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客车防侧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96797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8:1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客车防侧翻装置,防侧翻装置包括前、后侧板和底板;所述前、后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客车顶盖横梁的前后侧面,并与顶盖纵梁相连接;所述底板与窗立柱,前、后侧板和顶盖横梁分别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窗立柱和顶盖横梁的连接处增加了侧翻吸能装置,在客车发生侧翻时能够有效的吸收能量,减少了车身骨架的变形,保护了生存空间,进而提高了客车的整体质量;另外,该侧翻吸能装置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具有通用性,可在各种客车车身骨架上使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防侧翻装置,特别是一种客车防侧翻装置
技术介绍
客车发生侧翻是很严重的交通事故,往往能够造成众多人身伤亡。分析下来,多数是由于车身骨架的强度和刚度不够,侵入了乘客的生存空间而引起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提供一种用于顶盖横梁和窗立柱连接处的客车防侧翻装置。本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防侧翻装置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底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客车顶盖横梁的前侧面和后侧面,并与顶盖纵梁及顶盖横梁相连接;所述底板与窗立柱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在窗立柱和顶盖横梁的连接处增加了侧翻吸能装置,在客车发生侧翻时能够有效的吸收能量,减少了车身骨架的变形,保护了生存空间,进而提高了客车的整体质量;另外,该侧翻吸能装置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具有通用性,可在各种客车车身骨架上使用。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技术还可以做如下改进。进一步,所述前、后侧板和底板的厚度为3毫米。进一步,所述前、后侧板及底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进一步,所述底板直接焊接在顶盖横梁上。进一步,所述前后侧板与底板均为弧形。进一步,所述装置为一组以上。附图说明图I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底板结构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立体图。图4是本技术安装结构示意图。附图中,各标号所代表的部件列表如下I、前侧板,2、后侧板,3、底板,4、防侧翻装置,5、顶盖横梁,6、顶盖纵梁,7、窗立柱。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I至3所示,防侧翻装置包括前侧板1,后侧板2和底板3 ;前、后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客车顶盖横梁5的前后侧面,并与顶盖纵梁6相连接;所述底板3与窗立柱7连接。防侧翻装置可以在上述位置对称安装多组。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客车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防侧翻装置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底板; 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分别位于客车顶盖横梁的前侧面、后侧面,并与顶盖纵梁及顶盖横梁相连接;所述底板与窗立柱连接。2.如权利要求I所述所述的客车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侧板和底板的厚度为3毫米。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客车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侧板及底板的连接方式为焊接。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客车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底板直接焊接在顶盖横梁上。5.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客车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侧板与底板均为弧形。6.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客车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侧翻装置为一组以上。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客车防侧翻装置,防侧翻装置包括前、后侧板和底板;所述前、后侧板分别位于所述客车顶盖横梁的前后侧面,并与顶盖纵梁相连接;所述底板与窗立柱,前、后侧板和顶盖横梁分别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在本技术在窗立柱和顶盖横梁的连接处增加了侧翻吸能装置,在客车发生侧翻时能够有效的吸收能量,减少了车身骨架的变形,保护了生存空间,进而提高了客车的整体质量;另外,该侧翻吸能装置成本低廉,制造工艺简单,具有通用性,可在各种客车车身骨架上使用。文档编号B62D25/00GK202765102SQ201220180089公开日2013年3月6日 申请日期2012年4月25日 优先权日2012年4月25日专利技术者黄爱军, 管义群, 洪棋 申请人: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客车防侧翻装置,其特征在于,防侧翻装置包括前侧板、后侧板和底板;所述前侧板、后侧板分别位于客车顶盖横梁的前侧面、后侧面,并与顶盖纵梁及顶盖横梁相连接;所述底板与窗立柱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爱军管义群洪棋
申请(专利权)人:扬州亚星客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