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向架构架的翻转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8447085 阅读:21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25
转向架构架的翻转方法,其基于一种转向架构架翻转工装而实现,构架翻转的过程中,只需要天车执行垂直方向的升降操作,即可完成构架的翻转,翻转过程构架由工装支撑,并在空中进行旋转翻身,然后再通过工装的滑轨现实下落,最终现实构架的翻转操作,基本不存在晃动的情况,降低了操作的危险性,并且通过滑轨的支持,滚动轴承的滚动避免了构架在起吊过程中的摩擦对表面造成的伤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转向架构架在生产过程的多个工序中,都需要对构架进行翻转操作,目前构架的翻转主要使用天车在枕木上进行,天车在翻转构架的过程中需要先将构架提升一定高度后,再向构架翻转的方向移动一段距离,然后继续提升高度,继续在翻转方向移动距离,直至将构架完全提起,脱离枕木。在构架下落时,还要进行以上相同但方向相反的操作。直接使用天车进行构架的翻转需要不停的对天车进行间断操作,极易造成天车的损坏,影响天车的使用寿命,而且翻转过程构架不停的摆动,存在一定的操作危险性。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点,提供一种。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其特征在于基于一种转向架构架翻转工装而实现,所述工装的组成包括底座、翻转框架,所述翻转框架由互相平行的纵梁、连接在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构成,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对支撑立柱, 第一对支撑立柱与翻转框架的纵梁第一端铰接,第二对支撑立柱位于所述纵梁第二端的下方,当纵梁落在第二对支撑立柱上时,纵梁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纵梁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滑轨,滑轨上具有与转向架构架侧梁弹簧筒配合的滑道小车,所述滑道小车中心距间距等于转向架构架侧梁弹簧筒的中心距,所述纵梁第二端处的横梁下方具有可顶升该处横梁使所述翻转框架转动的顶升装置;本翻转方法步骤如下第一步、使用天车和钢丝绳吊具将转向架构架水平的落到工装上,侧梁弹簧筒落到滑道小车上; 第二步、顶升装置上方的转向架构架侧梁中部使用软吊带缠绕一周,软吊带挂到天车起吊钩上,吊钩微微起吊使软吊带保持微紧状态;第三步、顶升装置顶升翻转框架使其转动角度α,30° < α <60° ;第四步、用天车牵引转向架构架,使转向架构架随同滑道小车在轨道上向上滑行,直至转向架构架滑行至竖直状态并脱离滑道小车;第五步、推动构架使其水平旋转一周,这时构架处于翻身状态;第六步、天车放下转向架构架,使侧梁弹簧筒落在滑道小车上;第七步、通过控制天车继续放下转向架构架,使转向架构架随同滑道小车在轨道上向下滑行,直至构架完全落到翻转工装上;第八步、取下软吊带,并顶升装置复位,使转向架构架完成翻身并再次处于水平状态; 第九步、钢丝绳吊具将转向架构架水平起吊至指定位置。进一步的,所述顶升装置为液压千斤顶,所述液压千斤顶的下端与底座铰接,上端与纵梁第二端处的横梁铰接。为实现该翻转工装可以适用于所有型号的转向架构架,滑道小车上设有用于固定转向架构架的柔性夹头。具体而言,该柔性夹头为绳索。通过柔性夹头的易调节来实现不同型号构架的需求。更进一步的,所述底座下底面安装有行走轮。本方法所采用的工装占地面积小,使用方便,在使用天车进行构架翻转的过程中, 只需要天车执行垂直方向的升降操作,即可完成构架的翻转,翻转过程构架由工装支撑,并在空中进行旋转翻身,然后再通过工装的滑轨现实下落,最终现实构架的翻转操作,基本不存在晃动的情况,降低了操作的危险性。利用本专利技术方法翻转转向架构架过程中,通过滑轨的支持,滚动轴承的滚动避免了构架在起吊过程中的摩擦对表面造成的伤害,而且此工装安装有行走部件,移动方便,可以用于不同的工位,可以在不用的时候轻易的移走,同时操作简单、安全、方便,可以用于多种型号的转向架构架,避免了大量制造的浪费。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方法所采用的转向架构架翻转工装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本实施例的转向架构架翻转工装如图1所示,组成包括底座I、翻转框架,翻转框架由互相平行的纵梁4、连接在纵梁4之间的横梁5构成,底座I上设置有两对支撑立柱2、 3,第一对支撑立柱2与翻转框架的纵梁4第一端铰接,第二对支撑立柱3位于纵梁4第二端的下方 ,当纵梁4落在第二对支撑立柱3上时,纵梁4处于水平状态,纵梁4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滑轨6,滑轨上具有与转向架构架侧梁弹簧筒配合的滑道小车7,滑道小车7中心距间距等于转向架构架侧梁弹簧筒的中心距,纵梁4第二端处的横梁5下方具有可顶升该处横梁5使翻转框架转动的顶升装置8。本例中,顶升装置8为液压千斤顶,液压千斤顶8的下端与底座I铰接,上端与纵梁4第二端处的横梁5铰接;翻转框架的最大倾角为30° -60°。的步骤如下第一步、使用天车和钢丝绳吊具将转向架构架水平的落到工装上,侧梁弹簧筒落到滑道小车上;第二步、顶升装置上方的转向架构架侧梁中部使用软吊带缠绕一周,软吊带挂到天车起吊钩上,吊钩微微起吊使软吊带保持微紧状态;第三步、顶升装置顶升翻转框架使其转动角度α,30° < α <60° ;第四步、用天车牵引转向架构架,使转向架构架随同滑道小车在轨道上向上滑行,直至转向架构架滑行至竖直状态并脱离滑道小车;第五步、推动构架使其水平旋转一周,这时构架处于翻身状态;第六步、天车放下转向架构架,使侧梁弹簧筒落在滑道小车上;第七步、通过控制天车继续放下转向架构架,使转向架构架随同滑道小车在轨道上向下滑行,直至构架完全落到翻转工装上;第八步、取下软吊带,并顶升装置复位,使转向架构架完成翻身并再次处于水平状态; 第九步、钢丝绳吊具将转向架构架水平起吊至指定位置。为实现该翻转工装可以适用与所有型号的转向架构架,滑道小车上设有用于固定 转向架构架的柔性夹头(图中未示意)。具体而言,该柔性夹头为绳索(图中未示意)。通过 柔性夹头的易调节来实现不同型号构架的需求。底座下底面安装有行走轮,移动方便,可以用于不同的工位,可以在不用的时候轻 易的移走。除上述实施例外,本专利技术还可以有其他实施方式。凡采用等同替换或等效变换形 成的技术方案,均落在本专利技术要求的保护范围。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转向架构架的翻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种转向架构架翻转工装而实现,所述工装的组成包括:底座、翻转框架,所述翻转框架由互相平行的纵梁、连接在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构成,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对支撑立柱,第一对支撑立柱与翻转框架的纵梁第一端铰接,第二对支撑立柱位于所述纵梁第二端的下方,当纵梁落在第二对支撑立柱上时,纵梁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纵梁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滑轨,滑轨上具有与转向架构架侧梁弹簧筒配合的滑道小车,所述滑道小车中心距间距等于转向架构架侧梁弹簧筒的中心距,所述纵梁第二端处的横梁下方具有可顶升该处横梁使所述翻转框架转动的顶升装置;本翻转方法步骤如下:第一步、使用天车和钢丝绳吊具将转向架构架水平的落到工装上,侧梁弹簧筒落到滑道小车上;第二步、顶升装置上方的转向架构架侧梁中部使用软吊带缠绕一周,软吊带挂到天车起吊钩上,吊钩微微起吊使软吊带保持微紧状态;第三步、顶升装置顶升翻转框架使其转动角度α,30°≤α≤60°;第四步、用天车牵引转向架构架,使转向架构架随同滑道小车在轨道上向上滑行,直至转向架构架滑行至竖直状态并脱离滑道小车;第五步、推动构架使其水平旋转一周,这时构架处于翻身状态;第六步、天车放下转向架构架,使侧梁弹簧筒落在滑道小车上;第七步、通过控制天车继续放下转向架构架,使转向架构架随同滑道小车在轨道上向下滑行,直至构架完全落到翻转工装上;第八步、取下软吊带,并顶升装置复位,使转向架构架完成翻身并再次处于水平状态;第九步、钢丝绳吊具将转向架构架水平起吊至指定位置。...

【技术特征摘要】
1.转向架构架的翻转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一种转向架构架翻转エ装而实现,所述エ装的组成包括底座、翻转框架,所述翻转框架由互相平行的纵梁、连接在所述纵梁之间的横梁构成,所述底座上设置有两对支撑立柱,第一对支撑立柱与翻转框架的纵梁第一端铰接,第二对支撑立柱位于所述纵梁第二端的下方,当纵梁落在第二对支撑立柱上吋,纵梁处于水平状态,所述纵梁上设置有互相平行的滑轨,滑轨上具有与转向架构架侧梁弹簧筒配合的滑道小车,所述滑道小车中心距间距等于转向架构架侧梁弹簧筒的中心距,所述纵梁第二端处的横梁下方具有可顶升该处横梁使所述翻转框架转动的顶升装置;本翻转方法步骤如下 第一歩、使用天车和钢丝绳吊具将转向架构架水平的落到エ装上,侧梁弹簧筒落到滑道小车上; 第二步、顶升装置上方的转向架构架侧梁中部使用软吊带缠绕一周,软吊带挂到天车起吊钩上,吊钩微微起吊使软吊带保持微紧状态; 第三步、顶升装置顶升翻转框架使其转动角度α,30° < a <60° ; 第四步、用天车牵引...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鲍凯楚永平周睿倪宝成徐力汪海华董洪达郝国婵刘彩云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南京浦镇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