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发动机用正时惰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3983 阅读:164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用正时惰齿轮,包括有齿轮体,齿轮体的环形外壁上设置有轮齿,齿轮体的前、后盘面分别开有减重槽,前、后盘面减重槽之间的轮盘上开有环绕中心孔的减重通孔,所述齿轮体的中心孔的环形孔壁上设有多道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中均嵌装有橡胶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减重槽、减重通孔可降低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重量,提高凸轮轴转动稳定性,同时利用橡胶圈的作用使轮盘与凸轮轴结合紧密,避免了凸轮轴出现空转的现象。(*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齿轮领域,具体为一种发动机用正时惰齿轮
技术介绍
发动机是一种动力发生装置,其作用是将其 他形式的能转化为机械能。发动机中常用到凸轮轴来传递运动状态,凸轮轴上设置有进行时间尺度定位并改变运动方向的正时惰齿轮。现有技术正时惰齿轮重量较重,且与凸轮轴结合不紧密,易出现凸轮轴空转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克服了已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发动机用正时惰齿轮,它与凸轮轴之间结合更加紧密,传动更加稳定。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发动机用正时惰齿轮,包括有齿轮体,齿轮体的环形外壁上设置有轮齿,其特征在于齿轮体的前、后盘面分别开有减重槽,前、后盘面减重槽之间的轮盘上开有环绕中心孔的减重通孔,所述齿轮体的中心孔的环形孔壁上设有多道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中均嵌装有橡胶圈。一种发动机用正时惰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体的中心孔中套装有凸轮轴。本技术的优点本技术通过减重槽、减重通孔可降低本技术的重量,提高凸轮轴转动稳定性,同时利用橡胶圈的作用使轮盘与凸轮轴结合紧密,避免了凸轮轴出现空转的现象。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附图。一种发动机用正时惰齿轮,包括有齿轮体1,齿轮体I的环形外壁上设置有轮齿3,齿轮体I的前、后盘面分别开有减重槽4、5,前、后盘面减重槽4、5之间的轮盘上开有环绕中心孔2的减重通孔6,所述齿轮体I的中心孔2的环形孔壁上设有多道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中均嵌装有橡胶圈7。齿轮体I的中心孔2中套装有凸轮轴8。权利要求1.一种发动机用正时惰齿轮,包括有齿轮体,齿轮体的环形外壁上设置有轮齿,其特征在于齿轮体的前、后盘面分别开有减重槽,前、后盘面减重槽之间的轮盘上开有环绕中心孔的减重通孔,所述齿轮体的中心孔的环形孔壁上设有多道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中均嵌装有橡胶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发动机用正时惰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齿轮体的中心孔中套装有凸轮轴。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发动机用正时惰齿轮,包括有齿轮体,齿轮体的环形外壁上设置有轮齿,齿轮体的前、后盘面分别开有减重槽,前、后盘面减重槽之间的轮盘上开有环绕中心孔的减重通孔,所述齿轮体的中心孔的环形孔壁上设有多道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中均嵌装有橡胶圈。本技术通过减重槽、减重通孔可降低本技术的重量,提高凸轮轴转动稳定性,同时利用橡胶圈的作用使轮盘与凸轮轴结合紧密,避免了凸轮轴出现空转的现象。文档编号F16H55/17GK202790424SQ20122039677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8月11日 优先权日2012年8月11日专利技术者李华胜, 李华兵, 周炎江 申请人:六安华邦机电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发动机用正时惰齿轮,包括有齿轮体,齿轮体的环形外壁上设置有轮齿,其特征在于:齿轮体的前、后盘面分别开有减重槽,前、后盘面减重槽之间的轮盘上开有环绕中心孔的减重通孔,所述齿轮体的中心孔的环形孔壁上设有多道环形凹槽,每个环形凹槽中均嵌装有橡胶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华胜李华兵周炎江
申请(专利权)人:六安华邦机电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