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箱齿轮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398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7 14: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箱齿轮,包括有筒体,筒体的外壁分别具有大、小轮盘,大、小轮盘的外沿分别具有斜齿圈,位于大、小轮盘之间的筒体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槽,筒体内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合理,避免了单独设置而发生错位,提高了传动的稳定性,提高了密封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消除了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变速箱零部件领域,具体是一种变速箱齿轮
技术介绍
变速箱是装有变速机构的箱形部件,其中手动变速箱要由齿轮和轴组成,通过不同的齿轮组合产生变速变矩。在现有的齿轮箱中,起传动作用的齿轮均是单独设置,起相同的传动作用齿轮共同与驱动轴装配,在传动过程中容易产生错位,而且齿轮在长期的传动工作过程中由于密封性能不佳,也会因油污的渗入而发生不同程度的腐蚀,从而影响到变速箱的正常工作。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变速箱齿轮,将起相同传动作用的二个齿轮一体连接在一个筒体上形成一个齿轮组,并在二个齿轮上设置同向的斜齿,以避免单独设置而发生错位;在筒体内壁的两端设置环形凹槽并设有密封圈,以提高密封性能;另外,在大、小轮盘之间的筒体的外壁上设置环形槽,以消除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变速箱齿轮,包括有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壁分别具有大、小轮盘,所述大、小轮盘的外沿分别具有斜齿圈,位于大、小轮盘之间的筒体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筒体内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所述的变速箱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小轮盘的外沿的斜齿同向。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本技术结构合理,将起相同传动作用的二个齿轮一体连接在一个筒体上形成一个齿轮组,并在二个齿轮上设置同向的斜齿,避免了单独设置而发生错位,提高了传动的稳定性;在筒体内壁的两端设置环形凹槽并设有密封圈,提高了密封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另外,在大、小轮盘之间的筒体的外壁上设置环形槽,消除了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参见图I,一种变速箱齿轮,包括有筒体1,筒体I的外壁分别具有大、小轮盘2、3,大、小轮盘2、3的外沿分别具有斜齿圈4,位于大、小轮盘2、3之间的筒体I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槽5,筒体I内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环形凹槽6,环形凹槽6内设有密封圈7。本技术中,大、小轮盘2、3的外沿的斜齿4同向。权利要求1.一种变速箱齿轮,包括有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壁分别具有大、小轮盘,所述大、小轮盘的外沿分别具有斜齿圈,位于大、小轮盘之间的筒体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筒体内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变速箱齿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大、小轮盘的外沿的斜齿同向。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变速箱齿轮,包括有筒体,筒体的外壁分别具有大、小轮盘,大、小轮盘的外沿分别具有斜齿圈,位于大、小轮盘之间的筒体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槽,筒体内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环形凹槽,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本技术结构合理,避免了单独设置而发生错位,提高了传动的稳定性,提高了密封性能,延长了使用寿命,消除了齿轮在传动过程中产生的应力。文档编号F16H55/17GK202790423SQ201220359138公开日2013年3月13日 申请日期2012年7月23日 优先权日2012年7月23日专利技术者姜国松, 马大军 申请人:富莱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箱齿轮,包括有筒体,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的外壁分别具有大、小轮盘,所述大、小轮盘的外沿分别具有斜齿圈,位于大、小轮盘之间的筒体的外壁上设有环形槽,所述筒体内壁的两端分别设有环形凹槽,所述的环形凹槽内设有密封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姜国松马大军
申请(专利权)人:富莱茵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