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6827 阅读:20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20 23:12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它可以解决现有支柱不能自身移动的问题。技术方案是,一种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包括立柱,立柱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底板和下底板,在立柱外套装有多个脚轮的推车,在推车与立柱之间的空腔内设有至少两根拉簧,每一拉簧上端连接在推车上,下端连接在立柱上,立柱在非承重状态下,立柱受拉簧拉力被向上拉,处于提升状态,立柱下底板不与地面接触,立柱在承重状态下,立柱克服拉簧拉力落下,立柱下底板与地面接触。利用本发明专利技术只需一名工人,即可完成重新布置分段支撑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节省大量吊车资源,为缩减船舶建造周期提供了技术保证。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船舶工装设备
,涉及一种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适用于船厂倒墩时或平时支撑船体分段用。
技术介绍
目前船厂支撑船体分段的支柱多为圆柱形支柱,由钢管和两个面板组成,支柱的重量在300公斤以上,支柱自身不能移动,需用吊车移动至规定位置。吊车作为船厂稀缺资源,能否将其高效利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整个造船生产周期和成本。由于现有支柱不可移动,存在着布置时间长,需要占用吊车设备资源等不足。当分段数量或重心发生变化需要倒墩时,需要大型门式吊车将整个分段吊起,然后用移动式吊车布置支柱,占用设备资源巨大,而且每一支柱的移动和定位费时费力。因此,迫切需要研制一种可移动、可循环使用的支撑辅助用具,来满足船舶建造过程中大型钢结构产品及各种重型物件的摆放、定位等方面的使用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它可以解决现有支柱不能自身移动的问题。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包括立柱,所述立柱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底板和下底板,在所述立柱外套装有多个脚轮的推车,在所述推车与所述立柱之间的空腔内设有至少两根拉簧,每一所述拉簧上端连接在所述推车上,下端连接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立柱在非承重状态下,所述立柱受所述拉簧拉力被向上拉,处于提升状态,所述立柱下底板不与地面接触,所述立柱在承重状态下,所述立柱克服所述拉簧拉力落下,所述立柱下底板与地面接触。在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中,还具有以下附加技术特征 共有四根所述拉簧,前后各两根,所述拉簧倾斜设置,所述拉簧的轴线与水平之间的倾斜角度为55° -65°。在所述推车内壁和立柱上焊接有拉簧眼板,所述拉簧挂在所述拉簧眼板上。所述脚轮为四个,两个固定轮,两个万向轮。所述立柱的上底板和下底板上均焊接有肘板。装上所述拉簧后,所述立柱距地面距离保持在50±3mm。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积极效果 I、本专利技术具有使用方便,操作简单,靠人力即可移动的一种船用可升降支柱。尤其是在倒墩工作中,利用本专利技术只需一名工人和/或一辆叉车配合,即可完成重新布置分段支撑工作。效率大幅提高,节省大量吊车资源,为缩减船舶建造周期提供了技术保证。2、四根拉簧拉力设计,选择刚好满足能拉起立柱,使推车能够移动;在支柱承重时,分段的重量足以克服拉簧拉力压下立柱,使得拉簧被拉长的距离较短,从而使拉簧保持较长的使用寿命。3、拉簧倾斜设置,既能使立柱保持对中,使立柱处于竖直状态,又可使拉簧被拉长的距离较小时,就能满足立柱触地。4、本专利技术设有两个工业万向脚轮,保证作业人员操作时省力且能自由转向。附图说明图I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装配关系 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的立柱主视 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种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的推车车体的主视 I、立柱;1-1、立柱上底板;1-2、立柱下底板;1_3、上肘板;1-4、下肘板;2、推车;2_1、推车手把;3、拉簧眼板;4、拉簧;5、工业固定脚轮;6、工业万向脚轮。具体实施例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的说明。如图I、图2和图3所示,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包括立柱I、推车2、八个拉簧眼板3、四根拉簧4、两个工业固定脚轮5和两个工业万向脚轮6。制造方法如下立柱I的下底板1-2和下肘板1-4预留不焊接,先在立柱I及推车2上按规定位置分别点焊4个拉簧眼板3,上下拉簧眼板3应分开设置,在推车2上的四个上拉簧眼板3设置在外侧,在立柱I上的四个下拉簧眼板3设置在内侧,这样可以使每一拉簧4倾斜设置,使拉簧4的轴线与水平之间的倾斜角度为60°。当推车2与立柱I套装后,装上四根拉簧4后查看立柱下底板1-2的位置距地面距离是否保持在50±3mm。如果有误差,调整立柱I上的眼板3位置。直到符合要求后焊接固定拉簧眼板3。四根拉簧眼板3中心距应相同。然后焊接立柱下底板1-2及下肘板1-4 ;最后固定推车2上的工业固定脚轮5和工业万向脚轮6。设计拉簧4的拉力时,拉簧4的选取刚好满足能拉起立柱I ;在承重时,分段的重量足够克服拉簧4拉力压下立柱。拉簧4倾斜60°斜向设置,可以使立柱I保持对中,使立柱I始终处于竖直状态,又可使拉簧4被拉长的距离较小时,就能满足立柱I触地。这样在承重状态下,拉簧4伸长距离较短,以延长拉簧4的工作寿命。拉簧眼板3是由板体和板体上的通孔构成,拉簧4的挂钩挂在拉簧眼板3的通孔上。本专利技术的使用方法根据船体分段重量及重心位置,确定好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的位置,将本专利技术推置预定位置即可。当本专利技术的立柱I在非承重状态下,立柱I受拉簧4拉力被向上拉,处于提升状态,立柱的下底板1-2不与地面接触,距离地面大约50mm。当船体压在立柱上底板1-1上时,即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的立柱I处于承重状态下,立柱I克服四个拉簧4拉力落下,立柱下底板1-2与地面接触。此时,本专利技术的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处于工作状态。本专利技术也可用于固定支架不能满足使用时的临时支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包括立柱,所述立柱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底板和下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外套装有多个脚轮的推车,在所述推车与所述立柱之间的空腔内设有至少两根拉簧,每一所述拉簧上端连接在所述推车上,下端连接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立柱在非承重状态下,所述立柱受所述拉簧拉力被向上拉,处于提升状态,所述立柱下底板不与地面接触,所述立柱在承重状态下,所述立柱克服所述拉簧拉力落下,所述立柱下底板与地面接触。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包括立柱,所述立柱顶端和底端分别设有上底板和下底板,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立柱外套装有多个脚轮的推车,在所述推车与所述立柱之间的空腔内设有至少两根拉簧,每一所述拉簧上端连接在所述推车上,下端连接在所述立柱上,所述立柱在非承重状态下,所述立柱受所述拉簧拉力被向上拉,处于提升状态,所述立柱下底板不与地面接触,所述立柱在承重状态下,所述立柱克服所述拉簧拉力落下,所述立柱下底板与地面接触。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船用可升降移动支柱,其特征在于共有四根所述拉簧, 前后各两根,所述拉簧倾...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惠田胡文庄利军张国强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造船厂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