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426478 阅读:12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6 12:0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属于汽车技术领域。它解决了现有的装置在后视镜折叠后影响检测前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的问题。本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包括外后视镜以及与外后视镜连接的驱动电机一,外后视镜的壳体背面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滑槽,保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滑槽上的测距传感器、与测距传感器连接的驱动电机二以及用于根据测距传感器采集的距离值和保护装置内的预设距离值判断是否控制驱动电机一工作以及根据外后视镜的旋转角度判断是否控制驱动电机二工作的车身控制器,测距传感器、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均与车身控制器连接。本保护装置能在后视镜折叠后仍能准确检测前后障碍物距离。(*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汽车
,涉及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技术背景 每辆车上都装有两个外后视镜,目的是为了看清车辆后方的道路状况,外后视镜装置是必不可少的。当在司机行驶车辆时,在前方或者后方遇到障碍物,不能保证前方或者后方障碍物不会撞到外后视镜,此时如果驾驶员估计错误,将导致外后视镜的损坏。其中,如当机动车会车时,若两车之间的会车距离较小,在后续会车过程中车身发生碰撞的概率很小,但是后视镜可能会发生碰撞,或者在驾驶员意识到后视镜将发生碰撞时采用倒车策略,其增加了车身发生碰撞的可能性。但是,一般车辆设计的可折叠后视镜仅限于在车辆停止的时候手动或自动折叠,而在车辆行驶过程中无法做到适时自动关闭或打开后视镜。针对上述存在的问题,现有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车辆后视镜控制系统,包括后视镜本体、检测装置、微处理器和驱动马达,其中,检测装置与后视镜本体连接,微处理器与检测装置和驱动马达连接,驱动马达与后视镜本体连接,微处理器根据检测装置检测到的距离信息,判断距离信息是否小于预设阀值,当判断结果为是时,向驱动马达发出控制信号,控制驱动马达带动后视镜本体作横向或纵向动作;否贝U,向驱动马达发出控制信号,控制驱动马达带动后视镜本体作横向伸出动作或向下摆动作。本系统虽然降低了车辆后视镜与障碍物发生碰撞的概率,但是该系统的检测装置设置在后视镜本体上,在后视镜本体向内折叠的时候,检测装置对检测后视镜本体和障碍物之间的距离会存在一定的误差,并且如果检测装置安装在后视镜边缘位置,在后视镜折叠后将影响检测前后障碍物之间的距离。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技术存在上述问题,提出了一种能在后视镜折叠后仍能准确检测前后障碍物距离的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本技术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包括外后视镜以及与所述外后视镜连接的用于驱动外后视镜折叠或打开的驱动电机一,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后视镜的壳体背面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滑槽,所述的保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上述滑槽上用于检测外后视镜与前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测距传感器、用于控制测距传感器在上述滑槽上滑动的驱动电机二以及用于根据测距传感器采集的距离值和所述保护装置内的预设距离值判断是否控制上述驱动电机一工作以及根据外后视镜的转动角度判断是否控制上述驱动电机二工作的车身控制器,所述的测距传感器、驱动电机一和驱动电机二均与所述的车身控制器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二与上述的测距传感器连接。该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在车辆行驶过程或倒车过程中,两边的外后视镜处于正常展开状态,两边的外后视镜的壳体背面水平方向上设置的滑槽上分别安装有一个用于实时感应前方或者后方是否存在障碍物的测距传感器,测距传感器在感应到前方或后方存在障碍物时,测距传感器将采集的距离信号传给车身控制器,车身控制器将接收的距离信号进行处理并将该处理后的距离值与车身控制器内预设距离值进行比较在距离值小于预设距离值时输出控制信号给驱动电机一,驱动电机一运转使外后视镜自动向内侧转动,此时,车身控制器根据外后视镜的转动角度输出控制信号给驱动电机二,驱动电机二运转使测距传感器在滑槽上滑动,使测距传感器的测距方向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在上述的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中,所述的滑槽为从外后视镜壳体背面最外侧边缘的中间部到外后视镜壳体背面中间位置的水平滑槽。在上述的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中,所述的水平滑槽内设置有用于在驱动电机二的驱动下带动上述测距传感器在滑槽内滑动的丝杆机构。其丝杆机构是一种将驱动电机二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机构。在上述的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中,所述的丝杆机构包括丝杆和设置在丝杆上的移动块,所述的丝杆和移动块具有相互配合的螺纹,所述的丝杆的一端与上述的驱动电机二连接,所述的移动块位于上述的滑槽中且与上述的测距传感器固定连接。其丝杆机构中的移动块位于滑槽中,在驱动电机二工作带动丝杆旋转时可使移动块在滑槽中做直线运动,从而带动固连在移动块上的测距传感器在外后视镜上滑动。在上述的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中,所述的测距传感器采用红外测距传感器。其红外测距传感器具有远距离测量,在无反光板和发射率低的情况下能测量较远的距离、有同步输入端,可多个传感器同步测量等优点。在上述的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中,所述的车身控制器还连接有用于在上述测距传感器检测到前方或后方有障碍物时发出提醒信号的提醒机构。该提醒机构可在前方或者后方有障碍物的时候提醒驾驶员降低行驶车速,注意保持两边的外后视镜与障碍物之间的安全距离。在上述的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中,所述的提醒机构为与上述车身控制器连接的指示灯。在上述的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中,所述的提醒机构为与上述车身控制器连接的蜂鸣器。其蜂鸣器具有成本低、安装方便、报警信号清晰等优点。与现有技术相比,本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具有以下优点I、本技术能够在测距传感器检测到有障碍物时对外后视镜进行折叠保护后视镜免受碰撞,同时设置在外后视镜壳体背面滑槽上的测距传感器也随之滑动,确保测距传感器的测距方向实时沿汽车行驶方向,提高了外后视镜与前后障碍物之间距离检测的实时性和准确性。2、本技术中的测距传感器能够根据外后视镜的旋转角度确定测距传感器设置在外后视镜壳体背面滑槽上的位置,提高了测距传感器的测距方向实时沿汽车行驶方向的准确性。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设置测距传感器的两个极限位置效果图。图中,I、车身控制器;2、测距传感器;3、驱动电机一 ;4、驱动电机二 ;5、提醒机构;6、外后视镜;7、滑槽。具体实施方式以下是本技术的具体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作进一步的描述,但本技术并不限于这些实施例。如图I、2所示,本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包括外后视镜6和用于驱动外后视镜6折叠或打开的驱动电机一 3,外后视镜6的壳体背面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滑槽7,该保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滑槽7上用于检测外后视镜6与前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测距传感器2、用于控制测距传感器2在滑槽7上滑动的驱动电机二 4以及用于根据测距传感器2采集的距离值和保护装置内的预设距离值判断是否控制驱动电机一 3工作并且根据外后视镜6的旋转角度判断是否控制驱动电机二 4工作的车身控制器1,测距传感器2、驱动电机一 3和驱动电机4均与车身控制器I连接,驱动电机一 3与外后视镜6连接,驱动电机4与测距传感器2连接。该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能够保证在前方或者后方有障碍物时自动折叠外后视 镜6,使外后视镜6避免碰撞,同时,测距传感器2在滑槽7上滑动,确保测距传感器2的测距方向始终与汽车行驶方向一致。具体来说,位于外后视镜6壳体背面上的滑槽7为从外后视镜6壳体背面最外侧边缘的中间部到外后视镜6壳体背面中间位置的水平滑槽7。水平滑槽7内设置有用于在驱动电机4的驱动下带动测距传感器2在滑槽7内滑动的丝杆机构。其丝杆机构是一种将驱动电机4的旋转运动转变为推杆的直线往复运动的机构。丝杆机构包括丝杆和设置在丝杆上的移动块,丝杆和移动块具有相互配合的螺纹,丝杆与驱动电机二连接,移动块位于的滑槽7中且与测距传感器2固定连接。在丝杆的两端还连接有轴承,其轴承的内圈与丝杆固连,轴承的外圈与外后视镜固连。其丝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车辆外后视镜的保护装置,包括外后视镜(6)以及与所述外后视镜(6)连接的用于驱动外后视镜(6)折叠或打开的驱动电机一(3),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外后视镜(6)的壳体背面的水平方向上设置有滑槽(7),所述的保护装置还包括设置在上述滑槽(7)上用于检测外后视镜(6)与前后障碍物之间距离的测距传感器(2)、用于控制测距传感器(2)在上述滑槽(7)上滑动的驱动电机二(4)以及用于根据测距传感器(2)采集的距离值和所述保护装置内的预设距离值判断是否控制上述驱动电机一(3)工作以及根据外后视镜(6)的转动角度判断是否控制上述驱动电机二(4)工作的车身控制器(1),所述的测距传感器(2)、驱动电机一(3)和驱动电机二(4)均与所述的车身控制器(1)连接,所述的驱动电机二(4)与上述的测距传感器(2)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云彬吴成明杨安志陈磊喻超何旭明赵福全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杭州分公司浙江吉利汽车研究院有限公司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