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转位辙叉鱼尾空间加工成型铣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2946 阅读:2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铣刀。与辙叉下斜面对应的铣刀部位的刀齿固定在铣刀上,两个直刃形刀齿构成一组有效切削齿,两组有效切削齿在铣刀圆周斜面上平均分布,相邻刀齿交错分布,与辙叉两端处圆弧铣刀部位,刀齿由螺钉固定在铣刀上下部位,分别由两个圆弧形刀齿构成一组有效切削齿,四组有效切削齿在铣刀圆周圆弧面上平均分布,相邻刀齿交错分布,与辙叉中间圆弧相对应的铣刀部位,刀齿由螺钉固定在铣刀上,由5个圆弧形刀齿构成一组有效切削齿,四组有效切削齿在铣刀圆周圆弧面上平均分布,相邻刀齿交错分布,与辙叉上斜面对应的铣刀部位,刀齿固定在铣刀上,四组有效齿在铣刀圆周斜面上平分布。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属高精度铣刀。(*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用于加工铁路钢轨辙叉鱼尾空间的立装可转位铣 刀,厲于髙效粗加工铣削刀具。技术背景铁路是交通运输的一种重要方式,近几年来不断提速,铁路干线建设逐 年增多。国内加工钢轨的厂家年产量成倍或几倍地增长,如何大幅度提髙生 产效率与产品质量,已成为钢轨加工行业的燃眉之急。辙叉是钢轨连接的重 要部件,其鱼尾空间的加工一直是行业中十分关注的课题。钢轨加工厂现有 的加工辙叉鱼尾空间的铣刀为硬质合金焊接式结构,铣刀磨损快,需频繁换 刀、修磨,占用了大量有效加工时间。由于修磨后型线发生变化,加工出的 工件精度型线达不到尺寸精度要求。这种结构的铣刀寿命低,精度差,因此 不能满足生产要求.目前国内其它刀具厂生产的硬质合金可转位铣刀,因其 结构设计不尽合理,铣刀寿命低,精度差,效率低,满足不了日益增长的生产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中存在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提供 一种结构简单、设计合理,使用寿命长的可转位辙叉鱼尾空间加工成型铣刀。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与辙叉下斜面对应 的铣刀部位的刀齿由蜾钉固定在铣刀上相应的位置,两个直刃形刀齿构成一 组有效切削齿,两组有效切削齿在铣刀圆周斜面上平均分布,相邻刀齿交错 分布,与辙叉两端处圃弧相对应的铣刀部位,刀齿由螺钉固定在铣刀上下部 位相应的位置,分别由两个圆弧形刀齿掷成一组有效切削齿,四组有效切削 齿在铣刀画周圆弧面上平均分布,相邻刀齿交错分布,与辙叉中间圆弧相对 应的铣刀部位,刀齿由螺钉固定在铣刀上相应的位置,由5个圃弧形刀齿构 成一组有效切削齿,四组有效切削齿在铣刀圆周圃弧面上平均分布,相邻刀 齿交错分布,与辙叉上斜面对应的铣刀部位,刀齿用一个螺钉固定在铣刀上 相应的位置,由一个圆弧形刀齿,构成一组有效切削齿,四组有效齿在铣刀圃周斜面上平分布。本技术优点是;本技术设计合理,结构简单紧凑,属高效、髙精度铣刀。刀齿更 换方便、转位灵活、定位可靠,排屑空间大,排屑流畅,刀具寿命增加, 降低了刀具费用。 附困说明图l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铣刀主视图;图3是本技术铣刀的左视图;图4是本技术铣刀的右视图;^Xr^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实施例作进一步详细描述。由附图说明图1一图4可知,本技术是与辙叉l下斜面对应的铣刀2部位的 刀齿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由螺钉15固定在铣刀2 上相应的位置,两个直刃形刀齿3、 4构成一组有效切削齿,两组有效切削 齿在铣刀2圆周斜面上平均分布,相邻刀齿交错分布,与辙叉1两端处圆弧 相对应的铣刀2部位,刀齿5、 6、 12、 13由螺钉固定在铣刀2上下部位相 应的位置,分别由两个圆弧形刀齿5、 6、 12、 13构成一组有效切削齿,四 组有效切削齿在铣刀2圆周圆弧面上平均分布,相邻刀齿交错分布,与辙叉 1中间圆弧相对应的铣刀2部位,刀齿7、 8、 9、 10、 ll由螺钉固定在铣刀 2上相应的位置,由5个圃弧形刀齿7、 8、 9、 10、 ll构成一组有效切削齿, 四组有效切削齿在铣刀2画周画弧面上平均分布,相邻刀齿交错分布,与辙 叉l上斜面对应的铣刀2部位,刀齿14用一个螺钉固定在铣刀2上相应的 位置,由一个圃弧形刀齿14,构成一组有效切削齿,四组有效齿在铣刀圆 周斜面上平分布。附图1所示是本技术铣刀型线刀齿构成总图,图中标记1为辙叉, 铣刀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为刀齿。本实施方案是这把刀的所有刀齿都釆用搭接方式连接,精确地构成钢轨辙叉型线。与辙 叉下斜面对应的镜刀部位,由2个直刃刀齿构成,对应图中刀齿3、 4;与 辙叉两处圃弧相对应的铣刀部位,分别由两个画弧刃刀齿构成,对应图中刀齿5、 6、 12、 13;与辙叉中间圆弧相对应的铣刀部位,由5个圆弧刃刀齿 相互搭接组成,对应图中刀齿7、 8、 9、 10、 11;与辙叉上斜面对应的铣刀 部位,由l个圆弧刃刀齿组成,对应图中刀齿14。作为成型铣刀,要求铣 刀型线公差为± 0.15,这就需要精确排列每个刀齿,以保证铣刀的型线精度, 确保加工出的辙叉型线满足用户的要求。在设计、工艺、编程、加工的过程 中严格控制铣刀的型线,以保证铣刀的精度,确保加工出的辙叉型线满足用 户的要求。此为本技术铣刀的重要特点之处。图2所示的铣刀刀齿排列对应于图1中的标记6、 7、 8、 9、 10、 11、 12七个刀齿,构成一组有效齿,刀齿相互之间交错排列,减少振动,使切 削平稳。标识15为刀齿螺钉,每个刀齿用一个螺钉固定在铣刀2上,刀齿 靠切削力夹紧。图3所示的铣刀刀齿排列对应于图1中的标记3、 4、 5三个刀齿,构成 一组有效齿,刀齿相互之间交错排列,减少振动,使切削平稳。每个刀齿用 一个螵钉固定在铣刀2上,刀齿靠切削力夹紧。图4所示的铣刀刀齿排列对应于图1中的标记13、 14两个刀齿,构成 一组有效齿,刀齿相互之间交错排列,减少振动,使切削平稳。每个刀齿用 一个螵钉固定在铣刀2上,刀齿靠切削力夹紧。从图2、图3、图4中可以 看出,刀齿3、 4为两组有效齿在圆周上平均分布,也就是说这把刀直刃刀 齿共有2x2-4个刀齿,其余刀齿均为四组有效齿,也就是说这把刀其它刀 齿共有10x4-40个刀齿,则这把铣刀共有4+40H4个刀齿。在保证铣刀强 度及排屑顺畅的前提下,有效齿数尽可能多,以极大地提髙加工效率。铣刀 在设计中经过实体造型、反复计算、测暈修正分析,确定刀具的角度参数。 刀齿为立装结构,承受切削力的截面大。铣刀技术参数设计合理、精确,保 证了铣刀切削轻快并具有足够的强度。各刀齿之间交错排列,其错开的角度 精确计算设计合理,既保证了相邻两刀齿的搭接量又不发生干涉。铣刀的刀 齿交错排列方式,使得切削平稳,其加工系统的振动减小,对加工工件的精 度很有利,解决了铣削过程中的铣刀及机床的系统振动问题,从而可以获得 满意的加工精度,并且延长了铣刀的寿命,此为本技术组合铣刀的重要 特点之处。本技术是通过计算机辅助设计和制造方式,在数控加工中心机床上 进行加工,确保了刀具的加工精度,使加工出的辙叉型线满足了用户型线積 度要求。刀齿釆用立装结构,设计方法新颖独特,铣刀的所有刀齿都釆用搭 接方式连接,精确地构成辙叉型线。在保证铣刀强度及排屑顺畅的前提下, 有效齿尽可能多,以极大地提高加工效率。刀齿刃口磨损后及时转位到新刀 刃,刀具寿命提髙十几倍。该类铣刀是目前国内外加工钢轨辙叉鱼尾空间的 理想的刀具。刀齿更换方便、转位灵活、定位可靠,刀具寿命增加,降低了 刀具费用及制造成本。属于髙效铣削刀具。本技术铣刀采用立装结构,所有刀齿都采用搭接方式连接,精确地 构成辙叉型线。精确计算出每个刀齿的合理切削角度,排屑槽、空刀孔、螺 钉孔的正确位置,有效齿的数量。铣刀设计完成后,全部采用计算机辅助制 造方式进行数控编程,在加工中心上加工,确保了铣刀的制造精度。严格控 制铣刀的型线公差,保证了铣刀的型线精度,确保了加工出的辙叉型线精确,加工的留i均匀、 一致,提高了被加工表面质量。由于各刀齿设计成交错排 列,使得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可转位辙叉鱼尾空间加工成型铣刀,包括一个绕中心轴线旋转的铣刀(2)和与辙叉(1)的型线相对应的刀齿(3、4、5、6、7、8、9、10、11、12、13、14),其特征在于:与辙叉(1)下斜面对应的铣刀(2)部位的刀齿(3、4、5、6、7、8、9、10、11、12、13、14)由螺钉(15)固定在铣刀(2)上相应的位置,两个直刃形刀齿(3、4)构成一组有效切削齿,两组有效切削齿在铣刀(2)圆周斜面上平均分布,相邻刀齿交错分布,与辙叉(1)两端处圆弧相对应的铣刀(2)部位,刀齿(5、6、12、13)由螺钉固定在铣刀(2)上下部位相应的位置,分别由两个圆弧形刀齿(5、6、12、13)构成一组有效切削齿,四组有效切削齿在铣刀(2)圆周圆弧面上平均分布,相邻刀齿交错分布,与辙叉(1)中间圆弧相对应的铣刀(2)部位,刀齿(7、8、9、10、11)由螺钉固定在铣刀(2)上相应的位置,由5个圆弧形刀齿(7、8、9、10、11)构成一组有效切削齿,四组有效切削齿在铣刀(2)圆周圆弧面上平均分布,相邻刀齿交错分布,与辙叉(1)上斜面对应的铣刀(2)部位,刀齿(14)用一个螺钉固定在铣刀(2)上相应的位置,由一个圆弧形刀齿(14),构成一组有效切削齿,四组有效齿在铣刀圆周斜面上平分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福陈晓杰李晓双
申请(专利权)人:哈尔滨第一工具制造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3[中国|哈尔滨]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