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钢筋切断机刀口装置,尤指推动刀口轴杆的偏心轴外围装设有方形滑块,于偏心轴转动时能使方形滑块上下移动,进而使刀片轴杆以平面方式向外推动或拉回,使钢筋的切口平直,并于切断钢筋后,偏心轴拉回轴杆撞击偏心轴的力,形成面的撞击使受力点平均,降低偏心轴的耗损,且该偏心轴与推动齿轮间设有一固定隔板,以避免撞击的同时造成齿轮的偏移而损坏,该刀口轴杆的另一侧设有一活动隔板,能增进维修时的便利性。(*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有关一种钢筋切断机刀口装置,尤指能降低偏心轴的耗损及避免齿轮变形的钢筋切断机刀口装置。参见附图说明图1所示的常用钢筋切断机的俯视图;该钢筋切断机的转轴1由马达2带动皮带21而转动(如图5所示),该转轴上设有一齿轮A,该齿轮A啮合位于另一转轴的齿轮B及齿轮C,而使之反方向转动,而齿轮C再带动齿轮D及齿轮E,该齿轮E再带动设于偏心轴3上的齿轮F,借以带动偏心轴3转动,再参见图2所示的常用刀口轴杆部位的立体图;该刀口轴杆4由一推动轴41及一连杆42所组成,该推动轴41的一端呈圆弧状,其中设有一圆孔411以结合偏心轴3,其另一端则以螺栓结合于连杆42上,并形成可活动状态,该连杆42的一端则设有一刀片43以切断钢筋5,当偏心轴3转动时,将带动推动杆41形成上下的圆弧运动,借由推动杆41与连杆42的可活动结合部位将此上下的圆弧运动转换成连杆42的推出及拉回的直线运动,使刀片43能作前进后述的切割动作;当推动杆41由上往下转动时,将带动连杆42向外推出,而由下往上转动时,将带动连杆42向内拉回;而于钢筋切断机的右侧设有一凹槽(图中未示),它为放置钢筋的部位,于凹槽的另一侧边设有一对应前述刀片43的固定刀片6,当偏心轴3将连杆42向外推出后,连杆末端的刀片43即与固定刀片6相互配合,而将钢筋5切断。然而,切断钢筋所施加的力是视钢筋5的粗细而定的,钢筋5越粗则刀口轴杆4推出力越大,而偏心轴3拉回力是与刀口轴杆4推出力对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定理)。由前述的理论,当切割较粗的钢筋5时,刀口轴杆4推出与拉回力相对增加,当推动杆41将连杆42推出而切断钢筋5后,其反作用力将由刀片回传至连杆42、推动杆41,而使偏心轴3与其所在的圆孔411产生撞击,由于偏心轴3与圆孔411均为圆弧状,所产生的撞击力呈点状,受力全集中于一点,若撞击次数多,将导致偏心轴3与推动杆41间产生磨损现象,倘若未上油润滑,撞击后磨损部位即会产生变形,而偏心轴3与推动杆41间的变形将导致刀片43不能彼此吻合而使间隙变大,以致于不能一次将钢筋切断,且由于偏心轴3由齿轮F所传动,当偏心轴3与推动轴41撞击后,也将使齿轮F产生连带的振动,导致齿轮F与齿轮E的受力点不同,轻者造成钢筋切断机的运转声音过大,重者将造成齿轮故障而无法运作。钢筋5切断时,将可能发生一反作用力,使得刀片43产生一向上的力,撞击于钢筋切断机的壳体上,不仅危险且更容易造成连杆42损坏。另外,常用的钢筋切断机的壳体是一体成型的,从而将前述的各构件包覆在内,当齿轮故障或偏心轴3、推动杆41产生磨损需要维修或更新时,必先将齿轮一个个拆下后,才能使偏心轴3与推动杆41分离,导致维修或更换的工时拉长,十分麻烦与不便。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切断机刀口装置,可使钢筋的切口平直,并降低偏心轴的耗损。本技术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切断机刀口装置,其应能避免齿轮偏移而损坏,并能方便维修。本技术的再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钢筋切断机刀口装置,其不会造成刀口轴杆的损坏及降低使用时的危险性。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一种钢筋切断机刀口装置,该钢筋切断机由马达带动皮带而转动齿轮,借由齿轮彼此间的契合而带动偏心轴转动,进而带动刀口轴杆的推入、拉回的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口轴杆为一体成型,其一端成方形并设有一方孔,所述方孔内嵌设有一方形滑块,所述方形滑块还设有一圆孔以承接偏心轴。所述偏心轴与推动齿轮间设有一能限制偏心轴于撞击后产生的移位的固定隔板。所述刀口轴杆的另一侧设有一方便维修的活动隔板,所述刀口轴杆另一端的适当位置设有一凹槽,所述凹槽内设有一轴心,其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隔板及活动隔板间,所述轴心上设有一滚轮。采用本技术的结构,刀口轴杆切断钢筋所产生撞击的反作用力将成为面与面的撞击,而可使撞击的受力点平均分散,大幅降低偏心轴及轴承承受撞击的力,将不会有磨损变形现象发生;同时可避免造成齿轮的偏移;维修时仅需拆下活动隔板,即能拆卸偏心轴、方形滑块或刀口轴杆,能增进维修的便利性,此外,本技术的结构除了可使刀口轴杆推出或拉回动作更为顺畅外,亦能限制刀口轴杆在切断钢筋时所产生的向上的力,而不会造成刀口轴杆的损坏及降低使用时的危险性。为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特点与功效,现以具体的实施例,配合附图,对本技术做一详细描述其中图1是常用钢筋切断机俯视图;图2是常用刀口轴杆部位的立体图;图3是本技术的细钢筋切断机的俯视图;图4是本技术的刀口轴杆部位的立体图;图5是本技术的细筋切断机实施例图;图6A至图6D是刀口轴杆的动作示意图。如图3所示的本技术钢筋切断机的俯视图;在本技术中齿轮啮合驱动结构与常用相同,于此不再赘述;与常用的不同点在于该齿轮F与刀口轴杆7间设有一固定隔板8,能限制偏心轴3于撞击后产生的移位,以避免造成齿轮机台的偏移而损坏,该偏心轴3即是穿过该固定隔板8而组装于刀口轴杆7中,再请同时参阅图4所示的本技术刀口轴杆部位的立体图;该刀口轴杆7是一体成型的,其一端成方形,其中设有一方孔72,于另一端则设有一刀片71;该方孔72内嵌设有一方形滑块73,该方形滑块73并设有一圆孔731以承接偏心轴3,该刀口轴杆7的另一端适当位置处设有一凹槽74,该凹槽74内设有一轴心75,其两端分别固定于固定隔板8及活动隔板9间,该轴心75上设有一滚轮751,除可使刀口轴杆7推出或拉回的动作更为顺畅外,也能限制刀口轴杆7于切断钢筋时所产生的向上的力,而不会造成刀口轴杆7及护板的损坏及降低使用时的危险性;该活动隔板9位于刀口轴杆7的另一侧面,维修时仅需拆下活动隔板9,即能拆卸偏心轴3、方形滑块72或刀口轴杆7,故能增加维修时的便利性。参见图5所示的本技术的实施例;当启动马达2后,即藉由皮带21的传动而带动前述齿轮(A-F)转动,进而带动偏心轴3的转动,如图6A所示,该偏心轴3向上转动时,即带动方形滑块73于刀口轴杆7所设方孔72内向上移动(图6B所示),同样的偏心轴3向下且朝右侧转动时,也带动方形滑块73向下移动,与此同时,该刀口轴杆7即受到偏心轴3朝右侧的推动而向外推出,此时凹槽74内的滚轮751亦顺势而于轴心75上转动,将有助于刀口轴杆7向外推出的动作,该刀口轴杆7另一端所设有刀片即向钢筋5处撞击,配合于固定刀片6而将钢筋5平整地切断。刀口轴杆7切断钢筋5所产生撞击的反作用力将由刀片71回传至刀口轴杆7,此时即造成刀口轴杆7所设的方孔72与方形滑块73间的撞击,更由于方孔72与方形滑块73间均为平直面,而形成面的撞击使受力点平均分散,大幅地降低偏心轴3承受撞击的力,将不会有磨损变形的现象发生。再如图6D所示,于钢筋5切断后,该偏心轴3再由右侧往下转动,即带动方形滑块73向下移动,接着偏心轴3再由下往左侧转动时,该刀口轴杆7即受到偏心轴3朝左侧的拉动而向内拉回,此时凹槽74内的滚轮751亦顺势而回转,使刀口轴杆7回复原先的状态(如图6A所示),而于下次切断钢筋5时,再重复如上所述的动作。权利要求1.一种钢筋切断机刀口装置,该钢筋切断机由马达带动皮带而转动齿轮,借由齿轮彼此间的契合而带动偏心轴转动,进而带动刀口轴杆的推入、拉回的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口轴杆为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钢筋切断机刀口装置,该钢筋切断机由马达带动皮带而转动齿轮,借由齿轮彼此间的契合而带动偏心轴转动,进而带动刀口轴杆的推入、拉回的动作,其特征在于:所述刀口轴杆为一体成型,其一端成方形并设有一方孔,所述方孔内嵌设有一方形滑块,所述方形滑块还设有一圆孔以承接偏心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文聪,
申请(专利权)人:邱文聪,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