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重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7808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10:38
起重机(1a,1b),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并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3)和下缘板(4)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2),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可以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起重机梁(2)在两个相对的端部的至少一个端部上包括衔接器(12),该衔接器可以如此地固定在所述上缘板(3)和所述下缘板(4)上,即,在装配步骤中为了确定所述起重机梁(2)的所述长度(L),所述衔接器(12)能够沿所述起重机梁(2)的纵方向(LR)相对所述上缘板(3)和所述下缘板(4)移动并且最终所述衔接器(12)能够被焊接在符合所期望的长度(L)的所期望的位置中。因此通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构造和使用可移动的衔接器能够实现总体上降低制造成本。(*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该起重机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并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和下缘板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可以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另外本技术还涉及一种以长度水平延伸并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和下缘板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的装配方法,该起重机梁用于起重机,特别是用于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能够在该起重机上行走,在该起重机中在装配步骤中制造所述起重机梁的桁架结构。
技术介绍
由德国专利说明DE 260030公知了一种具有两个水平起重机梁和两个竖直支撑架的所谓的双梁高架起重机,该起重机梁和支撑架构成高架起重机的高架框架。起重机梁相互平行以及彼此间隔地延伸。在支撑架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行走机构,通过该行走机构高架起重机能够沿着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方向延伸的行走方向行走。具有钢绳葫芦的起重小车能够在起重机梁上和沿起重机梁行走。根据双梁起重机的结构被设置在起重小车上的钢绳葫芦的吊货装置在两个起重机梁之间被放出或者被提升。起重机梁被构造成桁架梁并且各包括上缘板和下缘板,这些上缘板和下缘板分别被水平和相互平行校准。两个起重机梁的上缘板和下缘板通过竖直延伸的杆状竖柱以及对角延伸的杆状斜撑杆相互连接。两个起重机梁在其端部处通过横杆和斜撑杆相互连接构成了框架。沿起重机梁的纵方向在上缘板与下缘板之间根据桁架的样式设置有杆状的竖柱和斜撑杆,这些竖柱和斜撑杆分别使上缘板与被竖直设置在其下的下缘板相连接。德国专利技术DE I 971 794 U描述了一种双梁桥式起重机,该桥式起重机的两个水平起重机梁通过被设置在其各个端部上的端梁相互连接并且能够共同沿着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方向延伸的行走方向行走。两个起重机梁同样被构造成桁架梁并且分别包括板状的上缘板,杆状的下缘板和杆状的竖柱。专利说明DE 31 09 834 C2涉及一种具有铁塔和起重机臂的塔式起重机,该铁塔和起重机臂被构造成桁架结构。方形的铁塔包括四个L形状的和被竖直校准的支撑架,它们中的每两个邻接的支撑架通过三角形的板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板以其角区域和/或其边缘之一被固定在支撑架上。至少所述板的边缘的一部分被卷边并且构成加固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改良的起重机梁的起重机。起重机,优选地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并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和下缘板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能够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在该起重机中所述至少一个起重机梁以有益的方法通过如下方式得以改良,即起重机梁在两个相对的端部的至少一个端部上包括衔接器,该衔接器能够这样地固定在上缘板和下缘板上,即,在装配步骤中为了确定起重机梁的长度该衔接器能够沿起重机梁的纵方向相对上缘板和下缘板移动,并且此后该衔接器在符合所期望的长度的所期望的位置中被焊接。与留有尺寸余量地制造起重机梁和然后将部件切割或者改短至需要尺寸或者所期望的长度的传统的制造方法相比,在被改良的起重机梁中通过避免相应的补充加工显著地降低了加工费用。同样能够避免可能必要的间隔板的焊接。因此也简化了装配作业。因此通过本技术的构造和使用可移动的衔接器能够实现总体上降低制造成本。在结构简单的制造方法中,起重机梁在两个相对的端部的每个端部上均包括有衔接器。因此,在有益的方法中增大了起重机梁的长度的能够调节的长度范围。通过如下的方式使衔接器的制造或者装配变得特别简单,S卩,该衔接器包括连接板和至少一个与其成直角设置的顶板,该顶板水平地安放在起重机梁的上缘板上并且在所期望的位置中与该上缘板焊接。另外在结构简单的制造方法中还设计如下,S卩,衔接器在由连接板与顶板形成的夹角的区域内具有两个被平行地和相互间隔地设置的衔接器壁,该衔接器壁贴靠在下缘板上并且在所期望的位置中与该下缘板焊接。通过衔接器的这种构造,为了调节所期望的长度能够特别简单地进行安装和相对上缘板和下缘板移动。在有益的方法中还设计如下,即,行走机构能够通过被设置在连接板中的孔固定在每个衔接器上。以长度水平延伸的并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和下缘板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的装配方法,该起重机梁用于起重机,特别是用于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能够在该起重机上行走,在该起重机中在装配步骤中制造所述起重机梁的桁架结构,利用这种装配方法至少一个起重机梁在有益的方法中通过以下方式得以改良,即,在另外的装配步骤中在起重机梁的两个相对的端部的至少一个端部上设置有衔接器,该衔接器为了沿起重机梁的纵方向调节起重机梁的长度,相对上缘板和下缘板移动并且此后该衔接器在符合所期望的长度的所期望的位置中焊接在起重机梁上。在有益的方法中设计如下,S卩,在另外的装配步骤中将衔接器被置在起重机梁的两个相对的端部的每个端部上,使其进行移动并且对其焊接。附图说明借助附图进一步详细阐述本技术的两个实施例。其中图Ia是被构造成单梁起重机的桥式起重机;图Ib是被构造成双梁起重机的桥式起重机;图2a是用于图Ia所示桥式起重机的本技术的起重机梁的透视图;图2b是用于图Ib所示桥式起重机的本技术的两个起重机梁的透视图;图3是图2a所不起重机梁的横截面图;图4a是用于起重机梁的衔接器的侧视图,以及图4b是沿起重机梁的纵方向看的衔接器的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文中关于桥式起重机的说明相应地也适用于高架起重机。图Ia示出的是传统的、被构造成单梁桥式起重机的第一起重机la。第一起重机Ia包括被构造成箱形横梁的起重机梁2,该起重机梁被水平地校准并且以长度L沿其纵方向LR延伸。在起重机梁2的相互对置的端部上固定有第一和第二行走机构7,8,这样构成了在俯视图中基本上呈双T形的起重机桥。通过行走机构7,8第一起重机Ia在未被示出的轨道上可以沿水平行走方向F横向于起重机桥2的纵方向LR行走。轨道通常被设置在相对地面位置较高的地方,并且能够为此,例如,被架在合适的支承结构上或者被固定在彼此相对的建筑物墙壁上。为了使第一起重机Ia或者其起重机梁2行走,第一行走机构7由第一电动机7a驱动,而第二行走机构8由第二电动机8a驱动。在起重机梁2上悬挂有一个具有被构造成钢绳葫芦的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9,该起重小车通过未被示出的行走机构可以横向于第一起重机Ia的行走方向F以及沿起重机梁2的纵方向LR行走。该起重小车9可沿着并且在起重机梁2的下缘板4的从侧面伸出的滑动面4c上行走。第一起重机Ia另外包括起重机控制系统10和与其相连接的悬式控制开关11,通过它们第一起重机Ia或 者电动机7a,8a以及具有钢绳葫芦的起重小车9能够相互分开地受控制和操作。在图Ib中示出的是传统的、被构造成双梁桥式起重机的第二起重机lb,该起重机与被构造成单梁桥式起重机的第一起重机Ia相比包括两个起重机臂2。在两个起重机梁2的端部上也固定有行走机构7,8,这样在俯视图中看构成了框架。第二起重机Ib也包括具有被构造成钢绳葫芦的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9。然而该起重小车9不是被悬挂在起重机梁2的下缘板4上,而是在两个起重机梁2的上缘板3上移动。被设置在起重机梁2的中间的起重小车9与此相应地能够沿起重机梁2的纵方向LR以及在两个起重机梁2之间行走。在这种情况下被设置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起重机(1a,1b),该起重机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并且被构造成具有上缘板(3)和下缘板(4)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2),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可以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其特征在于,所述起重机梁(2)在两个相对的端部的至少一个端部上包括衔接器(12),该衔接器可以如此地固定在所述上缘板(3)和所述下缘板(4)上,即,在装配步骤中为了确定所述起重机梁(2)的所述长度(L),所述衔接器(12)能够沿所述起重机梁(2)的纵方向(LR)相对所述上缘板(3)和所述下缘板(4)移动并且最终所述衔接器(12)能够被焊接在符合所期望的长度(L)的所期望的位置中。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多夫·帕斯曼理查德·克赖斯纳迈克尔·卡登托马斯·施利尔巴赫·克诺布洛赫
申请(专利权)人:德马格起重机及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