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大容积干散货运输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箱底组成、四个底角件、两个侧墙组成、一个端墙组成、一个端门组成、四个顶角件、一个箱顶组成、软绳和PVC篷布;所述箱底组成通过所述四个底角件连接所述两个侧墙组成、端墙组成和端门组成的底部,所述两个侧墙组成、端墙组成和端门组成的顶部通过所述四个顶角件连接所述箱顶组成;在所述箱顶组成上通过所述软绳固定设置有所述PVC篷布。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实现容积大、使用寿命长、货物适箱性能好的特点。本发明专利技术可以广泛应用于铁路运输领域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铁路货运集装箱,特别是关于一种铁路大容积干散货运输集装箱。
技术介绍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铁路货物运输具有低能耗、低成本、运量大、全天候、安全可靠等优势,而铁路集装箱运输还以其快捷、安全和“门到门”的优势顺应快捷运输的时间敏度,能实现货物稳定、快捷、准时地装卸、编发、运输和中转。所以,为适应货物运输特点,近年来我国铁路集装箱箱型不断推新,干散货箱、汽车箱、散装水泥罐箱等特种箱型得到了全面发展。 集装箱按系列、按箱型有固定的外部尺寸,例如一般适应国际铁路联运的系列I集装箱的20英尺箱型有1CC、1C和1CX,长度均为6058mm,宽度均为2438mm,高度分别为2591mm、2438mm和小于2348mm,容积分别为33. 2m3,31. 2m3和小于31. 2m3,这样的箱型体积对于轻脬货物运输一直存在满箱但亏吨的问题,对于按箱收费的铁路计价机制,货主的运输成本太高继而寻求其它的运输方式。目前铁路干散货箱受外部尺寸限制,只能最大限度地增大内部尺寸来增加容积,这样造成箱体结构强度、刚度裕量不足,经常发生箱体外涨的故障,尤其是端墙结构在铁路运输调车作用、紧急制动等工况下受较大纵向冲击力时发生的外涨永久变形可能造成集装箱长度尺寸超差,影响集装箱装运、堆垛,给运输、存放带来安全问题。另外,目前铁路干散货箱一般采用钢质箱顶以增大箱体抗外涨的能力,仅在箱顶上开设两个或三个顶口,仅适应静止状态下干散货物的机械装载或固定漏仓口装载,不能满足环线快速装箱的动态装载,装载效率较低。并且,较小的顶口不适于大件货物的顶吊装载,仅能通过端门轮式装载,需要的装载设备复杂,装卸方便性、灵活性有待于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容积大、使用寿命长、货物适箱性能好的铁路大容积干散货运输集装箱。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铁路大容积干散货运输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箱底组成、四个底角件、两个侧墙组成、一个端墙组成、一个端门组成、四个顶角件、一个箱顶组成、软绳和PVC篷布;所述箱底组成通过所述四个底角件连接所述两个侧墙组成、端墙组成和端门组成的底部,所述两个侧墙组成、端墙组成和端门组成的顶部通过所述四个顶角件连接所述箱顶组成;在所述箱顶组成上通过所述软绳固定设置有所述PVC篷布。每个所述底角件外侧面均采用凸台状结构,所述底角件的内端壁宽度大于外端壁宽度;各所述顶角件均与各所述底角件对应设置,其外侧面也都采用凸台状结构,所述顶角件的内端壁宽度大于外端壁宽度。所述箱底组成包括两根下端梁、两根下侧梁、角部顺梁、下横梁、叉槽、铁地板和下端梁加强筋;每根所述下端梁采用冷弯槽型梁,其槽型开口向内,且所述下端梁两端端部分别连接所述底角件的内侧面,端部顶面与所述底角件顶面齐平;每根所述下侧梁也采用冷弯槽型梁,其槽型开口向内,所述下侧梁的两端端部分别连接所述底角件的内端壁,与所述底角件和下端梁构成所述箱底组成的外框架;位于所述外框架四个顶角处的两根所述下侧梁端部上分别设置有所述角部顺梁,所述角部顺梁一端连接所述底角件的内端壁;在两根所述下侧梁槽型开口之间设置有12根冷弯槽型且槽型开口向上的所述下横梁,其中6根所述下横梁以箱底中心向外扩展对称设置,位于箱底两端的第1、2根所述下横梁分别连接所述角部顺梁的另一端;所述叉槽设置在第4、5根和第8、9根所述下横梁之间,且所述叉槽端部连接处的下侧梁腹板相应切除,形成通透的叉槽结构;在12根所述下横梁上部铺设有所述铁地板,在每根所述下端梁内侧槽还增设四块所述下端梁加强筋。所述叉槽为帽形冷弯结构;所述铁地板采用能焊接的较高强度铁素体不锈钢材料制成。所述侧墙组成包括上侧梁、端墙角柱、门柱和侧板;所述上侧梁采用矩形管,其两 端分别通过所述顶角件连接所述端墙角柱和门柱;在所述上侧梁与所述箱底组成下侧梁之间设置有所述侧板,所述侧板两端分别连接所述端墙角柱和门柱;所述端墙角柱和门柱都冷弯成L形,其两端部形状均与所述底角件、顶角件匹配设置,并垂直布置;所述侧板采用波形板。所述端墙组成包括上端梁和端板;所述上端梁采用矩形管,其两端分别通过所述顶角件与所述端墙角柱顶部连接,在所述上端梁与所述箱底组成下端梁之间设置有所述端板,所述端板为厚板波形板,所述端板两端分别连接两个所述侧墙组成的端墙角柱。所述端门组成包括端门端梁、两个门板、门折页、门梁、门侧梁和门锁装置,所述端门端梁采用矩形管,其两端通过所述顶角件与所述门柱顶部连接,两个所述门板的连接端分别通过所述门折页连接在所述门柱上;每个所述门板都是由横向上、下两根所述门梁和纵向两根所述门侧梁组焊而成,在每个所述门板外侧都设置有所述门锁装置,所述门锁装置将两个所述门板固定锁闭在所述端门端梁与所述下端梁之间。所述箱顶组成包括两根顶侧梁、若干绳扣、三根固定水平撑杆、四个L形护铁、四个顶弓、顶弓插槽和两块端顶板;所述顶侧梁为矩形管,其两端通过所述顶角件分别连接所述侧墙组成、端门组成和端墙组成顶部,所述顶侧梁的截面小于所述侧墙组成上侧梁的截面,且所述顶侧梁的内侧面与所述上侧梁内侧面平齐设置,在所述上侧梁上表面形成缩进空间,所述缩进空间上设置有各个所述绳扣;在两根所述顶侧梁之间间隔设置有三根所述固定水平撑杆,相邻两根所述固定水平撑杆纵向之间设置有所述L形护铁,横向之间间隔设置有两个所述顶弓,各所述顶弓两端插入所述顶弓插槽内;所述顶弓插槽为U形结构,焊固在所述顶侧梁和L形护铁之间;所述箱顶组成两端还分别焊接有一块钢质所述端顶板,所述端顶板一端盖住所述顶侧梁和固定水平撑杆的顶面,与所述顶角件内侧面、内端壁对接,所述端顶板的另一端设置成下凹状,盖住所述上端梁顶面。本专利技术由于采取以上技术方案,其具有以下优点1、本专利技术由于每个底角件和顶角件都采用凸台状结构,该凸台状结构可以加大集装箱箱体宽度,即实现系列I通用箱宽2438向系列3宽体箱2500的过渡,为箱底组成提供连接定位位置,可使侧墙组成的侧板布置最大限度地外移,实现本专利技术箱体内宽增大,进而增大箱体容积.2、本专利技术由于通过底角件和顶角件将体积有效增大,而底角件和顶角件本身的重量不大,所以整体重量增加不大,可有效控制箱体自重,且与吊装设备匹配性得以保持。3、本专利技术由于在侧墙组成中采用端墙角柱和门柱,且端墙角柱和门柱端部都冷弯成L形,其两端部形状均与底角件、顶角件匹配设置,保证了与底角件、顶角件的外形吻合,使得侧墙组成可以尽量向最外侧布置,实现内宽最大化,可实现箱体纵向、横向和垂向力的有效传递,使得箱体堆垛、吊顶、吊底、纵向栓固工况均有合格的强度和刚度。4、本专利技术由于箱底组成中铁地板采用可焊接的较高强度铁素体不锈钢材料制成,该材料具有保护膜再生修复的能力,可保护基体不受腐蚀,基体磨损速率较低,可有效保护或修复货物对地板的磨耗、划伤,具有防腐耐磨性,能提高箱体使用寿命。箱底组成的其他零件材料均采用高强度耐腐蚀钢材料制成。5、本专利技术的箱底组成下侧梁采用冷弯结构,在满足叉槽高度要求下,下侧梁高度合理取值,底角件、下侧梁和下端梁上平面同高度,方便铁地板的铺设,简化了箱底制造工艺。6、本专利技术的端墙组成端板采用厚板波形板,与箱顶组成端部的钢质端顶板结构相结合,使端墙组成具有较强的刚度,可防止铁路运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铁路大容积干散货运输集装箱,其特征在于:它包括一个箱底组成、四个底角件、两个侧墙组成、一个端墙组成、一个端门组成、四个顶角件、一个箱顶组成、软绳和PVC篷布;所述箱底组成通过所述四个底角件连接所述两个侧墙组成、端墙组成和端门组成的底部,所述两个侧墙组成、端墙组成和端门组成的顶部通过所述四个顶角件连接所述箱顶组成;在所述箱顶组成上通过所述软绳固定设置有所述PVC篷布。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晓云,杨兆春,林蕾,关雪梅,王武建,兰叶,
申请(专利权)人:南车二七车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