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鹤乐专利>正文

齿轮式内球面车削工具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605 阅读:201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齿轮式内球面车削工具,利用齿条丝杆和齿轮作为传动装置的主要部分,辅以粗车内孔或切槽刀为粗车工具,再根据所需加工内球面的半径提供一系列刀具,就能车出不同半径的、可达标准公差IT7级,表面粗糙度*,形位公差***的内球面,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集结构简单、适用各种型号的车床、制造、安装、使用方便、互换性强、加工精度高、工作效率高的特点于一体。(*该技术在2006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是一种机械加工车削工具,尤其是一种用于车削内球面的加工工具。目前,国内常用于车削内球面的车削工具较多,设计上较先进的却不多,如由上海市金属切削技术协会编制,于1984年4月由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金属切削手册》中公开的连杆式内球面车削工具和牵引式内球面车削工具,它们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车削内球面的问题,但还存在着很多缺陷,其中连杆式内球面车削工具一般只能应用于C6160型车床上,适用范围窄,同时在调节切削深度时,必须同方向、同时等距地移动尾架轴和大拖板,调整不方便且不易被操作者掌握,另外,它只适用于加工半径为100~1300毫米的内球面,且粗糙度大;牵引式内球面车削工具的制造、安装不方便,同时由于钢丝绳牵引转动刀体轴时存在滑移现象,从而不能严格控制车刀的转动速度,加工出的内球面粗糙度不可避免地增大,综上所述,上述两种车削工具均存在设计上的缺陷,无法车削精度高且半径小的内球面。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点而提供一种适用范围广、制造、安装、使用方便,互换性强,能车削20mm以上半径的内球面,且能使其达到标准公差IT7级的内球面车削工具。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式内球面车削工具,由刀体(2),中间有通孔的刀杆(3),内球面车刀(18),转轮(16)以及固定在转轮(16)上的手柄(15)所组成,其特征在于刀杆(3)装在刀体(2)的孔内,用紧固螺栓(11)、(12)将刀杆(3)与刀体(2)连成一体,连接座(1)通过紧固螺栓(14)、(17)固定于刀体(2)的后端面,紧固螺栓(13)嵌入转轮(16)上的槽(23)中将转轮(16)固定在连接座(1)中,齿条丝杆(6)装于刀杆(3)的通孔中,齿条丝杆(6)一端上的螺纹公扣与转轮(16)中的螺纹母扣相匹配,齿条丝杆(6)与转轮(16)旋合式连接,齿条丝杆(6)上的齿条与齿轮(9)上的齿相匹配,齿条丝杆(6...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鹤乐
申请(专利权)人:张鹤乐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51[中国|四川]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