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轴(1)、转子体(2)和磁钢(3),转子体(2)套装于转轴(1)上,在转子体(2)上沿半径方向开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按圆周均匀分布,并在矩形槽中安装磁钢(3),所述转轴(1)由导磁材料制成,在转轴(1)与转子体(2)之间设有隔磁套(4),该隔磁套(4)由非导磁材料制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能够提升电机的性能,并且能够承受巨大的离心力,特别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发电机组永磁电动机的应用,具有比功率大、电效率高、重量轻、阻转矩小、可长期高速运行等特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电机
,具体地说,特别涉及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技术背景 目前,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的转子一般由转轴、转子体和磁钢等部件构成,在转轴上固套转子体,磁钢嵌装在转子体上,并呈放射状分布。由于转轴普遍采用非导磁材料制成,不仅材料成本高,而且刚性较差,加工困难,生产成本也高。同时,现有的切向磁场电机转子装配较为繁琐,可靠性较差,一方面在高速旋转时磁钢容易从转子体上脱落;另一方面,不能承受巨大的离心力,因此不适应于大功率高速电机应用,使用的局限性较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能有效降低成本的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轴(I)、转子体(2)和磁钢(3),转子体(2)套装于转轴(I)上,在转子体(2)上沿半径方向开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按圆周均匀分布,并在矩形槽中安装磁钢(3),其关键在于所述转轴(I)由导磁材料制成,在转轴(I)与转子体(2)之间设有隔磁套(4),该隔磁套(4)由非导磁材料制成。本技术将转轴改为由导磁材料制成,不仅降低了材料成本,而且刚性好,使用寿命长,加工容易,生产成本低。在转轴与转子体之间设置隔磁套,该隔磁套由非磁材料制成,隔磁套起隔磁的作用,避免转轴对磁钢的磁场产生影响,这样转子的“聚磁”能力更强,整个电机具有较高的功率密度和转矩/电流比值,电机的性能更良好。在所述隔磁套(4)的外圆周上一体形成有凸棱(4a),该凸棱(4a)沿轴向延伸,凸棱(4a)的数目及位置与转子体(2)上的矩形槽相对应,并且凸棱(4a)与对应的磁钢(3)相抵接。凸棱对磁钢进行定位,使磁钢在切线方向安装牢靠,不会发生松动或脱落。所述凸棱(4a)为燕尾形,圆周上两相邻凸棱(4a)之间形成燕尾槽,所述转子体(2)内壁上一体形成的凸台嵌入该燕尾槽中。以上结构通过转子体内壁凸台与燕尾槽的咬合,使转子体与隔磁套之间结合紧密,连接牢靠,能够防止转子体与隔磁套发生相对转动。为了便于装配,避免隔磁套与转轴发生相对转动,所述隔磁套(4)与转轴(I)之间通过键连接或者紧配合固定在一起。为了方便取材,有利于加工制作并降低成本,所述隔磁套(4)由铝合金制成;所述转轴(I)为钢质结构。在所述转子体(2)两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端板(5),所述端板(5)与转子体(2)的端面相贴合,并通过圆周上均匀分布的两圈铆钉¢)与转子体(2)相固定。采用端板对磁钢的轴向进行定位,能够防止磁钢发生轴向松动或脱落;端板采用两圈铆钉与转子体连接,不仅装配方便、快捷,而且连接的牢靠性好。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能够提升电机的性能,并且能够承受巨大的离心力,特别适用于混合动力汽车、电动汽车、发电机组永磁电动机的应用,具有比功率大、电效率高、重量轻、阻转矩小、可长期高速运行等特点。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I拆除端盖的侧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如图I、图2所示,本技术位于定子7内,由转轴I、转子体2、磁钢3、隔磁套4、端板5和铆钉6等构成。其中,转轴I由导磁材料制成,转轴I的材质优选为钢,也可以采用其它类似的材料。在转轴I上套装隔磁套4,该隔磁套4与转轴I之间通过键连接或者紧配合固定在一起,以避免隔磁套4与转轴I发生相对转动。所述隔磁套4由非导磁材料制成,隔磁套4的材质优选为铝合金,也可以采用其它类似的材料。在所述隔磁套4的外圆周上一体形成有多条凸棱4a,该凸棱4a沿轴向延伸,凸棱4a的端部与隔磁套4的对应端平齐,并且凸棱4a在圆周上均勻分布。所述凸棱4a优选为燕尾形,圆周上两相邻凸棱4a之间形成燕尾槽。如图I、图2所示,在隔磁套4的外面套装转子体2,该转子体2由若干形状大小相同的转子冲片沿轴向叠加而成。在转子体2的内壁上一体形成有多个燕尾形的凸台,该凸台的形状大小与两个凸棱4a之间的燕尾槽相适应,凸台的数目与燕尾槽的数目相等,并且凸台嵌入对应的燕尾槽中,以避免转子体2与隔磁套4发生相对转动。在所述转子体2上沿半径方向开有矩形槽,该矩形槽为通槽,贯通转子体2的两个端面,矩形槽按圆周均匀分布,矩形槽的数目与凸棱4a的数目相等,并且矩形槽与凸棱4a —一对应。在每个矩形槽中均装有与之形状大小相适应的磁钢3,磁钢3与对应的凸棱4a相抵接。在所述转子体2两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端板5,该端部5套装在转轴I上,端板5与转子体2的端面相贴合,两块端板5通过圆周上均匀分布的两圈铆钉6与转子体2相固定。尽管以上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了描述,但本技术不限于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上述具体实施方式仅仅是示意性的而不是限定性的,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本技术的启示下,在不违背本技术宗旨及权利要求的前提下,可以作出多种类似的表示,如更磁钢的数目,或者改变隔磁套的造型,或者改变隔磁套及转轴的材质等,这样的变换均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轴(I)、转子体(2)和磁钢(3),转子体(2)套装于转轴(I)上,在转子体(2)上沿半径方向开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按圆周均匀分布,并在矩形槽中安装磁钢(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I)由导磁材料制成,在转轴(I)与转子体(2)之间设有隔磁套(4),该隔磁套(4)由非导磁材料制成。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隔磁套(4)的外圆周上一体形成有凸棱(4a),该凸棱(4a)沿轴向延伸,凸棱(4a)的数目及位置与转子体(2)上的矩形槽相对应,并且凸棱(4a)与对应的磁钢(3)相抵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凸棱(4a)为燕尾形,圆周上两相邻凸棱(4a)之间形成燕尾槽,所述转子体(2)内壁上一体形成的凸台嵌入该燕尾槽中。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套(4)与转轴(I)之间通过键连接或者紧配合固定在一起。5.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磁套(4)由铝合金制成。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I)为钢质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或3或4所述的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转子体(2)两端的端面上均设置有端板(5),所述端板(5)与转子体(2)的端面相贴合,并通过圆周上均匀分布的两圈铆钉¢)与转子体(2)相固定。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轴(1)、转子体(2)和磁钢(3),转子体(2)套装于转轴(1)上,在转子体(2)上沿半径方向开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按圆周均匀分布,并在矩形槽中安装磁钢(3),所述转轴(1)由导磁材料制成,在转轴(1)与转子体(2)之间设有隔磁套(4),该隔磁套(4)由非导磁材料制成。本技术结构简单,装配方便,在有效降低生产成本的同时,能够提升电机的性能,并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带隔磁套的切向磁场无刷直流电机转子结构,包括转轴(1)、转子体(2)和磁钢(3),转子体(2)套装于转轴(1)上,在转子体(2)上沿半径方向开有矩形槽,所述矩形槽按圆周均匀分布,并在矩形槽中安装磁钢(3),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1)由导磁材料制成,在转轴(1)与转子体(2)之间设有隔磁套(4),该隔磁套(4)由非导磁材料制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卫东,
申请(专利权)人:四川阿克拉斯电动车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