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为有关一种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其包括有至少一环绕设置的托盘组,而托盘组设置于一温室内,且温室外一侧处设有至少一作业区域,并托盘组设有一凸出温室且进入该作业区域的延伸部,再托盘组与至少一循环传输模块配合,而循环传输模块一侧处设有一机房控制中心;当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动作时于作业区域栽种植物,且植物由循环传输模块运送至温室环绕生长,而机房控制中心监测生长状况且自动调整各种设定值,于植物生长完成同时由循环传输模块运送至作业区域采收,不断循环,令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达到节省人力和耕地且构成循环生产线的实用进步性。(*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提供一种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特别是指一种节省人力和耕地且构成循环生产线的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
技术介绍
目前,农业人力日趋难求,且农耕地面积日益减缩,并因温室效应引发全球气候异常,导致农业的经营相对困难,但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却日益增加,因此使农业自动化来节省人力,为全球共同研发的目标。现有用于栽培植物的温室,多是在温室空间的地面上直接架设多数支撑架,且将多数栽培盆放置在该等支撑架上,这种传统的植物栽培,是以平面式培育,所需要的植栽面积相当大,不仅产能有限,且相对地造成生产成本过高,在培育过程中,虽可于支撑架结合 自动洒水系统、照明设备等机械化处理以节省人力,但每一阶段间却不接续,如施肥、生长监控等仍需仰赖人工做接续处理,不仅耗时、效能差且人力成本高,而由人力执行上述作业,也会有作业不均或遗漏的缺失,故未能达到产线化的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以自动化控制及循环移动的设计构成连续的循环生产线,进而降低所需的人力及耕地面积。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包括有至少一环绕设置的托盘组,而托盘组于至少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监测装置、至少一补液装置及至少一照度感测装置,且托盘组设置于一温室内,并温室具有至少一灯具及至少一干湿温度感控装置,而温室外一侧处设有至少一作业区域,且托盘组设有一凸出温室并进入该作业区域的延伸部,并托盘组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而容置空间供容置培养液,且容置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一培养液感测装置,并容置空间穿设有至少一循环传输模块,而循环传输模块于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机房控制中心,且机房控制中心与上述循环传输模块、补液装置、培养液感测装置、监测装置、照度感测装置、灯具、干湿温度感控装置信息连结并加以控制;当本技术动作时于作业区域内的延伸部处栽种植物,且植物由循环传输模块运送至温室内沿着托盘组环绕移动,并且植物藉由接触、吸收容置空间内的培养液以生长,而机房控制中心监测植物生长状况且自动调整各种设定值,除控制植物质量外,控制植物于生长完成时,循环传输模块刚好将植物运送至作业区域内的延伸部,进而方便采收,不断循环。本技术具体包括至少一托盘组,该托盘组环绕设置,且该托盘组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至少一循环传输模块,该循环传输模块穿设该容置空间。其中该托盘组的该容置空间供容置培养液,而该托盘组于至少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监测装置及至少一补液装置,且该监测装置及该补液装置信息连结有至少一机房控制中心,并该机房控制中心与该循环传输模块信息连结;其中该机房控制中心设于该循环传输模块一侧处;其中该托盘组于至少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照度感测装置,且该托盘组的该容置空间内设置有至少一培养液感测装置,并该照度感测装置及该培养液感测装置与该机房控制中心信息连结;其中该托盘组设置于一温室内,且该温室包括有至少一灯具及至少一干湿温度感控装置,并该温室与该机房控制中心信息连结,再该温室外至少一侧处设有至少一作业区域;其中该托盘组设有一凸出该温室且进入该作业区域的延伸部,并于托盘组侧处设有至少一维修走道;其中该循环传输模块进一步包括有复数相连结组构的循环传输装置; 其中该循环传输模块上设置有至少一网状壳体,且该网状壳体于至少一侧处设有至少一可供开启的网状盖体,并该网状壳体内披覆有至少一透水层,而该透水层与该网状盖体包覆有具保水功能的基材;其中该机房控制中心经该监测装置监测该植物生长状况,且依生长状况调整该循环传输模块行进速度、该温室照度和干湿度及该培养液种类和浓度;其中该补液装置可于不同阶段提供不同种类的该培养液。本技术的优点在于一、藉由托盘组与循环传输模块配合动作,令本技术达到节省耕地且构成循环生产线的实用进步性。二、藉由机房控制中心资运连结且控制循环传输模块、监测装置、温室、照度感测装置、补液装置、培养液感测装置,令本技术达到节省人力、降低人为误判的自动化生产的实用进步性。三、藉由托盘组与循环传输模块配合动作,令本技术达到持续不间断生产的实用进步性。四、藉由托盘组、循环传输模块及补液装置相组配,令本技术达到有机栽培、无浪费、无流失且可于不同阶段提供不同培养液的实用进步性。五、藉由温室与作业区域隔离作业,令本技术达到无虫害、零污染的实用环保性及实用健康性。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图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二。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一。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局部示意图二。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生长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上升脱离容置空间示意图。图8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上升进入另一容置空间示意图。图9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下降脱离容置空间示意图。图10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下降进入另一容置空间示意图。图11为本技术另一较佳实施例的种植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附图I至附图4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实施示意图二、局部示意图一及局部示意图二,由图中可清楚看出本技术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包括有至少一环绕设置的托盘组I及至少一循环传输模块2,而托盘组I于本实施例中以近似长方形的形状层迭三层,且环设两圈为实施形态,并上述托盘组I仅为其中之一实施形态,其形状、数量及形态不设限于此,而托盘组I侧处设有至少一维修走道16,且托盘组I设置于一温室4内,并温室4包括有至少一灯具41及至少一干湿温度感控装置42,而温室4外一侧处设有至少一作业区域5,且托盘组I设有一凸出温室4并进入作业区域5的延伸部12,而托盘组I于至少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监测装置13、至少一补液装置14及照度感测装置15,且托盘组I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11,而容置空间11供容置培养液141,且容 置空间11内设置有至少一培养液感测装置111,并容置空间11供穿设循环传输模块2,而循环传输模块2进一步包括有复数相连结组构的循环传输装置21,且循环传输模块2上设置有至少一网状壳体6,而网状壳体6于至少一侧处设有至少一可供开启的网状盖体61,且网状壳体6内披覆有至少一透水层62,并透水层62与网状盖体61共同包覆有具保水功能的基材63,又循环传输模块2位于作业区域5内的一侧处设置有至少一机房控制中心3,且机房控制中心3与循环传输模块2、监测装置13、补液装置14、照度感测装置15及温室4 (含灯具41及干湿温度感控装置42)信息连结。如附图I至附图10所示,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实施示意图一、实施示意图二、局部示意图一、局部示意图二、动作示意图、生长示意图、上升脱离容置空间示意图、上升进入另一容置空间示意图、下降脱离容置空间示意图及下降进入另一容置空间示意图,由图中可清楚当本技术动作时,先于机房控制中心3依照欲栽种的植物7种类,设定循环传输模块2、补液装置14、培养液感测装置111、监测装置13、照度感测装置15及温室4(含灯具41和干湿温度感控装置42)的设定值,且温室4可进一步包含有二氧化碳感控装置(图中未标示),并机房控制中心3依植物7生长时间设定植物7于生长完成后随即送出温室,而作业区域5可进一步分为种植区51、采收包装区52及整理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输送式的植物自动生产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托盘组,该托盘组环绕设置,且该托盘组具有至少一容置空间;至少一循环传输模块,该循环传输模块穿设该容置空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邹成丰,
申请(专利权)人:邹成丰,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