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心交叉式绕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41786 阅读:48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8 17:4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同心交叉式绕组,采用双层同心式,其嵌线方法按照第1个线圈放入第1槽和第18槽中,第2个线圈放入第2槽和第17槽中,依次类推即1-18,2-17,3-16,4-21,5-20,6-19,其中第1槽为绕组的相头,第19槽为绕组的相尾;第1到第3个线圈为一组同心式绕组线圈,第4到第6个线圈为一组同心式绕组线圈,两组同心式绕组线圈相交叉,中间不间断,一相绕组由两组同心式绕组线圈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波形好,杂耗低,效率高等优点,并且更能利用端部空间,有相对小的端部长度,在端部长度控制上具有优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同心交叉式绕组
本技术涉及电机的绕组结构,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二极电机的同心交叉式绕组。
技术介绍
电机绕组是构成电机的重要部件,各类电机依靠感应于绕组中的电势和通过绕组的电流来产生电磁功率和电磁转矩,从而实现机电能量转换的目的。交流电机绕组按照定子槽内层数,可分为单层绕组和双层绕组。双层绕组又可分为叠绕组和波绕组;单层绕组又分为等元件、交叉式和同心式绕组等。交流电机的绕组的种类虽然很多,但大多数情况下,为能较好的满足电机性能要求,主要采用单层同心式绕组或者双层叠绕组。单层绕组的优点是槽内只有一个线圈边,下线较容易,没有层间绝缘,槽利用率较高;缺点是不像双层绕组那样能够灵活的选择线圈节距来削弱谐波电势和磁势,并且漏电抗也较大。在综合考虑电机功率大小、制造因素等情况下 ,长期以来,国内10千瓦以下的异步电机大多采用单层同心式绕组。而对于较大机座的电机,一般采用双层叠绕组。当电机定子外径较大时,由于电机绕组跨距大,下线困难,故一般只采用2/3左右极距的跨距,导致基波的绕组系数较低,影响电机的性能。同时,绕组端部也较长,不利于空间结构安排。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申请人经过研究改进,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同心交叉式绕组,其特征在于:该绕组结构采用双层同心式,其嵌线方法按照第1个线圈放入第1槽和第18槽中,第2个线圈放入第2槽和第17槽中,第3个线圈放入第3槽和第16槽中,第4个线圈放入第4槽和第21槽中,第5个线圈放入第5槽和第20槽中,第6个线圈放入第6槽和第19槽中,依次类推;其中第1槽为绕组的相头,第19槽为绕组的相尾;第1到第3个线圈为一组同心式绕组线圈,第4到第6个线圈为一组同心式绕组线圈,两组同心式绕组线圈相交叉,中间不间断,一相绕组由两组同心式绕组线圈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志鲲邹云海王翼翔黄晓晨华智俭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华达电机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