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食用菌栽培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91545 阅读:2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8 05:04
一种食用菌栽培房,包括房间、换气系统和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机设置在房间的顶部,所述房间内放置若干食用菌栽培架,所述换气系统包括热交换装置、送风管和排风管,所述送风管在所述食用菌栽培架的上方邻近所述空调系统室内机吸风口处设置,且该送风管对应每一个室内机吸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有送气孔;所述排风管设置在所述食用菌栽培架的下方,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若干排气孔,该排风管的长度不小于整个房间沿排风管方向长度的2/3;所述换气系统在换气过程中通过所述热交换装置实现送风与排风之间的热交换。(*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食用菌栽培房
本技术涉及一种集约化、工厂化食用菌生产技术,更确切地说,涉及一种食用菌栽培房。
技术介绍
食用菌的集约化、工厂化生产,其基本原理就是利用空调类设备及有关温度、湿度和光照等自动测控装置,在类似于冷库的封闭式食用菌栽培房内,通过对房内的温度、湿度、二氧化碳浓度、光照等主要环境条件的自动测控,形成一种最适合于食用菌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并通过食用菌栽培设施化的逐步发展和完善,形成一整套完整的食用菌人工生产体系。采用工厂化生产设施和采用先进的测控装备来人工设置食用菌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不仅可以缩短食用菌生长的周期,还可以大大提高食用菌生产的效率和质量;而且可以在常年生成食用菌。·现有的食用菌集约化、工厂化生产中常见的食用菌栽培房如图I和图2所示,包括房间I、空调系统2和换气系统3,一般空调系统2的室内机21安装在房间I的顶部,用于对室内空气的温度调整;房间I内放置若干食用菌栽培架(未标号),现有的换气系统3—般由气密室(未示出)和排风机31组成,所述气密室和排风机31分别设置在房间I相对的两侦牝所述气密室紧贴房间I侧壁10外部设置,通过设置在房间I上的进气孔11与房间I联通;所述排风机31设置在与所述侧壁10相对的另一侧壁12上,且与房间I保持联通;为了使整个房间I内的空气保持均匀,提升整个房间I内食用菌的均一性,一般将所述进气孔11的位置高度设置成不低于所述食用菌栽培架的最高点,将所述排风机设置在侧壁12靠近地面一端,一般在食用菌栽培架的最低一层层架的附近。使用时,通过气密室对空气进行预冷(或预热)使进入气密室内的空气的温度维持在25-28度之间,并在气密室内形成正压,使经过预处理的空气主动进入房间I内,在另一侧排风机31的作用下,空气形成流动,促进空气的均匀性。然而,这种栽培房存在如下问题房间I内靠近进气孔11 一端和排风机一端由于在进气口和排气口附近,空流动性强,空气均匀度高,而中间部分及栽培架靠近地面附近由于空气流通不畅,空气的均一性差,且聚集在地面附近的二氧化碳无法被排风机有效排出,因此形成了整个栽培房间内食用菌的朵形均一性差、成熟周期不一致等问题,从而降低了整个栽培房的食用菌品质和产量,且增加了采收成本。有鉴于此,有必要对现有的食用菌栽培房进行改造。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新的食用菌栽培房,使用该食用菌栽培房可以大幅度提升栽培房内食用菌朵形的均一性、且整个栽培房内的食用菌成熟周期基本一致,而且还在一定程度上节约了能源。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食用菌栽培房,包括房间、换气系统和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机设置在房间的顶部,所述房间内放置若干食用菌栽培架,所述换气系统包括热交换装置、送风管和排风管,所述送风管在所述食用菌栽培架的上方邻近所述空调系统室内机吸风口处设置,且该送风管对应每一个室内机吸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有送气孔;所述排风管设置在所述食用菌栽培架的下方,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若干排气孔,该排风管的长度不小于整个房间沿排风管方向长度的2/3 ;所述换气系统在换气过程中通过所述热交换装置实现送风与排风之间的热交换。所述排风管上设置的排气孔的孔径按逐步增大的方式设置,排风管自由端附近的排气孔的孔径最大。所述排风管上相邻排气孔之间的距离及排气孔孔径大小根据实际的排风量确定。所述排风管的长度为整个房间沿排风管方向长度的3/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一种食用菌栽培房通过对现有栽培房的换气系统进行改造使得整个栽培房的换气效能大幅度提升,大幅度增加了整个栽培房内空气的均一性,从而使整个栽培房内食用菌的朵形的均一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整个栽培房内的食用菌成熟周期也基本一致,明显的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而且还降低了采收成本;另外,由于在换气的过程中实现了送风与排风之间的热交换,实现了对能源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能源。附图说明图I为现有的食用菌栽培房的俯视示意图。图2为现有的食用菌栽培房的侧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的食用菌栽培房的俯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的食用菌栽培房的侧视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请参阅图3和图4所示,本技术一种食用菌栽培房8,包括房间4、换气系统5和空调系统6。所述空调系统6用于对房间4内的空气进行温度调整,所述空调系统6的室内机60设置在房间4的顶部40 ;所述房间4内放置若干食用菌栽培架7,所述食用菌栽培架7是层架式结构;所述换气系统5包括热交换装置50、送风管51和排风管52,所述送风管51在所述食用菌栽培架7的上方邻近所述空调系统6的室内机吸风口处设置,且该送风管51对应每一个室内机吸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有送气孔510 ;所述送风管51送来的新风直接被空调系统6的室内机60吸入并进行二次预冷或者预热处理;所述排风管52设置在所述食用菌栽培架7的下方,所述排风管52上设置有若干排气孔(未示出),该排风管52的长度不小于整个房间4沿排风管52方向长度的2/3,优选的为整个房间4沿排风管52方向长度的3/4 ;所述排风管52上设置的排气孔的孔径按逐步增大的方式设置,排风管52的自由端521附近的排气孔的孔径最大;而所述排风管52上相邻排气孔之间的距离及排气孔的孔径大小均根据实际的排风量确定;所述换气系统5通过热交换装置50及排气管52主要完成对聚集在地面附近的二氧化碳浓度较高的空气排出;所述换气系统5在换气过程中通过热交换装置50实现送风与排风之间的热交换,完成对新风的预热或者预冷处理,实现了对能源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能源。整个栽培房8通过换气系统5及空调系统6完成整个房间4内空气的换气和循环。本技术一种食用菌栽培房8通过对现有栽培房的换气系统5进行改造使得整个栽培房8的换气效能大幅度提升,大幅度增加了整个栽培房8内空气的均一性,从而使整个栽培房8内食用菌的朵形的均一性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同时整个栽培房内8的食用菌成熟周期也基本一致,明显的提升了产品的品质和产量,而且还降低了采收成本;另外,由于在换气的过程中实现了送风与排风之间的热交换,实现了对能源的循环利用,节约了能 源。以上描述仅为本技术的实施例,谅能理解,在不偏离本技术构思的前提下,对本技术的简单修改和替换皆应包含在本技术的技术构思之内。权利要求1.一种食用菌栽培房,包括房间、换气系统和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机设置在房间的顶部,所述房间内放置若干食用菌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系统包括热交换装置、送风管和排风管,所述送风管在所述食用菌栽培架的上方邻近所述空调系统室内机吸风口处设置,且该送风管对应每一个室内机吸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有送气孔;所述排风管设置在所述食用菌栽培架的下方,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若干排气孔,该排风管的长度不小于整个房间沿排风管方向长度的2/3 ;所述换气系统在换气过程中通过所述热交换装置实现送风与排风之间的热交换。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食用菌栽培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上设置的排气孔的孔径按逐步增大的方式设置,排风管自由端附近的排气孔的孔径最大。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食用菌栽培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管上相邻排气孔之间的距离及排气孔孔径大小根据实际的排风量确定。4.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食用菌栽培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排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栽培房,包括房间、换气系统和空调系统,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机设置在房间的顶部,所述房间内放置若干食用菌栽培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换气系统包括热交换装置、送风管和排风管,所述送风管在所述食用菌栽培架的上方邻近所述空调系统室内机吸风口处设置,且该送风管对应每一个室内机吸风口的位置处设置有送气孔;所述排风管设置在所述食用菌栽培架的下方,所述排风管上设置有若干排气孔,该排风管的长度不小于整个房间沿排风管方向长度的2/3;所述换气系统在换气过程中通过所述热交换装置实现送风与排风之间的热交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继红王文平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丰科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