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金属切削加工方法。在单件小批生产中手工操作加工时,工件尺寸精度是由操作者在通用机床上用传统加工法-试切走刀加工法实现的。采用这种加工方法,工件尺寸精度主要依赖操作者的经验和技能控制。难以实现精度的自动控制,劳动强度大,辅助工时长,生产率低,废品率高。杭钢设备处陈日永在四米立车上安装“精密对刀定位器”和最小读数为0.01毫米的感应同步数显器自动测量工件尺寸,实现在立车上加工内外圆不用量具即能将工件加工到尺寸。但是对刀定位器机构环节较多,累积测量误差较大,测量精度较低,尤其是对于高精度工件加工则显得不实用。为克服上述加工方法之不足,可以采用本专利技术所称的绝对座标误差补偿加工法。绝对座标误差补偿加工法与试切走刀加工法的主要区别在于,刀尖位置调整(进刀)的基准不再是待加工的工件表面,而是工件的加工基准-即车床主轴旋转中心线O-O。操作者进刀时不是控制名义切深,而是控制刀尖到加工基准的静态距离。图1是绝对座标基准示意图。Ro为刀尖至加工基准O-O静态距离;R是零件加工后的实际半径尺寸;△R是工艺系统动态尺寸变化量,俗称让刀量;O-O为加工基准。图2是终走刀时刀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安装在普通车床上的位移数字显示装置用于测量刀尖绝对座标位置和加工圆柱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刀尖座标益的调整基准是车床主轴旋转中心线,终走刀和前次走刀使用同一把刀具,切削用量相同,两次走刀间的时间间隔小,其它加工条件也相应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安装在普通车床上的位移数字显示装置用于测量刀尖绝对座标位置和加工圆柱面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刀尖座标位置的调整基准是车床主轴旋转中心线,终走刀和前次走刀使用同一把刀具,切削用量相同,两次走刀间的时间间隔小,其它加工条件也相应固定。2.按权利要求1所说的加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利用前一次走刀时所得到的动态尺寸变化量△Rn-1作为终走刀时调整刀尖绝对座标位置的补偿量△Rn。终走刀时刀尖至加工基准的静态距离Ron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关学成,刘树琪,
申请(专利权)人:天津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12[中国|天津]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