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防止电极端与漆包线脱落的电极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1793 阅读:22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17: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可防止电极端与漆包线脱路的电极结构,其包含:一马达本体,其内绕设有数个线圈;数个电极,设置于该马达本体上,该电极设有一电极本体,且该电极本体一侧设有一第一焊接端,另一侧设有第二焊接端,又该电极的第一焊接端与相对应的线圈的端点焊接固定;一电路板,设置于该马达本体一侧,该电路板与各该电极其第二焊接端焊接固定;凭借该电极其电极本体两侧分别设置的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之间具有一定间距,当该电路板与该第二焊接端进行焊接时,电烙铁的高热便不易通过该电极本体传导至该第一焊接端,而可避免该第一焊接端与线圈之间的焊料再度受热而熔解,导致该线圈与电极脱落分离或接触不良的问题。(*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马达结构,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马达的定子绕线的电极结构。
技术介绍
一般马达I的定子结构10,请参阅图I所示,其通常由一硅钢片组件11、数个电极13与一电路板14所构成,其中该电极13设置于该硅钢片组件11上,又该硅钢片组件11上分别绕设有数个与各电极13相对应的线圈12,该线圈12通常是漆包线,且该线圈12其端点121会与相对应的电极13焊接固定,使两者可达成电性连接,该电路板14通常设置于该硅钢片组件11 一侧,请再参阅图2所示,且该电路板14也会与该电极13焊接固定,如此,当该马达I的电源开启时,该电源的电力即可通过该电路板14与电极13传送至该线圈12,使该线圈12可凭借电磁感应的原理产生磁力以带动马达I的转子转动,进而可使该马达I可达到产生动力的目的。 该现有的马达1,虽可达到产生动力的目的,但其定子结构10的电极13仅具有单一的焊接端,致使该电路板14与线圈12仅能焊接在该电极13的同一个焊接端,请参阅图2所示,当该线圈12与电极13完成焊接固定后,当欲再行焊接该电路板14与电极13时,该线圈12与电极13之间的焊料2 (如焊锡)便容易因为再度受热(电烙铁)而熔解,导致该线圈12与电极13容易出现脱落分离或接触不良的情况,造成产品生产合格率的降低与使用者的困扰,因此实有改进的必要。因此,如何将上述等缺失加以摒除,即为本案技术设计人所欲解决的技术困难点的所在。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现有的马达,因其电极仅具单一的焊接端,导致线圈容易于电路板与电极焊接时脱落或造成接触不良,因此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防止电极端与漆包线脱路的电极结构,凭借该电极其电极本体两侧分别设有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而使该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之间可具有一定间距,当该电路板与该第二焊接端进行焊接时,电烙铁的高热便不易通过该电极本体传导至该第一焊接端,而可避免该第一焊接端与线圈之间的焊料再度受热而熔解,导致该线圈与电极脱落分离或接触不良的问题,进而使本技术可达到提升产品生产合格率与增进使用便利性的功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防止电极端与漆包线脱路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马达本体,该马达本体内设有一硅钢片组件,该硅钢片组件上绕设有数个线圈;数个电极,该电极设置于该马达本体其硅钢片组件上,又该电极的数量及位置与该线圈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该电极设有一电极本体,且该电极本体一侧设有一第一焊接端,该电极本体另一侧设有第二焊接端,又该电极的第一焊接端与相对应的线圈的端点焊接固定;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该马达本体一侧,该电路板与各该电极的第二焊接端焊接固定。该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之间具有间距。该硅钢片组件上设有数个凹孔。该电极插置于该硅钢片组件的凹孔内。该线圈为漆包线。 本技术优点I、电极具有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线圈与电路板分别与该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焊接固定,可有效避免线圈与电极脱落分离或接触不良的问题。2、可提升广品合格率。附图说明图I是现有马达定子的分解示意图;图2是现有马达定子的电极与线圈及电路板焊接的部分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的分解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的组合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其电极与线圈及电路板焊接的部分示意图。附图标记说明1-马达;10-定子结构;11_硅钢片组件;12-线圈;121_端点;13-电极;14_电路板;2-焊料;3_马达本体;31_娃钢片组件;32_线圈;321_端点;33_凹孔;4-电极;41_电极本体;42_第一焊接端;43_第二焊接端;5-电路板;6_焊料。具体实施方式为使贵审查员方便简捷了解本技术的其他特征内容与优点及其所达成的功效能够更为显现,兹将本技术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下请参阅图3、图4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防止电极端与漆包线脱路的电极结构,其包含一马达本体3,该马达本体3内设有一硅钢片组件31,该硅钢片组件31上设有数个凹孔33,又该硅钢片组件31上绕设有数个线圈32,该线圈32可为漆包线;数个电极4,该电极4设置于该马达本体3其硅钢片组件31上,在本实施例中,该电极4更具体地插置于该硅钢片组件31其凹孔33内,又该电极4的数量及位置与该线圈32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该电极4设有一电极本体41,且该电极本体41 一侧设有一第一焊接端42,该电极本体41另一侧设有一第二焊接端43,也即该第一焊接端42与第二焊接端43之间可具有一定间距,又该电极4其第一焊接端42与相对应的线圈32其端点321焊接固定;一电路板5,该电路板5设置于该马达本体3 —侧,在本实施例中,该电路板5与该马达本体3相固设,又该电路板5与各该电极4其第二焊接端43焊接固定,而如图4所示;请参阅图3、图5所示,凭借该电极4其电极本体41 一侧设有第一焊接端42,该电极本体41另一侧设有第二焊接端43,而使该第一焊接端42与第二焊接端43可分别供与线圈32及电路板5相焊接固定,同时该第一焊接端42与第二焊接端43之间也可具有一定间距,如此,当该电路板5与该第二焊接端43进行焊接时,电烙铁的高热便不易通过该电极本体41传导至该第一焊接端42,而可避免该第一焊接端42与线圈32其端点321之间的焊料6再度受热而熔解,导致该线圈32与电极4脱落分离或接触不良的问题,进而使本技术可达到提升产品生产合格率与增进使用便利性的功效。为使本技术更加显现出其进步性与实用性,兹与现有作一比较分析如下现有技术 I、电极仅具单一的焊接端,因此线圈与电路板都须共用该焊接端,导致线圈容易于电路板与电极焊接时脱落或造成接触不良。2、产品生产合格率降低。本技术优点I、电极具有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线圈与电路板分别与该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焊接固定,可有效避免线圈与电极脱落分离或接触不良的问题。2、可提升广品合格率。以上说明对本技术而言只是说明性的,而非限制性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理解,在不脱离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作出许多修改、变化或等效,但都将落入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防止电极端与漆包线脱路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 一马达本体,该马达本体内设有一硅钢片组件,该硅钢片组件上绕设有数个线圈; 数个电极,该电极设置于该马达本体其硅钢片组件上,又该电极的数量及位置与该线圈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该电极设有一电极本体,且该电极本体一侧设有一第一焊接端,该电极本体另一侧设有第二焊接端,又该电极的第一焊接端与相对应的线圈的端点焊接固定; 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该马达本体一侧,该电路板与各该电极的第二焊接端焊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防止电极端与漆包线脱路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第一焊接端与第二焊接端之间具有间距。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防止电极端与漆包线脱路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硅钢片组件上设有数个凹孔。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可防止电极端与漆包线脱路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电极插置于该硅钢片组件的凹孔内。5.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防止电极端与漆包线脱路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该线圈为漆包线。专利摘要本技术提供一种可防止电极端与漆包线脱路的电极结构,其包含一马达本体,其内绕设有数个线圈;数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防止电极端与漆包线脱路的电极结构,其特征在于,其包含:一马达本体,该马达本体内设有一硅钢片组件,该硅钢片组件上绕设有数个线圈;数个电极,该电极设置于该马达本体其硅钢片组件上,又该电极的数量及位置与该线圈的数量及位置相对应,该电极设有一电极本体,且该电极本体一侧设有一第一焊接端,该电极本体另一侧设有第二焊接端,又该电极的第一焊接端与相对应的线圈的端点焊接固定;一电路板,该电路板设置于该马达本体一侧,该电路板与各该电极的第二焊接端焊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官介仁蔡明达郑佳杰
申请(专利权)人:泰映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