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近空间螺旋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408231 阅读:2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13 23:38
临近空间螺旋桨,包括桨叶和桨毂;2片桨叶通过桨毂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桨叶叶型为:在0.3展长位置的弦长160~180mm、攻角β为31~34度;在0.35展长位置的弦长140~160mm、攻角β为25~28度;在0.45展长位置的弦长115~135mm、攻角β为18~21度;在0.6展长位置的弦长95~110mm、攻角β为1618度;在0.7展长位置的弦长85~95mm、攻角β为14~16度;在0.75展长位置的弦长65~75mm、攻角β为13~14度;在0.9展长位置的弦长45~55mm、攻角β为12~13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空气螺旋桨,可作为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的推进动力,所采用的技术涉及旋翼空气动力学、低雷诺数空气动力学、实验空气动力学等领域。
技术介绍
长航时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可具有高达海拔20km 30km飞行高度、超长时间(几个月)的巡航能力,使得长航时临近空间低速飞行器在资源调查、环境监测、军事预警、灾害监测、边境巡逻、空中和地面交通管理、通讯中继等方面有着广泛用途,近年来逐渐受到各国的重视。推进螺旋桨作为该类飞行器的核心部件,直接关系到飞行器的飞行性能。常规螺旋桨的使用范围一般是海拔Okm IOkm飞行高度,当超出该范围时,随着 飞行高度的增加,雷诺数急剧降低,螺旋桨流动会出现层流分离,造成当地升阻比降低,使得螺旋桨的效率低下,乃至无法使用。现有的浮空器用高空螺旋桨虽然解决了螺旋桨在临近空间(大于海拔20km高度)使用的效率低下的问题,但其仅仅考虑在临近空间(海拔20km高度以上)使用的工况,无法满足低空(海拔15km以下高度)以及特殊工况(如飞行机动、复杂大气环境)的使用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技术解决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适应大工况变化的临近空间低雷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临近空间螺旋桨,包括桨叶和桨毂;其特征是:2片桨叶通过桨毂连接,形成整体结构;桨叶叶型为:在0.3展长位置的弦长160~180mm、攻角β为31~34度;在0.35展长位置的弦长140~160mm、攻角β为25~28度;在0.45展长位置的弦长115~135mm、攻角β为18~21度;在0.6展长位置的弦长95~110mm、攻角β为1618度;在0.7展长位置的弦长85~95mm、攻角β为14~16度;在0.75展长位置的弦长65~75mm、攻角β为13~14度;在0.9展长位置的弦长45~55mm、攻角β为12~13度。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波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