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于日东专利>正文

一种动力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8400065 阅读:158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7:19
一种动力系统,涉及动力系统,包括气体循环室、气动马达、压力转换器、压缩仓和气泵,压缩仓是在仓体内相对应的设有左右两组气体压缩油缸,气体压缩油缸的压缩活塞上设有气体由后侧流向前侧的单向阀,气体压缩油缸的气压室后部设有与压缩仓连通的通气孔;气体压缩油缸的气压室前端经循环单向阀与气体循环室相连通,压力转换器的两个液压管分别与两组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后端部相连;压力转换器的两个气体室分别经单向阀与气动马达出气口相连,分别经控制阀、气泵与压缩仓连通;气动马达进气口与气体循环室相连。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气动马达排出的具有一定余压的气体进行了合理的循环利用,系统内的气体内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系统的效率高、能耗低。(*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动 力系统,详细讲是一种利用系统内的气体循环做功,系统能耗低的动力系统
技术介绍
我们知道,现有的气体动力系统主要包括气泵和气动马达,气泵为气动马达提供高压气体,高压气体推动气动马达工作输出动力。这种动力系统对高压气体只使用一次,气动马达的排气孔将具有一定余压的气体直接排入空气中,浪费了有压气体,系统的效率低、能耗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解决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合理的利用了气动马达排气孔排出的具有一定余压的气体循环做功,系统的效率高、能耗低的动力系统。本技术解决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种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循环室、气动马达、压力转换器、压缩仓和气泵,压力转换器是设有转换器壳体,转换器壳体内设有端部相对的左右两根液压管,两根液压管相对端之间夹设有液压活塞,液压活塞两侧的液压管相对端的端部上分别设有左通孔和右通孔,液压活塞外周设有液压缸套,转换器壳体内液压缸套两端分别设有可沿两根液压管轴向滑动的左转换活塞和右转换活塞,压力转换器内左转换活塞左侧和右转换活塞右侧分别为左气体室和右气体室;气体循环室经导气管与气动马达进气孔相连接,气动马达出气孔经两个控制阀分别与左气体室左侧和右气体室右侧相连通;压缩仓是设有仓体,仓体内相对应的设有左右两组气体压缩油缸,气体压缩油缸的压缩活塞上设有气体由后侧流向前侧的单向阀,气体压缩油缸的气压室后部设有与压缩仓连通的通气孔;气体压缩油缸的气压室前端经循环单向阀与气体循环室相连通,左液压管经导液管与左组的每个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后端部相连,右液压管经导液管与右组的每个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后端部相连,压力转换器的左气体室左侧依次经控制阀、气泵与压缩仓连通,压力转换器的右气体室右侧依次经控制阀、气泵与压缩仓连通。工作时,气体循环室输出高压气体带动气动马达工作输出动力,气动马达排出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进入压力转换器内,通过对各控制阀的控制,使气体压动左转换活塞和右转换活塞运动,将液压缸套内的液压油经一根液压管压入一组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内,压动该组气体压缩油缸的压缩活塞前行压缩气体,此时压缩仓内的气体由该组气体压缩油缸的气压室后部的通气孔进入压缩活塞后侧,辅助压缩活塞前行,当气体压缩油缸气压室内的气体压力大于气体循环室内压力时,两者间的单向阀导通为气体循环室补气加压;左转换活塞和右转换活塞运动时,另一组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内的液压油经另一根液压管被吸回液压缸套内,拉动该组气体压缩油缸的压缩活塞向后运动,此时压缩仓内的气体依次经过气体压缩油缸气压室后部的通气孔和压缩活塞上的单向阀进入压缩活塞前侧;当活塞达到行程后,通过控制阀的开关控制,改变左转换活塞和右转换活塞的运动方向,使压缩仓内的左右两组气体压缩油缸反向工作,两个气泵配合控制阀交替工作,为系统补充动力。本动力系统将气动马达排出的具有一定余压的气体进行了合理的循环利用,在气体余压的基础上叠加压力,系统内气体的内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系统的效率高、能耗低。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的一种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如图I所示的动力系统,包括气体循环室12、气动马达4、压力转换器、压缩仓和气泵11、17,压力转换器是设有转换器壳体1,转换器壳体I内端部相对的设有左右两根液压管2、14,两根液压管2、14相对端之间夹设有液压活塞9,液压活塞9两侧的液压管2、14相对端的端部上分别设有左通孔8和右通孔10,液压活塞9外周设有液压缸套13,转换器壳体I内液压缸套13两端分别设有可沿两根液压管2、14轴向滑动的左转换活塞6和右转换活塞15,压力转换器内左转换活塞左侧和右转换活塞右侧分别为左气体室和右气体室;气体循环室经导气管与气动马达进气孔相连接,气动马达出气孔经两个控制阀5、7分别与左气体室左侧和右气体室右侧相连通;压缩仓是设有仓体18,仓体18内相对应的设有左右两组气体压缩油缸20,气体压缩油缸20的压缩活塞24上设有气体由后侧流向前侧的单向阀21,气体压缩油缸的气压室23后部设有与压缩仓连通的通气孔22 ;气体压缩油缸的气压室23前端经循环单向阀19与气体循环室12相连通,只有当气压室23内气体压力大于气体循环室12内气体压力时,循环单向阀19导通,为气体循环室内增压补气。左液压管2经导液管与左组的每个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后端部相连,右液压管14经导液管与右组的每个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25后端部相连,压力转换器的左气体室左侧依次经控制阀3、气泵17与压缩仓连通,压力转换器的右气体室右侧依次经控制阀16、气泵11与压缩仓连通。如图I所示的动力系统工作时,气体循环室输出高压气体带动气动马达工作输出动力,气动马达排出的具有一定压力的气体进入压力转换器内,从图I中可以看出,先将控制阀7和控制阀3打开,气体进入压力转换器右气体室内,压动左转换活塞和右转换活塞带动液压缸套向左运动,将液压缸套内液压活塞右侧的液压油经右通孔10右液压管14压入右组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内,压动该组气体压缩油缸的压缩活塞前行压缩气体,此时经导管进入压缩仓内的气体由该组气体压缩油缸的气压室后部的通气孔进入压缩活塞后侧,辅助压缩活塞前行,当气体压缩油缸气压室内的气体压力大于气体循环室内压力时,两者间的单向阀导通为气体循环室补气加压;左转换活塞和右转换活塞带动液压缸套向左运动时,左组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内的液压油经左液压管被吸回液压缸套内,拉动该组气体压缩油缸的压缩活塞向后运动,此时压缩仓内的气体依次经过气体压缩油缸气压室后部的通气孔和压缩活塞上的单向阀进入压缩活塞前侧;当活塞达到行程后,控制阀7和控制阀3关闭,然后打开控制阀5和控制阀16,使左转换活塞和右转换活塞带动液压缸套向右运动,使压缩仓内的左右两组气体压缩油缸反向工作。如此重复上述工作过程,使气动马达持续输出动力,两个气泵11、17配合控制阀交替工作,为系统补充动力,确保系统长时间、稳定的运行。本动力系统将气动马达排出的具有一定余压的气 体进行了合理的循环利用,在气体余压的基础上叠加压力,系统内的气体内能得到了充分的利用,系统的 效率高、能耗低。权利要求1.ー种动カ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循环室、气动马达、压カ转换器、压缩仓和气泵,压カ转换器是设有转换器壳体,转换器壳体内设有端部相対的左右两根液压管,两根液压管相对端之间夹设有液压活塞,液压活塞两侧的液压管相对端的端部上分別设有左通孔和右通孔,液压活塞外周设有液压缸套,转换器壳体内液压缸套两端分别设有可沿两根液压管轴向滑动的左转换活塞和右转换活塞,压カ转换器内左转换活塞左侧和右转换活塞右侧分别为左气体室和右气体室;气体循环室经导气管与气动马达进气孔相连接,气动马达出气孔经两个控制阀分别与左气体室左侧和右气体室右侧相连通;压缩仓是设有仓体,仓体内相对应的设有左右两组气体压缩油缸,气体压缩油缸的压缩活塞上设有气体由后侧流向前侧的单向阀,气体压缩油缸的气压室后部设有与压缩仓连通的通气孔;气体压缩油缸的气压室前端经循环单向阀与气体循环室相连通,左液压管经导液管与左组的每个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后端部相连,右液压管经导液管与右组的每个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后端部相连,压カ转换器的左气体室左侧依次经控制阀、气泵与压缩仓连通,压カ转换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动力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气体循环室、气动马达、压力转换器、压缩仓和气泵,压力转换器是设有转换器壳体,转换器壳体内设有端部相对的左右两根液压管,两根液压管相对端之间夹设有液压活塞,液压活塞两侧的液压管相对端的端部上分别设有左通孔和右通孔,液压活塞外周设有液压缸套,转换器壳体内液压缸套两端分别设有可沿两根液压管轴向滑动的左转换活塞和右转换活塞,压力转换器内左转换活塞左侧和右转换活塞右侧分别为左气体室和右气体室;气体循环室经导气管与气动马达进气孔相连接,气动马达出气孔经两个控制阀分别与左气体室左侧和右气体室右侧相连通;压缩仓是设有仓体,仓体内相对应的设有左右两组气体压缩油缸,气体压缩油缸的压缩活塞上设有气体由后侧流向前侧的单向阀,气体压缩油缸的气压室后部设有与压缩仓连通的通气孔;气体压缩油缸的气压室前端经循环单向阀与气体循环室相连通,左液压管经导液管与左组的每个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后端部相连,右液压管经导液管与右组的每个气体压缩油缸的液压室后端部相连,压力转换器的左气体室左侧依次经控制阀、气泵与压缩仓连通,压力转换器的右气体室右侧依次经控制阀、气泵与压缩仓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于日东于伟杰
申请(专利权)人:于日东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