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移动绿篱支架和可移动绿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31664 阅读:26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20:1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绿篱支架,包括用于附着绿化景观的若干个网状框架和用于承载所述网状框架的底座;网状框架包括位于四周的金属轮廓框架和分布于金属轮廓框架内的喷塑钢网;底座上设有框架槽,金属轮廓框架的底边位于框架槽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绿篱。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其可在网状框架上附着绿化景观,通过底座将网状框架进行适当摆放得到任意所需形状的绿篱支架,实现绿化景观和绿篱整体的移动,大大降低绿篱制作成本,同时可得到错落有致、疏密不一的自然或仿自然植被景观;且该可移动绿篱其具有通透性,通过对底座进行配重设计的前提下可达到预定的防风等级,适用于工地围挡领域。(*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工地围挡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可移动绿篱支架和可移动绿篱
技术介绍
目前常见的绿篱主要表现为种植各种绿化植物,其中以灌木或小乔木以近距离的株行距密植,栽成单行或双行,紧密结合规则种植(俗称绿篱、植篱或生篱)的形式最为常见。绿篱可修剪成各种造型并能相互组合,从而提高了其观赏效果;同时绿篱还能起到遮盖不良视点、隔离防护、防尘防噪等作用。但目前以直接种植形成的绿篱一旦种植之后,就不能轻易移动。而针对某些特定项目设置的绿篱,由于其时间特殊性,仅需短期形成绿篱效果即可,无需长期保持,因此种植固定的绿篱会使成本增加,而且绿篱成型周期也较长。另一方面,目前各种遮挡式防护围栏大多采用板式结构,防风效果差,通常无法附着固定各种绿化景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专利技术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绿篱不能移动且防风效果差的技术问题,提出一种新型结构的可移动绿篱支架和可移动绿篱。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可移动绿篱支架,所述可移动绿篱支架包括用于附着绿化景观的若干个网状框架和用于承载所述网状框架的底座;所述网状框架包括位于四周的金属轮廓框架和分布于金属轮廓框架内的喷塑钢网;所述底座上设有框架槽,所述金属轮廓框架的底边位于所述框架槽内。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每个网状框架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底座。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框架的数量为至少两个,相邻的两个网状框架中其中一个设有挂钩,另一个设有用于卡接挂钩的凸起。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网状框架放置在一条直线上,形成一个平面框架。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至少有一个底座位于相邻的两个网状框架的交界处。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相邻的两个网状框架垂直放置。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底座的侧面设有提手。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框架和底座均为绿色。作为本技术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网状框架上还附着有标签板。本技术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绿篱,所述可移动绿篱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所述网状框架上附着有绿化景观。本技术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其可在网状框架上附着各种绿化景观,而通过底座将附着有绿化景观的网状框架摆放至所需位置,实现绿化景观的移动,进一步实现绿篱整体的移动;本技术还可根据需要对若干个网状框架进行适当摆放得到任意所需形状的绿篱支架或绿篱围栏,大大降低绿篱制作成本,同时可得到错落有致、疏密不一的自然或仿自然植被景观。另一方面,网状结构的绿篱支架具有通透性,可有效解决各种板式结构围栏所存在的不透风缺陷,达到防风的效果,在底座进行配重设计的前提下,可达到预定的防风等级,适用于工地围挡领域。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的立体图;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的主视图;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一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的右视图;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的立体图;·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的主视图;图6为本技术实施例二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的右视图。其中,I—网状框架2—底座3—挂钩4一凸起,5—提手6—标签板。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实施例一如图1-3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绿篱支架,所述可移动绿篱支架包括用于附着绿化景观的网状框架I和用于承载所述网状框架I的底座2。如图4所示,所述网状框架I包括位于四周的金属轮廓框架和分布于金属轮廓框架内的喷塑钢网。如图I或3所示,所述底座2上设有框架槽,所述金属轮廓框架的底边位于所述框架槽内。所述金属轮廓框架的材质可采用镀锌钢管,中间用方管焊接。金属轮廓框架内铺喷塑钢网,即可得到所述网状框架I。为保证每个网状框架I的平衡放置,优选情况下,如图2所示,每个网状框架I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底座2。本技术中,对于网状框架I和底座2的数量没有特殊限制,可根据实际需要对网状框架I的数量进行适当选择,然后根据平衡放置要求选择合适数量的底座2。例如,本实施例一中,网状框架I的数量为两个,且该两个网状框架I放置在一条直线上,形成一个平面框架。两个网状框架I可仅采用3个底座2从底部支撑,如图2所示,其中位于中间的一个底座2位于两个网状框架I的交界处,即该底座2同时承载两个网状框架I。底座2的重量也可进行配重设计,达到预定的防风等级要求。如图2所示,相邻的两个网状框架I中其中一个设有挂钩3,另一个设有用于卡接挂钩3的凸起4。将两个网状框架I放置就位后,然后挂钩3卡接到相邻的网状框架I上的凸起4上,从而可将两个网状框架进行固定,增加其强度。如图I或图3所示,所述底座2的侧面设有提手5,可方便将底座2移动至其它位置。本技术中,所述网状框架I和底座2均优选为绿色,与绿化景观形成相同的颜色,提高观赏效果。作为本技术的一种优选实施方式,如图1、2所示,网状框架I上还附着有标签板6。该标签板6上可添加各种文字,例如可添加单位名称或宣传标语。 本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可移动绿篱,所述可移动绿篱包括本技术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其中网状框架I上附着有绿化景观。所述绿化景观可通过在网状框架I上种植现有技术中常见的能起到遮盖、隔离防护以及防尘防噪作用的各种绿色植物,还可在绿色植物上再插接其它颜色的植物或花卉,增加观赏效果。或者,本技术中,所述绿化景 观可直接采用绿色塑料假植物或塑料假花卉。例如,可以在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的喷塑钢网上先铺上一层人工草皮,铺衬规格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选择,然后在人工草皮上扎各种人工植物叶片,还可配设若干仿真花卉式彩色叶片,形成仿自然植被景观。实施例二本实施例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与实施例一中大致相同,不同之处仅在于相邻的两个网状框架2垂直放置,如图4-6所示。本技术提供的可移动绿篱支架,其可在网状框架I上附着各种绿化景观,而通过底座2将附着有绿化景观的网状框架I摆放至所需位置,实现绿化景观的移动,进一步实现绿篱整体的移动;本技术还可根据需要对若干个网状框架I进行适当摆放得到任意所需形状的绿篱支架或绿篱围栏,大大降低绿篱制作成本,得到错落有致、疏密不一的自然或仿自然植被景观。同时,网状结构的可移动绿篱具有通透性,可有效解决各种板式结构围栏所存在的不透风缺陷,达到防风的效果,在底座进行配重设计的前提下,可达到预定的防风等级,适用于工地围挡领域。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可移动绿篱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绿篱支架包括用于附着绿化景观的若干个网状框架和用于承载所述网状框架的底座;每个网状框架包括位于四周的金属轮廓框架和分布于金属轮廓框架内的喷塑钢网;所述底座上设有框架槽,所述金属轮廓框架的底边位于所述框架槽内。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移动绿篱支架,其特征在于每个网状框架的底部设有至少两个底座。3.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可移动绿篱支架,其特征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移动绿篱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可移动绿篱支架包括用于附着绿化景观的若干个网状框架和用于承载所述网状框架的底座;每个网状框架包括位于四周的金属轮廓框架和分布于金属轮廓框架内的喷塑钢网;所述底座上设有框架槽,所述金属轮廓框架的底边位于所述框架槽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傅晓红
申请(专利权)人:株洲市市政工程管理处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