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1a,1b),该起重机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和被构造成具有数个斜撑杆(5)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2),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9)可以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为了提供具有经过改良的起重机梁(2)的起重机(1a,1b),提出:所述斜撑杆(5)中的至少几个斜撑杆被构造成平面状的。(*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起重机,特别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该起重机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和被构造成具有数个斜撑杆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能够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
技术介绍
由德国专利说明DE 260030公知了一种具有两个水平起重机梁和两个竖直支撑架的所谓的双梁高架起重机,该起重机梁和支撑架构成高架起重机的高架框架。起重机梁相互平行以及彼此间隔地延伸。在支撑架的下端部分别设置有行走机构,通过该行走机构高架起重机能够沿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方向延伸的行走方向行走。具有钢绳葫芦的起重小车能够在起重机梁上和沿起重机梁行走。根据双梁起重机的结构被设置在起重小车上的钢 绳葫芦的吊货装置在两个起重机梁之间被放出或者被提升。起重机梁被构造成桁架梁并且各包括一个上缘板和一个下缘板,这些上缘板和下缘板分别被水平和相互平行校准。两个起重机梁的上缘板和下缘板通过竖直延伸的杆状竖柱以及对角延伸的杆状斜撑杆相互连接。两个起重机梁在其端部处通过横杆和斜撑杆相互连接构成一个框架。沿起重机梁的纵方向在上缘板与下缘板之间根据桁架的样式设置有杆状的竖柱和斜撑杆,这些竖柱和斜撑杆分别使上缘板与被竖直设置在其下的下缘板相连接。德国专利技术DE I 971 794 U描述了一种双梁桥式起重机,该桥式起重机的两个水平起重机梁通过被设置在其各个端部上的端梁相互连接并且能够共同沿着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方向延伸的行走方向行走。两个起重机梁同样被构造成桁架梁并且分别包括板状的上缘板,杆状的下缘板和杆状的竖柱。专利说明DE 31 09 834 C2涉及一种具有铁塔和起重机臂的塔式起重机,该铁塔和起重机臂被构造成桁架结构。方形的铁塔包括四个L形状的和被竖直校准的支撑架,它们中的每两个邻接的支撑架通过三角形的板相互连接。在这种情况下,所述板以其角区域和/或其边缘之一被固定在支撑架上。至少所述板的边缘的一部分被卷边并且构成加固筋。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至少一个改良的起重机梁的起重机。起重机的一个实施例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起重机(起重机的一个实施例是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和被构造成具有数个斜撑杆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能够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在该起重机中所述至少一个起重机梁以有益的方法通过如下方式得以改良,即所述斜撑杆中的至少几个斜撑杆被构造成平面状的。在这种情况下一般来说桁架结构的那些具有倾斜或者对角走向的支撑元件被视为斜撑杆。由此桁架结构的斜撑杆区别于仅仅竖直延伸并且被称为竖柱的支撑元件。另外平面状的斜撑杆或者平面斜撑杆优选沿其纵轴线方向以及由此在其平坦的主面的延伸平面中吸收力。这种平面元件或者平面支撑结构在工程力学中被称为板片(Scheibe),反之垂直于其延伸平面或者主面受力的平面元件被称为平板(Platte)。该板片,也就是本技术的平面斜撑杆与例如,杆或者杆状的竖柱和斜撑杆的不同之处在于,其厚度尺寸明显地小于决定该板片的平面膨胀的长度尺寸和宽度尺寸。因此本技术的平面状的斜撑杆也可以被称为平面斜撑杆或者板片状斜撑杆。与传统的箱形横梁结构类型的起重机梁不同,被改良的起重机梁特别是以能够降低制造费用和减少部件多样化而出众。另外,利用本技术的平面状的斜撑杆被制造成桁架梁的起重机梁有条件地通过去除静态上没有必要的钢板区域和随之产生的材料节约而明显地减少了自重并且同时优化了承载能力。与传统的被构造成杆状型材的斜撑杆不同,通过相应地选择钢板厚度能够自由地选择本技术的平面状的斜撑杆的尺寸,特别是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方向延伸的主面的长度和宽度。与此相对地,例如被构造成U形、L形或者T形的传统的型材只能够得到具有固定尺寸和强度的标准系列产品,这样例如在斜撑杆宽度合适的情况下型材的其他尺寸是固定的并且不能自由选择。 在特殊的尺寸中,通过在本技术的改良的起重机梁中使用平面状的斜撑杆能够降低单独的起重机梁区域膨胀的危险。上述优点通过将全部斜撑杆构造成平面状而得到进一步扩大。因此与传统的桁架结构相比,按照本技术的被构造成统一的平面状的斜撑杆能够替代所有特殊匹配的杆状斜撑杆技术。由于起重机梁的上缘板和下缘板通过本技术的斜撑杆进行定位或者间隔,所以这实现了明显的制造优点技术。由于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方向看,仅仅设置有一个按照本技术的、以相应的平面横向于纵方向延伸的斜撑杆,所以特别是不再需要对数个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方向看并排地设置的杆状斜撑杆进行单独校准。在传统的桁架梁中横向于纵方向平行并排的杆状斜撑杆因此被仅仅一个平面状的斜撑杆所替代。特别是平面状的斜撑杆的挠曲强度以及相应的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的起重机梁的挠曲强度可以如下方式得以优化,即,平面状的斜撑杆分别具有平坦的主面,该主面分别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方向延伸。在有益的方法中另外设计如下,即,斜撑杆的主面以起重机梁的宽度的至少一半延伸。在结构简单的制造方法中设计如下,即平面状的斜撑杆具有伸长的外形并且在其纵侧面的区域内分别具有至少一个与主面相连接的被卷边的辅面以及所述至少一个辅面横向于起重机梁的纵方向。在特殊的尺寸中制造费用通过下述方式降低,S卩,每个平面状的斜撑杆由激光切割的钢板制成。与传统的被构造成标准型材的斜撑杆相比,所述斜撑杆的构造能够通过相应的激光切割自由成型。结构简单的制造方法还在于,即,斜撑杆沿其纵轴线方向看,在其辅面的高度看具有L形、U形或者Z形的横截面。上述横截面对于平面状的斜撑杆的高翘曲刚度来说特别有益的。在有益的方法中另外还设计如下,即,在斜撑杆的主面中在其纵侧面上设置有下缺口和上缺口以及在其下部窄侧面上设置有一个空隙,它们分别被设置在第一和/或第二斜撑杆端的区域内。因此鉴于斜撑杆被焊接在起重机梁的上缘板和下缘板上,力流被焊接的斜撑杆优化并且焊缝或者焊缝尾部的负荷被消除。在露天使用的情况下可能蓄积的雨水能够被所述空隙排出。特别是通过以下的方式实现简单的装配,S卩,辅面被设置在斜撑杆脚以外,该斜撑杆脚被设置在斜撑杆端上。通过以下的方式实现被构造成在结构上和制造工艺上特别有益的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即,起重机梁包括至少一个沿其纵方向直线延伸的上缘板和至少一个与其平行设置的下缘板,其中该上缘板与该下缘板通过数个沿起重机梁的纵方向设置的斜撑杆相互连接。通过如下的方式特别有效地降低了上缘板或者下缘板膨胀的危险,S卩,所述上缘 板与所述下缘板通过数个沿起重机梁的纵方向设置的竖柱相互连接。上述优点通过如下的方式得以进一步扩大,S卩,每个竖柱被设置在至少一个斜撑杆的旁边,其中每个斜撑杆与相应的竖柱形成同样大的定位角。由于与斜撑杆类似地,竖柱被构造成平面状的,这提高了相应的桥式起重机或者高架起重机或者其起重机梁的承载能力。在有益的方法中还能够设计如下,S卩,起重机能够包括两个平行并且彼此间隔设置的起重机梁。特别是通过如下方式降低了制造费用,S卩,平面状的斜撑杆和竖柱通过焊缝固定在上缘板和下缘板上,其中所述焊缝仅仅被设置在各个主面的纵侧面上。这一点特别是由于辅面未达到斜撑杆脚得以实现。通过未被卷边的主面的纵侧面的焊接,在沉入腹板之间的斜撑杆脚的上方以及被卷边的辅面的下方的纵侧面上,与上缘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起重机(1a,1b),该起重机具有至少一个水平延伸的和被构造成具有数个斜撑杆(5)的桁架梁的起重机梁(2),具有起重装置的起重小车(9)能够在该起重机梁上行走,其特征在于,所述斜撑杆(5)中的至少几个斜撑杆被构造成平面状的。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克里斯多夫·帕斯曼,理查德·克赖斯纳,迈克尔·卡登,托马斯·施利尔巴赫·克诺布洛赫,
申请(专利权)人:德马格起重机及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