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电润湿性电极的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51929 阅读:17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1 08:03
一种电润湿性电极的制备方法,步骤为:1).装载导电银墨水,用打印机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上打印出银电极;2).打印后,将印制电极烧结,温度120~200℃,时间3min~30min;3).用紫外/臭氧处理:20~40mW/cm2,时间3~10min,然后双蒸水清洗,氮气干燥;4).将步骤3所得电极置于1~3mM?1H,1H,2H,2H-全氟癸硫醇的乙醇溶液,振荡,1.5~5小时,取出,乙醇清洗,氮气干燥后得电润湿性电极。本发明专利技术制备的电润湿电极,具有制作方便、成本低、保持亲水性时间长的特点,可用于制作微流体装置中的电控阀门,对于便捷式微流体分析方法的推广使用有积极作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分析测试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便捷式微流分析装置中的电润湿电极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基于微流体的生物分析装置,具有特异性强和敏感性高的优点,因而越越受到人们的欢迎。目前,用于临床疾病诊断的微流体存在结构复杂、价格昂贵等缺点,不宜移动,因而不适合农场等一些需要实地检测的地点使用。微流体内液体的流动需要特殊的装置驱动,通常是采用外源性泵(如微量注射泵、蠕动泵和或气动泵)为其提供动力。由于使用了泵,检测设备的体积大大增加。因此,科研人员一直在从事无泵型微流体的设计与研制。采用电渗驱动是解决问题的一个方法。然而,电渗流要求的电压非常高,因此,这种方法在便携式、低成本的移动检测设中的已经很少采用。在微流体中使用毛细管流具有很多优点,其中最突出的是在无泵的情况下液体能够流动,非常有利于系统的简化和微型化。这也是测向流分析方法能够被广泛应用于检测、诊断的重要原因。毛细管流体在微流体装置中流动受几个因素影响,包括管道的设计、液体粘度和固液接触角。通常分析过程中使用的液体是亲水性的,而用于制作微流体装置的多聚物材料是疏水性,如何应用表面修饰技术降低两者的接触角是本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润湿性电极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为:1).装载导电银墨水,用打印机在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PET)膜上打印出银电极;2).打印后10~90分钟,将印制电极烧结,温度120~200℃,时间3min~30min;3).用紫外/臭氧处理:20~40mW/cm2,时间3~10min,然后双蒸水清洗,氮气干燥;4).将步骤3所得电极置于1~3mM?1H,1H,2H,2H?全氟癸硫醇的乙醇溶液,振荡,1.5~5小时,取出,乙醇清洗,氮气干燥后得电润湿性电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颜辉江明珠贾俊强吴琼英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