增加了操作员的劳动强度和劳动风险,又使得装配效率比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压动力单元装配流水线及其专用夹具,可以既降低操作员的劳动强度和劳动风险,又提高装配效率。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条液压动力单元装配流水线,包括阀块打标台,组装台,物料台,第一、第二、第三横向辊道,第一、第二纵向辊道,压力测试台,油箱安装台,气密性试验阀;所述第一纵向辊道、第一横向辊道、第二纵向辊道和第三横向辊道依次相接形成矩形结构;所述第二横向辊道一端与第二纵向辊道外侧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压力测试台;所述第一纵向辊道外侧设有阀块打标台、组装台、物料台;所述第三横向辊道外侧沿着流水线运行方向依次设有油箱安装台、气密性试验阀;辊道上放置有专用夹具。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第一、第三横向辊道由滚轴构成,所述第二横向辊道和第一、第二纵向辊道由球型滚珠构成。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油箱安装台设有第一气动夹具,对应的第二气动夹具设于第三横向滚道的内侧;所述第一、第二气动夹具与油箱处于同一水平线上。本技术的方案还包括有一种用于上述液压动力单元装配流水线上的专用夹具,包括第一底座,设于第一底座上的第二底座,以及设于第二底座上的固定限位块、滑动限位块;所述固定限位块外侧设有第一夹紧装置,内侧设有滑块导杆;所述滑块导杆贯穿滑动限位块;所述滑动限位块外侧设有第二夹紧装置;所述第二夹紧装置和滑块导杆相连。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以转轴连接,所述第一底座与第二底座之间设有球型滚珠。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固定限位块和滑动限位块设置于第二底座的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固定限位块和滑动限位块上端分别设有对称的弧形卡口 ;所述固定限位块固定在第二底座一端的边部。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第一夹紧装置包括第一推拉杆、第一连杆、第一3V型手柄、第一支架;所述第一推拉杆贯穿设于第一支架上的第一导向套,并垂直于第一底座所设的限位孔;所述第一推拉杆上端与第一连杆下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上端与第一 V型手柄的V型顶点活动连接,所述第一 V型手柄下端和设于第一支架上的第一支架尾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套和第一支架尾端处于同一重垂线;所述第一支架固定在固定限位块外侧。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限位孔设置于第一底座边部,其圆心位于第一推拉杆以转轴为圆心旋转所得的圆周上,所述限位孔的直径略大于第一推拉杆的直径。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方案是,第二夹紧装置包括第二推拉杆、第二连杆、第二 V型手柄、第二支架;所述第二推拉杆贯穿设于第二支架上的第二导向套后与滑动限位块连接固定,另一端与第二连杆一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 V型手柄的V型顶点活动连接,所述第二 V型手柄下端和设于第二支架上的第二支架尾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二导向套和第二支架尾端处于同一水平线;所述第二支架固定连接在滑块导杆上。本技术具有以下优点一、不需要经常搬动部件,大大降低了操作员的劳动强度,也大大降低了操作员的安全隐患;_■、同等人工情况下,生广效率比以如提闻了 50%,提闻了企业的效碰。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俯视图。图2为液压动力单元分体图。图3为专用夹具侧视图。图4为专用夹具俯视图。图5为第一夹紧装置。图6为第二夹紧装置。I为阀块打标台;2为组装台;3为物料台;4为第一纵向滚道;5为第一横向滚道 6为第二纵向滚道;7为第二横向滚道;8为压力测试台;9为接油槽;10为第三横向滚道 11为油箱安装台;12为气密性试验阀;13为专用夹具;14为配件架;15为第一气动夹具 16为第二气动夹具;17为气密试验孔;18为电机;19为阀块;20为油泵;21为油箱;22为第一底座;23为球星滚珠;24为第二底座;25为转轴;26为滑块导杆;27为固定限位块;28 为滑动限位块;29为第一夹紧装置;30为第二夹紧装置;31为限位孔;32为第一导向套;33 为第一推拉杆;34为第一连杆;35为第一 V型手柄;36为第一支架尾端;37为第一支架;38 为第二导向套;39为第二推拉杆;40为第二连杆;41为第二 V型手柄;42为第二支架尾端; 43为第二支架。具体实施例如图I所示,液压动力单元装配流水线及其专用夹具,其特征为包括阀块打标台 1,组装台2,物料台3,第一、第二、第三横向辊道5、7、10,第一、第二纵向辊道4、6,压力测试台8,油箱安装台11,气密性试验阀12 ;所述第一纵向辊道4、第一横向辊道5、第二纵向辊道6和第三横向辊道10依次相接形成矩形结构;所述第二横向辊道7—端与第二纵向辊道6外侧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压力测试台8 ;所述第一纵向辊道4外侧设有阀块打标台I、组装台2、物料台3 ;所述第三横向辊道10外侧沿着流水线运行方向依次设有油箱安装台11、气密性试验阀12 ;辊道上放置有专用夹具13。如图I所不,第一、第三横向棍道5、10由滚轴构成,第二横向棍道7和第一、第二纵向辊道4、6由球型滚珠构成。仍如图I所示,油箱安装台11设有第一气动夹具15,对应的第二气动夹具16设于第三横向滚道10的内侧;所述第一、第二气动夹具15、16与油箱21处于同一水平线上。如图3和图4所示,液压动力单元装配流水线上的专用夹具,包括第一底座22,设于第一底座22上的第二底座24,以及设于第二底座24上的固定限位块27、滑动限位块28 ; 所述固定限位块27外侧设有第一夹紧装置29,内侧设有滑块导杆26 ;所述滑块导杆26贯穿滑动限位块28 ;所述滑动限位块28外侧设有第二夹紧装置30 ;所述第二夹紧装置30和滑块导杆26相连。如图3所示,第一底座22与第二底座24以转轴25连接,所述第一底座22与第二底座24之间设有球型滚珠23。如图3和图4所示,固定限位块27和滑动限位块28设置于第二底座24的同一条中心线上,所述固定限位块27和滑动限位块28上端分别设有对称的弧形卡口 ;所述固定限位块27固定在第二底座24 —端的边部。如图5所示,第一夹紧装置29包括第一推拉杆33、第一连杆34、第一 V型手柄35、 第一支架37 ;所述第一推拉杆33贯穿设于第一支架37上的第一导向套32,并垂直于第一底座22所设的限位孔31 ;所述第一推拉杆33上端与第一连杆34下端活动连接,所述第一连杆34上端与第一 V型手柄35的V型顶点活动连接,所述第一 V型手柄35下端和设于第一支架37上的第一支架尾端36活动连接;所述第一导向套32和第一支架尾端36处于同一重垂线;所述第一支架37固定在固定限位块27外侧。如图4所示,限位孔31设置于第一底座22边部,其圆心位于第一推拉杆33以转轴25为圆心旋转所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条液压动力单元装配流水线,其特征为:包括阀块打标台(1),组装台(2),物料台(3),第一、第二、第三横向辊道(5、7、10),第一、第二纵向辊道(4、6),压力测试台(8),油箱安装台(11),气密性试验阀(12);所述第一纵向辊道(4)、第一横向辊道(5)、第二纵向辊道(6)和第三横向辊道(10)依次相接形成矩形结构;所述第二横向辊道(7)一端与第二纵向辊道(6)外侧连通,另一端设置有压力测试台(8);所述第一纵向辊道(4)外侧设有阀块打标台(1)、组装台(2)、物料台(3);所述第三横向辊道(10)外侧沿着流水线运行方向依次设有油箱安装台(11)、气密性试验阀(12);辊道上放置有专用夹具(13)。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金星,
申请(专利权)人:淮安威博液压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