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电热水器及采用大塑套电热水器的装配方法,电热水器包括内胆、外壳、进水管、出水管、镁棒、进水管塑套、出水管塑套和镁棒塑套,所述各塑套本体的一端为窄口端,另一端为扩口端,所述窄口端设置内胆随形面,其特点是:所述各塑套内胆随形面的中间孔边沿设置向内延伸的喇叭口状弹性悬臂,所述的喇叭口状弹性悬臂的自由端为圆筒状安装导向。所述进水管塑套、出水管塑套和镁棒塑套依次并排并连接为一整体结构。结构设计合理,安装效率高,密封性好。采用大塑套电热水器的装配方法中先将分体或一体的大塑套卡装在内胆外部的镁棒座、出水管和进水管上,只需一次内胆检漏,可简化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发泡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热水器制造
,尤其涉及电热水器进水管、出水管及镁棒用大塑套的结构及装配工艺的改进,具体说。
技术介绍
现有大塑套结构为普通喇叭形,窄口的一端套接热水器内胆外部的进出水管上, 扩口的一端套装在热水器外壳外表面,由于大塑套与进出水管及外壳的接触不牢固,热水器发泡时,大塑套易于与外壳脱离,容易发生漏料等问题。另外,进水管、出水管及镁棒各用一塑套,各塑套为独立件,互不相连,需要针对进水管、出水管和镁棒分别安装各个塑套,生产效率低。现有电热水器的装配方法主要步骤是I、内胆封闭成型;2、分别焊接镁棒座、进水管和出水管;3、安装紧固镁棒;4、内胆检漏;5、安装镁棒挡料圈;6、内胆装入外壳;7、分两次分别安装进水口、出水口大塑套;8、紧固进出水外接管件;9、热水器一体发泡;10、检测进出水外接管件处气密性;11、外观部件装配。镁棒挡料圈、进水口大塑套、出水口大塑套在改前的工艺中是分三次分别装配的, 人力投入高、定员多、效率低。由于现有装配方法的塑套是装在外壳上,需要在塑套安装前即外壳安装前进行一次检漏,进出水外接管件紧固完成后,需要再进行一次检漏。因此,现有技术工艺步骤多,工艺复杂,生产效率低。如何改进电热水器进水管、出水管及镁棒用大塑套的结构,使其与进出水管及外壳的接触牢固,热水器发泡时,不易与外壳脱离,避免发生泄漏问题,同时,简化工艺步骤, 提高生产效率。这是目前本
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热水器及采用大塑套电热水器的装配方法,使大塑套结构设计合理,安装准确、方便,密封性好;提供一种采用大塑套电热水器的装配方法,简化工艺步骤,提高生产效率,改善发泡质量。本专利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电热水器,包括内胆、夕卜壳、进水管、出水管、镁棒、 进水管塑套、出水管塑套和镁棒塑套,所述各塑套本体的一端为窄口端,另一端为扩口端, 所述窄口端设置内胆随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塑套内胆随形面的中间孔边沿设置向内延伸的喇叭口状弹性悬臂,所述的喇叭口状弹性悬臂的自由端为圆筒状安装导向。弹性悬臂的作用为抱紧镁棒座和进出水管,安装导向避免安装后大塑套倾斜。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所述喇叭口状弹性悬臂上设置延伸到自由端的差断缺口,并将喇叭口状弹性悬臂至少分割为两部分。差断缺口可以增加弹性悬臂的弹性量,方便拆装。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各塑套扩口端设置外壳随形面,外壳随形面上设有回形圈,所述外壳随形面的外表面至少设置一圈凸起。回形圈可以使外壳随形面与外壳内表面密封发泡料;凸起可防止发泡时溢料。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水管塑套及出水管塑套均在其本体中间至内胆随形面之间部分缩颈形成发泡让位台;所述镁棒塑套在本体至外壳随形面的根部设置环形凸起形成镁棒堵安装扣让位。确保发泡料尽可能包裹住水管,减少热散失;可以为镁棒堵安装扣让位。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塑套、出水管塑套和镁棒塑套中至少有两个塑套连接为一体。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进水管塑套、出水管塑套和镁棒塑套依次并排通过外壳随形面的边沿连为一整体结构,且各塑套之间的内胆随形面弧度及方向一致, 各塑套之间的外壳随形面弧度及方向一致。安装时不会放生偏斜和密封不严的现象,可以提高安装效率。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的进水管塑套、出水管塑套和镁棒塑套三者的中心距与热水器的内胆及外壳安装进水管、出水管和镁棒位置的距离一致,所述各塑套的内胆随形面均与对应内胆外侧面相吻合,所述各塑套的外壳随形面均与对应外壳内侧面相吻口 ο一种上述采用大塑套的电热水器的装配方法,其特征在于,装配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内胆封闭成型;(2)、分别焊接镁棒座、进水管和出水管;(3)、包括3个具体安装步骤a、安装镁棒;b、将进水管塑套、出水管塑套和镁棒塑套为分体或连体的大塑套卡装在内胆外部的镁棒座、出水管和进水管上;C、安装进出水外接管件;(4)、内胆检漏;(5)、内胆装入外壳;(6)、热水器发泡;(7)、外观部件装配。对上述技术方案的改进采用进水管塑套、出水管塑套和镁棒塑套连为一体的大塑套,一次固定在进水管、出水管及镁棒座上时,各塑套的内胆随形面贴覆在内胆外表面, 与对应内胆外侧面相吻合;弹性悬臂包裹进、出水管或镁棒座与内胆的接触面上;安装导向包裹镁棒座、进水管及出水管上,防止大塑套倾斜;各塑套的外壳随形面贴覆在外壳内壁,与对应外壳内侧面相吻合。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步骤(3)中3个具体安装步骤的顺序为 a — b — c、b — a — c或b — c — a中的一种;当热水器发泡时,所述发泡让位台使大塑套的根部外围填充发泡料,大塑套与进水管、出水管固定牢固,使大塑套与内胆间的固定牢固,发泡时不易脱落。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和积极效果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采用大塑套的电热水器及其装配方法,电热水器采用的大塑套与进出水管及外壳的接触牢固,密封性好。热水器发泡时,不易溢料,不易与外壳脱离,确保发泡料尽可能包裹住水管,减少热散失。其结构简单,加工制作方便。采用大塑套电热水器的装配方法中,本专利技术将进出水管外接管件的安装更改到发泡前,先将分体或连体的大塑套卡装在内胆外部的镁棒座、出水管和进水管上,故可一次性完成内胆及外接管件连接处的检漏。简化了工艺步骤,提高了生产效率,改善了发泡质量。本专利技术可将水管塑套、出水管塑套和镁棒塑套依次排列并连接为一整体。安装时只需一道工序就可将各塑套安装到位,而且位置准确,不会放生偏斜和密封不严的现象,可以提高安装效率。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I为本专利技术电热水器用大塑套的主视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电热水器用大塑套的俯视图;图3为图I的B-B向剖视图;图4为图I的C-C向剖视图;图5为图I的右视图;图6为图I的A-A向剖视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电热水器安装大塑套的剖面结构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如图I-图7所示,本专利技术一种采用大塑套的电热水器实施例,包括内胆7、外壳8、 进水管6、出水管5、镁棒4及电热水器用大塑套。所述电热水器用大塑套包括进水管塑套 3、出水管塑套2和镁棒塑套1,所述各塑套本体的一端为窄口端,另一端为扩口端,窄口端设置有内胆随形面,在内胆随形面的中间孔边沿设置向内延伸的喇叭口状弹性悬臂,在的喇叭口状弹性悬臂的自由端为圆筒状安装导向。所述喇叭口状弹性悬臂上设置延伸到自由端的差断缺口,并将喇叭口状弹性悬臂至少分割为两部分。具体结构所述出水管塑套2的一端为窄口端,另一端为扩口端,所述出水管塑套 2的扩口端设置外壳随形面2-1,窄口端设置有内胆随形面2-5。内胆随形面2-5为与内胆 7外侧面相吻合的弧面,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电热水器,包括内胆、外壳、进水管、出水管、镁棒、进水管塑套、出水管塑套和镁棒塑套,所述各塑套本体的一端为窄口端,另一端为扩口端,所述窄口端设置内胆随形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各塑套内胆随形面的中间孔边沿设置向内延伸的喇叭口状弹性悬臂,所述的喇叭口状弹性悬臂的自由端为圆筒状安装导向。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峰,王军,侯艳,王德君,赵小勇,李超,
申请(专利权)人:海尔集团公司,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海尔热水器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