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罗堃锜专利>正文

兼具粗精切削功用的搪孔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846 阅读:2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具粗精切削功用的搪孔刀,主要是基于现有技术的搪孔刀,粗、精切削必需更换不同的搪孔刀组,造成加工操作上的麻烦及成本的多余支出,而设计出一种在搪孔刀进行粗搪孔切削时,可调整形成具有不同高、低位差的刀片,当进行精切削时,则可调整为刀片同一高度之搪孔刀;藉此设计达到搪孔粗精切削作业,操作更为快速方便的功效。(*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搪孔刀,尤其涉及一种兼具粗精切削功用的搪孔刀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用来对工作物进行内孔的立式加工中,最为普遍的技术不外乎是钻孔与搪孔二种。其中搪孔更是对于较重视内孔精密度的工作物,经常需要使用到的一种加工方法。一般的搪孔作业,为了减少刀具的磨损及保持内孔的精密度,通常会将内孔的加工分成两阶段来进行其中第一阶段加工如图4中所示,是利用一粗切削用的搪孔刀具,该粗切削搪孔刀是至少设有两刀片40,两刀片40形成水平的高、低位差,且两刀片40的旋转半径不相同,以此来对工作物50进行较大切削量的搪孔加工(如图4中示);在第一阶段粗切削的搪孔加工后,进入第二阶段的精切削的搪孔加工,此时操作者是会将原本的粗切削搪孔刀,更换为刀片40高低及旋转半径皆相同的精切削搪孔刀(如图5中所示),以此利用精切削搪孔刀,来对工作物50的内孔作精密的精切削搪孔加工,使得搪孔加工过后的内孔,可获得较佳的精密度及表面粗糙度。上述的搪孔二阶段式加工方式,虽然可获得较佳的内孔精密度,然而在实际的操作加工时,要同时准备粗切削用及精切削用的两组搪孔刀来进行更换,造成作业上的麻烦及困扰,亦造成加工时间的浪费,实有加以改良的必要。本专利技术人有鉴于现有技术的搪孔刀存有许多问题,以从事搪孔刀相关产品多年的产销经验,针对现有搪孔刀所存在的缺点,潜心研究开发与多次改良试作,终获得一种可有效改善现有搪孔刀缺失的兼具粗精切削功用的搪孔刀申请技术专利。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兼具粗精切削功用的搪孔刀。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出了一种兼具粗精切削功用的搪孔刀,其改进在于该搪孔刀设有一刀座,刀座一端为一可供装设于工具机主轴上的夹持端,刀座另端的端面则半分出第一砧部及第二砧部,其中该刀座夹持端到第一砧部端面的距离,相较于刀座夹持端至第二砧座的距离,短少一设定距离,刀座外设有第一刀具及第二刀具,第一、二刀具朝刀座的一侧,分别形成可相对平贴于第一、二砧部上的靠贴面,第一、二刀具平行于第一、二砧座的表面,各横设一长条状贯穿的活动槽,藉以,可供二个螺栓分别穿设过第一、二刀具之活动槽中,螺锁固定于第一、二砧部上,且第一、二刀具的自由端则各设有一刀片,该第一刀具的靠贴面到其刀片的距离,相较第二刀具到其刀片的距离,多出了该刀座挟持端相对于第一、二砧座表面的距离差。有利的是,刀座的第一、二砧部间凹设一滑槽。基于上述的内容,可选择以第一刀具或二刀具之靠贴面,靠贴于刀座之第一砧部或第二砧部上,并以螺栓穿过第一、二刀具的活动槽,而将第一、二刀具螺锁定位于刀座上,故本技术可获得兼具有粗加工及精加工使用的优点。附图说明为能进一步更详细了解本技术的特征及其它目的,现附以图标详细说明如后图1是本技术的立体图。图2是本技术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图3是本技术另一具体实施方式的剖面图。图4是现有技术粗切削搪孔作业时的剖面示意图。图5是现有技术精切削搪孔作业时的剖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首先请配合参看图1及图2中所示,本技术设有一刀座10,该刀座10的一端为可供夹持或固定于工具机旋转主轴上的挟持端100,该刀座10的另端的端面中央位置上,纵向剖设有一道平分于刀座10直径的滑槽11,该刀座10端面位于滑槽11的两侧形成一第一砧部12及第二砧部13,该刀座10夹持端100到第一砧部12端面的距离,是明显较刀座10夹持端100至第二砧座13的距离短了一设定距离(S)(如图2中所示),该设定距离约设定为5毫米(mm)左右;刀座10位于第一、二砧部12、13的外侧,分别设有第一刀具20及第二刀具30,其中第一、二刀具20、30朝第一、二砧部12、13侧,分别形成可平贴于第一、二砧部12、13上的靠贴面21、31(如图1及图2所示),并使第一、二刀具20、30各横设有一长条状的活动槽22、32,以图1及图2为例,其中第一刀具20的活动槽22是可供一螺栓200穿设并螺锁定位于刀座10的第一砧部12上,而第二刀具30则由另一螺栓300穿设过其活动槽32而形成螺锁定位;又第一、二刀具20、30的自由端分别固设有一刀片40、41,其中第一刀具20的靠贴面21到其刀片40的距离,相较第二刀具30到其刀片41的距离,同样多出了该设定距离(S),即形成第一刀具20厚度较第二刀具30为厚的情况,藉以使第一、二刀具20、30靠贴面21、31靠贴于刀座10第一、二砧部12、13上固定时,第一、二刀具20、30的刀片40、41是形成相同的水平高度(如图2中所示),以此作为精切削用的搪孔刀具。再请配合参看图3中所示,当本技术欲改变为作粗切削用的搪孔刀具时,则可将厚度较厚的第一刀具20以靠贴面21贴合于刀座10的第二砧部13上以螺栓200螺锁固定,并同时将第二刀具30的靠贴面31平贴于第一砧部12上由螺栓300形成螺锁;藉此,由于刀座10的第二砧部13原本即设计成较第一砧部12多出一水平的设定距离(S)高度位差,再加以第一刀具20本身较第二刀具30多了一设定距离(S)的厚度,所以当第一刀具20螺固于第二砧部13时,会使得第一刀具20的刀片40明显较第二刀具30的刀片41多出了两个设定距离(2S)的高、低位差(如图3中所示),以此两刀片40、41形成明显的高、低位差,再加上利用第一、二刀具20、30活动槽22、32,调整两刀片40、41不相同的凸出刀座10外旋转半径,以此的拆装组合,便可使本技术变换成专用于粗切削加工用的搪孔刀型式。综上所述,本技术依法提出申请,请予批准。权利要求1.一种兼具粗精切削功用的搪孔刀,其特征在于该搪孔刀设有一刀座,刀座一端为一可供装设于工具机主轴上的夹持端,刀座另端的端面半分出第一砧部及第二砧部,其中该刀座夹持端到第一砧部端面的距离,相较于刀座夹持端至第二砧座的距离,短少一设定距离,刀座外设有第一刀具及第二刀具,第一、二刀具朝刀座的一侧,分别形成可相对平贴于第一、二砧部上的靠贴面,第一、二刀具平行于第一、二砧座的表面,各横设一长条状贯穿的活动槽,且第一、二刀具的自由端则各设有一刀片,该第一刀具的靠贴面到其刀片的距离,相较第二刀具到其刀片的距离,多出了该刀座挟持端相对于第一、二砧座表面的距离差;藉此,可供二个螺栓分别穿设过第一、二刀具之活动槽中,螺锁固定于第一、二砧部上。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兼具粗精切削功用的搪孔刀,其特征在于该刀座的第一、二砧部间凹设一滑槽。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兼具粗精切削功用的搪孔刀,主要是基于现有技术的搪孔刀,粗、精切削必需更换不同的搪孔刀组,造成加工操作上的麻烦及成本的多余支出,而设计出一种在搪孔刀进行粗搪孔切削时,可调整形成具有不同高、低位差的刀片,当进行精切削时,则可调整为刀片同一高度之搪孔刀;藉此设计达到搪孔粗精切削作业,操作更为快速方便的功效。文档编号B23B27/02GK2497911SQ0123235公开日2002年7月3日 申请日期2001年8月20日 优先权日2001年8月20日专利技术者罗堃锜 申请人:罗堃锜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兼具粗精切削功用的搪孔刀,其特征在于: 该搪孔刀设有一刀座,刀座一端为一可供装设于工具机主轴上的夹持端,刀座另端的端面半分出第一砧部及第二砧部,其中该刀座夹持端到第一砧部端面的距离,相较于刀座夹持端至第二砧座的距离,短少一设定距离, 刀座外设有第一刀具及第二刀具,第一、二刀具朝刀座的一侧,分别形成可相对平贴于第一、二砧部上的靠贴面,第一、二刀具平行于第一、二砧座的表面,各横设一长条状贯穿的活动槽,且第一、二刀具的自由端则各设有一刀片,该第一刀具的靠贴面到其刀片的距离,相较第二刀具到其刀片的距离,多出了该刀座挟持端相对于第一、二砧座表面的距离差;藉此,可供二个螺栓分别穿设过第一、二刀具之活动槽中,螺锁固定于第一、二砧部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罗堃锜
申请(专利权)人:罗堃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