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塑木立柱及其挤出模具,塑木立柱具有中空的方形柱体,方形柱体的中空腔内还设有板体围成的方框形结构,方框形结构的截面相对于柱体的截面中心旋转45°错开设置,方框形结构的顶角与柱体的柱边的中间位置连接。柱体的外表面上设有装饰凹槽,用于制造塑木立柱的挤出模具,包括头模、压缩成型模、口模与模芯,还包括分流模、分流内芯与分流锥,头模、分流模、压缩成型模与口模依次以机械连接方式紧密对接在一起,分流内芯通过数道连接筋连接于分流模的型腔内,分流内芯开有内流道,其流道入口端连接有用于物料分流的分流锥,其流道出口端连接有模芯。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塑木立柱具有结构简单、装饰性好、材料成本低的优点。(*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型材的
,具体地讲,是指一种塑木立柱及其挤出模具。
技术介绍
通常在栏杆之间会设置有若干立柱,以此将栏杆连接起来,立柱可以使用钢筋水泥或者塑木材料,塑木立柱是由植物纤维材料和塑料混合后挤压成型而制成的一种立柱,由于其结构简单、重量较轻、加工方便、防潮防湿性能好,在园林装饰或者海滩边不仅具有实用功能同时可增加美观效果,特别是在一些轻负荷的建设物中使用较为广泛,一般情况下塑木立柱通常采用实心结构,会造成材料的消耗过大,不利于节约成本。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节省材料、制造成本较低的一种塑木立柱;同时提供一种用于制造所述塑木立柱的挤出模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塑木立柱,具有中空的柱体,所述柱体的中空腔内设有板体围成的框形结构,所述框形结构的截面相对于柱体的截面中心旋转45°错开设置,所述框形结构的顶角与所述柱体的柱边的中间位置连接。上述的柱体截面成型为方形,所述的方形柱体内部的中空腔的框形结构也成形为方形。上述板体通过连接筋与柱体连接。上述的板体、连接筋及柱体一体成型。上述的柱体的外表面上设有装饰凹槽。上述的框形结构的内表面上设有凸条。上述的柱体的四个角处与板体围合成四个三角形空腔。用于制造上述的一种塑木立柱的挤出模具,包括头模、压缩成型模、口模与模芯,其中还包括分流模、分流内芯与分流锥,所述头模、分流模、压缩成型模与口模依次以机械连接方式紧密对接在一起,所述分流内芯通过数道连接筋连接于分流模的型腔内,所述分流内芯开有内流道,其流道入口端连接有用于物料分流的分流锥,流道出口端连接有模芯,所述的模芯的形状与所述的空腔结构相适应。所述连接筋的厚度为I 3 mm。所述头模、分流模、压缩成型模与口模均为独立结构,以可拆卸的方式连接为整体。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技术与现有的
技术介绍
相比,具有如下优点I、塑木立柱内部被板体分成多个空腔,可节省大量的材料从而降低成本,重量更轻安装更方便,由于板体组成方框形结构,同时也保证了使用强度。2、本技术采用模具以挤出成型的方法制作,生产效率高,适合大批量生产。3、口模装配时直接将各零件进行简单的组装,无需人为调整,增加模具结构的稳定性。4、将压缩与成型段优化组合后,使得模具的结构紧凑,避免了压缩段和成型段在装配过程中流道产生台阶的可能。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一种塑木立柱的横截面图2为本技术一种塑木立柱的另一种实施方式的横截面图3为本技术一种塑木立柱的挤出模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图3的右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如图I所示,本新型公开了一种塑木立柱,具有中空的柱体10,柱体10的中空腔内设有板体30围成的框形结构70,框形结构70的截面相对于柱体10的截面中心旋转45°错开设置,框形结构70的顶角与柱体10的柱边的中间位置连接。在本实施例中,柱体10的截面成型为方形,方形柱体10内部的中空腔的框形结构70也成形为方形。另外,柱体10的四个角处与四块板体30围合成四个三角形空腔20。进一步地,板体30通过连接筋40与柱体10连接。为了增加本技术的装饰性,可如图I所示,在柱体10的外表面设置多条凹槽50 ;或者如图2所示,在板体30的内表面设多条凸条60,柱体10的顶角处设置成圆角。本技术采用塑木材料制成,采用板体围成方框形结构,形成多腔的柱体,使其重量轻,便于安装施工,在空腔中填充发泡材料可以绝热;除了具有一定的强度外,还具有结构简单、装饰性好、材料成本低的优点。如图3与图4所示,用于制造所述塑木立柱的挤出模具,包括依次以机械连接方式紧密联接的头模110、分流模120、压缩成型模130与口模140 ;所述头模110、分流模120、压缩成型模130与口模140内均开有型腔,分流内芯500通过数道连接筋400固定于分流模120的型腔内,所述分流内芯开有内流道,其流道入口端连接有用于物料分流的分流锥300,其流道出口端连接有模芯200,所述的模芯200的形状与所述的空腔结构相适应。所述头模110与挤出机(图中未示出)连接,所述头模110具有进料口 100,头模110的型腔与分流锥300之间的间隙形成进料流道;分流模120的型腔与分流内芯500之间的间隙形成分流流道;在分流内芯500内部还开有内分流流道,压缩成型模130的型腔与模芯200之间的间隙形成压缩与成型流道;在制造该塑木立柱时,需在挤出模具中经历进料段、分流段、压缩段与成型段,熔融的聚合物熔体在压力的作用下先从进料口 100进入进料流道,经分流锥300分流后各自进入不同的分流流道,再经压缩与成型后最后从口模140挤出,形成具有本技术截面形状的塑木立柱。分流内芯通过数道连接筋400与分流模120连为一体,无需调整装配,由于物料的压缩与成型过程都处于同一流道,避免了在压缩段和成型段过程中流道产生台阶。为了有效避免对制品产生不利影响,保证物料在成型段汇流良好,连接筋400的厚度为I 3 mm。头模110、分流模120、压缩成型模130与口模140均为独立结构,以可拆卸的方式 连接为整体,装配简单,模具结构紧凑、稳定性好,保证了生产的连续与稳定。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的变化或替换,都应涵盖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该以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权利要求1.一种塑木立柱,其特征在于具有中空的柱体,所述柱体的中空腔内设有板体围成的框形结构,所述框形结构的截面相对于柱体的截面中心旋转45°错开设置,所述框形结构的顶角与所述柱体的柱边的中间位置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一种塑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体截面成型为方形,所述的方形柱体内部的中空腔的框形结构也成形为方形。3.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塑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板体通过连接筋与柱体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体、连接筋及柱体一体成型。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塑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体的外表面上设有装饰凹槽。6.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塑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框形结构的内表面上设有凸条。7.根据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一种塑木立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柱体的四个角处与板体围合成四个三角形空腔。8.用于制造权利要求I 7任一所述的一种塑木立柱的挤出模具,包括头模、压缩成型模、口模与模芯,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分流模、分流内芯与分流锥,所述头模、分流模、压缩成型模与口模依次以机械连接方式紧密对接在一起,所述分流内芯通过数道连接筋连接于分流模的型腔内,所述分流内芯开有内流道,其流道入口端连接有用于物料分流的分流锥,其流道出口端连接有模芯,所述的模芯的形状与所述的空腔结构相适应。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塑木立柱的挤出模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的厚度为I 3 mm。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塑木立柱,其特征在于:具有中空的柱体,所述柱体的中空腔内设有板体围成的框形结构,所述框形结构的截面相对于柱体的截面中心旋转45°错开设置,所述框形结构的顶角与所述柱体的柱边的中间位置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开华,张翔,程青民,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格林美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