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能装在机床上的镗削装置
,特别适用于镗削锥孔。目前镗削金属用的刀具是在刀杆的一端固定一刀头,刀头的旋转半径通过手工来进行调节,因而难以实现对刀头旋转半径有微量变化的调节,即难以实现刀头的微进给,更不能实现自动微进给。因此使用现有的刀具只能用来镗削直孔,加工的精确度低,使用工效不高。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在镗削金属工件的过程中能够自动调整刀头的旋转半径,实现自动微进给的刀具。本技术包括刀杆,在刀杆的一端装有刀头,其特征是刀杆的另一端呈燕尾形,其上开有与刀杆的轴线垂直的螺纹孔,该燕尾形端安装在刀杆主体一端的燕尾槽内,螺纹孔内旋接有丝杠,该丝杠沿燕尾槽向外伸出并固定在刀杆主体上,在其伸出端固定有蜗轮,蜗轮与蜗杆啮合,蜗杆与齿轮系连接,刀杆主体为齿轮系的动力轴。本技术是在刀杆旋转的同时,通过齿轮系的变速传动使蜗杆、蜗轮转动,从而带动丝杠以其轴线为中心旋转,使刀杆沿着与刀杆、刀杆主体的轴线垂直的方向移动,这样就使刀头不断变换旋转半径,实现了自动微进给。使用过程中,根据不同工件的要求,可以通过更换丝杠和齿轮,以实现不同的微进给量。本技术可用来加工特殊工件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微进给可调刀具,包括刀杆(28),在刀杆(28)的一端装有刀头(27),其特征是刀杆(28)的另一端呈燕尾形,其上开有与刀杆(28)的轴线垂直的螺纹孔(10),该燕尾形端安装在刀杆主体(2)一端的燕尾槽(12)内,螺纹孔(10)内旋接有丝杠(22),该丝杠(22)沿燕尾槽(12)向外伸出并固定在刀杆主体(2)上,在其伸出端固定有蜗轮(24),蜗轮(24)与蜗杆(34)啮合,蜗杆(34)与齿轮系连接,刀杆主体(2)为齿轮系的动力轴。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磊,于兆仁,陈傅,
申请(专利权)人:潍坊铜材厂,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7[中国|山东]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