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晶成盒结构及采用该成盒结构进行灌注液晶的工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52302 阅读:31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8: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制作加工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液晶成盒结构及采用该成盒结构进行灌注液晶的工艺方法。该液晶成盒结构,包括:液晶盒主体,所述液晶盒主体内周向设有封框胶,所述封框胶相对两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缺口;位于封框胶相对两边上的缺口分别为灌晶口和出气口。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液晶成盒结构及采用该成盒结构进行灌注液晶的工艺方法,通过在封框胶相对两边分别设置缺口,可有效地将液晶盒内的气泡排出去,最大程度地保证液晶灌满整个盒体,确保液晶盒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器制作加工
,特别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液晶灌注是液晶显示器在成盒制作过程中一步重要的工艺过程,其是利用灌晶机并通过液晶盒封框胶下部的缺口进行灌注的,参考图1,传统液晶盒I’内,其四周设置封框胶2’,且仅在封框胶2’其中一边留有灌注液晶缺口 5进行涂覆液晶。其中,利用灌晶机进行灌注的具体过程可参见图2,具体步骤如下(I)将待灌液晶盒I’置于灌晶机的真空腔体I内,抽真空使其达到设定值(一般为 IPa),稳定一段时间后使待灌液晶空盒I’内与灌晶机腔体中的压力基本相等;(2)将待灌液晶盒I’与盛有液晶10的托盘9慢慢靠近并接触,并恰好使待灌液晶空盒I下部预留的封框胶缺口处被托盘9上的液晶10完全封住;(3)静置一段时间后,开始慢充气,此时液晶10依靠毛细拉力和待灌液晶空盒I’ 内外的压力差克服阻力逐渐进入到待灌空盒内,待基本灌满后快充气恢复至大气压,盛有液晶10的托盘9下降脱离,此时,该待罐液晶盒I’灌注完成。现有的液晶灌注的工艺方法中,液晶盒主体经常出现在未灌满即产生气泡的现象,影响产品的使用性能。
技术实现思路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液晶成盒结构,以克服现有技术中的液晶成盒结构在灌晶过程中容易产生气泡且气泡无法排出导致液晶盒的使用性能的缺陷。(二)技术方案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晶成盒结构,包括液晶盒主体,所述液晶盒主体内周向设有封框胶,所述封框胶相对两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缺口 ;位于封框胶相对两边上的缺口分别为灌晶口和出气口。进一步地,所述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缺口的封框胶相对两边为上、下边。进一步地,所述灌晶口和出气口相对设置。进一步地,所述灌晶口和出气口为结构相同的缺口。进一步地,所述灌晶口和/或出气口为圆孔型缺口。进一步地,还包括与每个缺口相匹配,用于堵住该缺口的封堵。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液晶成盒结构进行灌注液晶的工艺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步骤SI :将待灌空液晶盒主体置于灌晶机腔体内,抽真空,将待灌空液晶盒主体与盛有液晶的托盘靠近并接触,使得液晶完全封住待灌空液晶盒主体中的灌注口进行灌注液晶,静置处理;步骤S2 :静置若干时间后将出气口封住固化,继续灌注液晶;步骤S3 :进行慢充气,待液晶盒主体基本灌满液晶后进行快充气,使得液晶盒主体内恢复至大气压,将盛有液晶的托盘下降脱离液晶盒主体,密封灌注口,灌注完成,密封灌晶口。进一步地,所述静置时间为6-16小时。进一步地,所述静置时间为10小时。进一步地,步骤S2中,固化方式具体包括当封框胶采用热固化胶时,可设置为红外方式局部加热,温度为80-100°C,固化时间为5-15分钟。进一步地,所述步骤S2中,固化方式具体包括当封框胶采用光感固化胶时,可设置为UV灯固化,固化时间为20-40秒。进一步地,所述步骤3之前还包括固化完成后进行静置处理,所述静置时间为 20-40 秒。(三)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通过在封框胶相对两边分别设置缺口,可有效地将液晶盒内的气泡排出去,最大程度地保证液晶灌满整个盒体,确保液晶盒的使用性能。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技术液晶成盒结构示意图2为现有技术中灌晶过程原理图3为现有技术中腔体和空盒内气体分子示意图4为现有技术中液晶盒内部局部的气泡现象;图5为现有技术中灌晶结束后液晶盒内部出现的气泡现象;图6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液晶成盒结构是示意图7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灌晶时点胶及固化结构示意图;;图8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出气口封堵前的腔体和空盒内气体分子示意图9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出气口封堵前的灌注过程中上部气体从出气口被排出示意图10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封堵出气口后的灌注过程示意图1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灌满液晶后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如图3所示,现有技术中的灌晶机的真空腔体I在抽真空时,腔室真空度即灌晶的初始真空最闻可达IPa甚至以下,但待灌空液晶盒主体3 (空盒)内的真空度很难达到此数值,由于空盒内的气体分子12需要通过不断的扩散到盒外以实现盒内外的气压平衡亦即盒内的降压过程,因此,在扩散过程中,受液晶盒厚太薄的影响,空盒内的气体分子在运4动中反复与盒内壁及隔垫物碰撞,不易顺利飞出盒外,形成长时间内难以消除的压强差亦即气体分子浓度差。在IOPa以下的真空度下,气体分子运动的平均自由程为— kTλ = —7=—T-4lmi2P其中,k为玻尔兹曼常数,d为分子直径,T为温度,P为压强。在常温25°C下,以IOPa为例,可算出 =0.6毫来,由于液晶盒厚一般为3微米 4 微米,远远小于此压强下的气体分子平均自由程,气体分子的碰撞以气体碰撞液晶盒内壁为主。在抽气时,空盒内气体分子在封框胶下口处必须以向下的方向才能飞到盒外,而气体分子在运动中,是布朗运动即方向朝向四面八方任意的,因此,绝大多数的气体分子必然会反复碰撞在盒内壁及盒内的隔垫物上,盒内壁的沟槽将改变分子的运动方向,只有非常少量的气体分子能在碰撞中互相传递动量始终朝向盒外并飞出盒外。而同时盒外的气体分子也遵循同样的规律运动,必然会有一部分气体分子飞进盒内,但由于气体分子浓度的差异, 盒内的分子浓度大于盒外的分子浓度,飞出盒外的分子数会多于飞进盒内的分子数,从而会缓慢的进行着盒内的真空度提高过程,整体来说,空盒内上部的真空度低于空盒内下部的真空度,盒内的真空度低于盒外的真空度。由于盒内的情况复杂,理论上计算盒内外的真空差异较困难,经过实验可以证实象在以18. 5英寸为例(长、宽分别为409. 8毫米、230. 4毫米)的一项实验中,在保证真空泵、设备密封机构、设备运动机构及空盒本身正常的前提下,在设备极限抽真空并维持3小时以上达到O. 5Pa的极限条件下开始灌注,取最好的灌注结果经过仔细检查确认,空盒上部两边角处尚留有O. 5晕米宽、25晕米长面积为12. 5平方晕米 的气泡带,如图4所不,该液晶盒内部局部出现气泡13现象。经过反推计算,可求出13. 37Pa的盒内初始真空度(高于腔体O. 5Pa),计算过程如下初始真空度=1.01χ105χ0· 5x25) / (409. 8x230. 4) =13. 37 (Pa)上述盒内残存气体会随着液晶的上升逐渐累积聚集,在达到一个大气压时液晶无法继续上升,进而在盒内形成气泡,从而造成未灌满报废,参见图5。如图6所示,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液晶成盒结构包括液晶盒主体3,液晶盒主体3内周向设有封框胶4,所述封框胶4相对两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缺口。位于封框胶4相对两边上的缺口分别为灌晶口 2和出气口 6。封框胶4相对两边中每边的缺口数量可根据实际需求而定。其中,封框胶4为四边框形,设定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缺口的封框胶相对两边为上、下边。位于封框胶4上边的缺口定义为出气口 6,而位于封框较下边的缺口定义为灌晶口 2,出气口 6和灌晶口 2的数量相匹配。较优的,为了能够更加快速、顺畅地将气泡排出盒体外,设置该出气口 6的位置和灌晶口 2的位置相对应。通过在液晶盒主体3内的封框胶4两边同时预留缺口,一边用于灌注,另一边用于制程时内外气压的平衡,有效地解决了灌晶后容易产生气泡的问题。另外,该成盒结构还包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晶成盒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液晶盒主体,所述液晶盒主体内周向设有封框胶,所述封框胶相对两边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缺口;位于封框胶相对两边上的缺口分别为灌晶口和出气口。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