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3972 阅读:2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6:3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热吸收器,尤其涉及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相互连通的液体分布器(2)、冷却吸收段(3)、气液分离器(4),壳体(1)的顶端设有液体入口(5),壳体(1)的底端设有液体出口(6),壳体(1)的底端侧面设有气体出口(7),液体入口(5)与液体分布器(2)连通,液体出口(6)、气体出口(7)分别与气液分离器(4)连通。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具有结构简单,传热效果好,耐腐蚀性强,尾气含量低,易于操作和维修,耐温、耐冲击震动的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极大地改善了列管式吸收器的缺陷。(*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热吸收器,尤其涉及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
技术介绍
石墨降膜吸收器实际是一种垂直安装的换热器,降膜吸收器在吸收过程中,不断地将溶解热移走,其传热传质效果好,它与填料塔的绝热吸收比较有着显著的优点。其中列管式吸收器可制成较大规格、用于处理量较大的吸收过程。但由于管子、管板为粘接连接,在较高温度下使用,将产生温差应力,易引起粘接缝损坏,影响设备的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技术效果能够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 其吸热效果好。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其包括壳体,壳体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相互连通的液体分布器、冷却吸收段、气液分离器,壳体的顶端设有液体入口,壳体的底端设有液体出口,壳体的底端侧面设有气体出口,液体入口与液体分布器连通,液体出口、气体出口分别与气液分离器连通。本技术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由于浸溃石墨的导热系数为压型管材的2 3倍,其传热效果好,块体之间有再分布湍流室,又进一步强化了传热传质的过程,因此吸收效率较高,耐温、耐冲击震动的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极大地改善了列管式吸收器的缺陷。气液分离器,它是达到要求浓度的吸收液和微量未被吸收的原料气体和惰性气体的分离空间。液体分布器包括稳压室和溢流管,稳压室与液体入口连通,沿稳压室圆周方向设有稳压环,溢流管设置在稳压室底端。冷却吸收段的顶端设有固定管板,底端设有下管板,固定管板与下管板之间交错间隔设置折流板,固定管板与下管板之间通过石墨换热管连接,石墨换热管贯穿折流板;溢流管固定设置在固定管板上,下管板与气液分离器连通。固定管板与下管板之间设置石墨块,相邻的石墨块之间相互接触,石墨换热管贯穿石墨块。石墨块内部设有环向沟槽和径向沟槽。冷却吸收段的结构与相应的换热器基本相同,其特殊处在于新型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的块体,兼有传质传热的作用,块体上端开了径向和环向沟槽,减少因安装水平偏差造成的偏流现象,纵向孔的下部有向下扩散的喇叭口,经过每一单元块后,各纵向孔中的吸收液互相混合后,再进入下一单元块,提高整个设备的吸收效果。石墨块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导向水槽。吸收液进入液体分布器后,先经稳压室,从稳压环四周下面许多均匀分布的缺口以低速进入装有溢流管的固定管板中部,然后均匀地分配到各吸收管。溢流管直接粘结在固定管板上,溢流管的管口设有四个对称均匀分布的V形切口,V形切口的一边与溢流管内壁相切,使流经切口的吸收液进入管内时,能以切线方向进入,沿管内壁成螺旋状液流,形成扰动的液膜,增强吸收效率。设备所有石墨件均经树脂浸溃加工而成,石墨件之间采用O形圈密封。采用本技术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具有结构简单,传热效果好,耐腐蚀性强,尾气含量低,易于操作和维修,耐温、耐冲击震动的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极大地改善了列管式吸收器的缺陷。附图说明图I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液体分布器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石墨块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溢流管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的气液分离器结构示意图。图中1.壳体;2.液体分布器;3.冷却吸收段;4.气液分离器;5.液体入口 ;6.液体出口 -’7.气体出口 ;21.稳压室;22.溢流管;221. V 形切口;31.固定管板;32.下管板;33.折流板;34.石墨换热管;35.石墨块;351.环向沟槽;352.径向沟槽;353.导向水槽。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包括壳体1,壳体I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相互连通的液体分布器2、冷却吸收段3、气液分离器4,壳体I的顶端设有液体入口 5,壳体I的底端设有液体出口 6,壳体I的底端侧面设有气体出口 7,液体入口 5与液体分布器2连通,液体出口 6、气体出口 7分别与气液分离器4连通。液体分布器2包括稳压室21和溢流管22,稳压室21与液体入口 5连通,沿稳压室21圆周方向设有稳压环,溢流管22设置在稳压室21底端。冷却吸收段3的顶端设有固定管板31,底端设有下管板32,固定管板31与下管板32之间交错间隔设置折流板33,固定管板31与下管板32之间通过石墨换热管34连接,石墨换热管34贯穿折流板33 ;溢流管22固定设置在固定管板31上,下管板32与气液分离器4连通。固定管板31与下管板32之间设置石墨块35,相邻的石墨块35之间相互接触,石墨换热管34贯穿石墨块35。石墨块35内部设有环向沟槽351和径向沟槽352。石墨块3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导向水槽353。溢流管22的管口设有四个对称均匀分布V形切口 221,V形切口 221的一边与溢流管22内壁相切。权利要求1.一种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I)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相互连通的液体分布器(2)、冷却吸收段(3)、气液分离器(4),壳体(I)的顶端设有液体入口( 5 ),壳体(I)的底端设有液体出口( 6 ),壳体(I)的底端侧面设有气体出口( 7 ),液体入口(5)与液体分布器(2)连通,液体出口(6)、气体出口(7)分别与气液分离器(4)连通。2.根据权利要求I所述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液体分布器(2)包括稳压室(21)和溢流管(22 ),稳压室(21)与液体入口( 5 )连通,沿稳压室(21)圆周方向设有稳压环,溢流管(22 )设置在稳压室(21)底端。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冷却吸收段(3)的顶端设有固定管板(31),底端设有下管板(32),固定管板(31)与下管板(32)之间交错间隔设置折流板(33),固定管板(31)与下管板(32)之间通过石墨换热管(34)连接,石墨换热管(34)贯穿折流板(33);溢流管(22)固定设置在固定管板(31)上,下管板(32)与气液分离器(4)连通。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固定管板(31)与下管板(32)之间设置石墨块(35),相邻的石墨块(35)之间相互接触,石墨换热管(34)贯穿石墨块(35)。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石墨块(35)内部设有环向沟槽(351)和径向沟槽(352)。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石墨块(35)的上下两端分别设有导向水槽(353)。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其特征在于,溢流管(22)的管口设有四个对称均匀分布的V形切口(221),V形切口(221)的一边与溢流管(22)内壁相切。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热吸收器,尤其涉及一种石墨降膜吸收器。本技术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包括壳体(1),壳体(1)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相互连通的液体分布器(2)、冷却吸收段(3)、气液分离器(4),壳体(1)的顶端设有液体入口(5),壳体(1)的底端设有液体出口(6),壳体(1)的底端侧面设有气体出口(7),液体入口(5)与液体分布器(2)连通,液体出口(6)、气体出口(7)分别与气液分离器(4)连通。采用本技术的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具有结构简单,传热效果好,耐腐蚀性强,尾气含量低,易于操作和维修,耐温、耐冲击震动的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极大地改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圆块孔式石墨降膜吸收器,包括壳体(1),其特征在于,壳体(1)内由上到下依次设置相互连通的液体分布器(2)、冷却吸收段(3)、气液分离器(4),壳体(1)的顶端设有液体入口(5),壳体(1)的底端设有液体出口(6),壳体(1)的底端侧面设有气体出口(7),液体入口(5)与液体分布器(2)连通,液体出口(6)、气体出口(7)分别与气液分离器(4)连通。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国强殷朋飞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瀚新石墨设备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