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速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5564 阅读:147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4: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适当实现防止连续进行降速变速时的加速感的中断、以及变速速度的提高的变速机。所谓的双离合器类型的变速机中,在连续两次以上的降速变速的情况下,与在最开始的降速变速(时刻B~时刻)中切断离合器之后、并且在进行提高转速之后接合离合器相比,如第二次之后的降速变速开始时(时刻E)那样,在之前的降档未完成的情况下不完全切断离合器,来抑制加速感的中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变速控制方法上具有特征的变速机,尤其涉及具有两个离合器的双离合器的变速机。
技术介绍
有在车辆的一个变速机上使用具有两个离合器的所谓的双离合器的变速机(DCT)0 DCT具有如下特征,即,当切换变速档时,能够不切断扭矩传递地快速地进行变速动作等。然而,通过以与处于连接状态的一方的离合器对应的输入轴上的变速档行驶过程中,预先选择与处于切断状态的另一方的离合器对应的输入轴上的变速档,由此DCT以能 够快速地按照变速要求进行变速的方式进行变速控制。预先选择的变速档通常根据当前的车辆状态例如车速、加速踏板开度等,并使用换档映射图(shift map)来决定(专利文献I)。此处,变速动作有升速变速与降速变速。降速变速时,不限于DCT,对于变速机的输入轴,也需要与其转速的上升对应地使发动机的转速上升。在不进行发动机的控制时,依赖离合器的摩擦力来使转速上升。若想要快速地使该转速上升,则需要快速地连接离合器,这样,变速冲击变大而使搭乘者感觉到不适,或者对车辆的稳定性有影响。因此,作为用于进行快速的降速变速的以往技术,有进行所谓的提高转速(blipping)(发动机的高速空转)的情况。通过利用提高转速,使发动机的转速上升至转速与降档后的变速机的输入轴的转速相当,能够迅速地连接离合器,从而能够顺利地进行快速的降速变速。专利文献日本特开2007-292250号公报然而,通过完全切断离合器进行提高转速,能够使变速的动作变快,但是,在进行提高转速的期间,不向变速器传递发动机扭矩,从而加速感中断。例如,在急剧增大加速踏板开度等的情况下,有时降速变速的指示连续地发生。该情况下,当第二次之后的降速变速的指示在前一变速开始之前进行等、两个变速指示无间隔地快速进行时,虽然也能够跳过中途的变速档而直接进行两个降速变速,但是在不是这样的情况下,一档一档进行降速变速。当进行这样的降速变速时,通过进行提高转速能够缩短降速变速所需要的时间,但是,加速感的中断连续发生,使乘客感觉不适。并且,DCT中,SP使在跳过中途的变速档进行变速的情况下,暂时向预先连接的中途的变速档降速变速这一方法有时减少加速感的中断。由于在这种情况下也连续地进行降速变速时进行提高转速,所以产生与上述不同的另一种不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是鉴于上述课题而完成的,其课题在于应解决如下问题,S卩,提供能适当地实现连续地进行降速变速时的加速感的中断感的防止、以及变速速度的提高。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变速机的特征在于,具有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它们能够对与动力源的旋转轴连接的连接状态、以及从上述动力源切断的切断状态进行切换;第一输入轴,其通过上述第一离合器而以能够接合或切断的方式与上述动力源连接;第二输入轴,其通过上述第二离合器而以能够接合或切断的方式与上述动力源连接;输出轴;第一变速机构,其具有设于上述第一输入轴与上述输出轴之间的变速档的组合亦即第一齿轮机构、以及选择上述多个变速档中的一个的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第二变速机构,其具有设于上述第二输入轴与上述输出轴之间的变速档的组合亦 即第二齿轮机构、以及选择上述多个变速档中的一个的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对上述第一离合器、上述第二离合器、上述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以及上述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进行控制,该变速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控制单元具有变速档选择单元,其选择适当的变速档、并输出与该变速档对应的变速信号;以及变速指示单元,其按照从上述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的变速信号,从当前的变速档向上述适当的变速档进行变速动作,上述变速指示单元具有提高转速部,其在前一变速动作完成之后从上述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了进行降速变速的变速信号时,在对该降速变速之前传递动力的一侧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进行切断的状态下,使上述动力源的旋转轴的转速,超过上述第一以及上述第二输入轴中的、在变速前传递动力的一侧的输入轴的转速;以及替换部,其在前一变速为降速变速、且该变速动作连续而从上述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了朝向变速前后不同的齿轮机构所具有的变速档进行降速变速的变速信号时,将上述第一离合器以及上述第二离合器中的、变速前传递动力的一侧的离合器亦即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在另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成为超过O的值之前,设为比上述动力源所输出的发动机扭矩小且超过O的值。即,本专利技术的变速机中,当持续进行多次降速变速时,在前一变速动作完成后输入变速信号的情况下,“提高转速部”动作,在前一变速为降速变速且与该变速动作连续地输入变速信号的情况下,“替换部”动作。此处,本说明书中“变速动作完成”指的是,变速后用于驱动的、具有变速档的齿轮机构所对应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的控制结束(不再增加)。并且,“变速动作完成后”通过“变速动作完成”后是否经过规定时间以上来判断。作为该规定时间能够设定为O以上、超过0、0· I秒、O. 2秒、O. 3秒、O. 4秒、O. 5秒、O. 6秒、O. 7秒、O. 8秒、O. 9秒、I. O秒等一定的时间。“变速动作完成”后经过决定的规定时间之后,若输入变速信号,则判断为“变速动作完成后”。与此相反,“与前一变速动作连续”指的是,“变速动作完成”后在经过该规定时间之前,输入下一变速信号。即,“变速动作未完成”的情况下“变速动作连续”。其中,该规定时间能够按照每个一连的变速动作进行设定。即,只要最初“提高转速部”动作之后后“替换部”继续动作,规定时间就能够继续采用一定的值。规定时间越短,“提高转速部”越难以动作,加速感的中断的效果防止越提高。并且,变速档选择单元所选择的适当的变速档指的是,除了根据车速、加速踏板开度等车辆状态由任意方法导出的变速档(即,处于其车辆状态时优选按照其选择的变速档行驶的情况。)之外,还可以为向处于其车辆状态时应选择的变速档过渡时的迁移的过程中,暂时选择的变速档(例如,从5档向3档变速等跳过变速档的情况下,以抑制加速感的中断等为目的,而暂时变速为中间的4档的情况等)。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变速机的特征在于,在技术方案I中,在上述动力源的旋转轴的转速达到与上述另一方的离合器对应的输入轴的转速时,上述替换部开始渐渐减少上述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 解决上述课题的技术方案3所记载的变速机的特征在于,上述替换部在上述前一变速完成之前进行下一降速变速时进行动作。根据技术方案I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对于之前的变速完成后进行的降速变速而言,通过进行通常的变速动作(提高转速部),能够实现快速的变速动作,在之前进行的降速变速完成前开始下一降速变速的情况下,由于在变速切换后的变速档所对应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升高之前,变速切换前的变速档所对应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没有被完全切断(替换部),从而即使发动机扭矩微小,也能够总是向输出轴侧传递,进而能够总是不中断加速感地进行降速变速。并且,前一变速动作完成后开始的第一降速变速中,通过完全切断离合器并且还进行提高转速,由此能够进行快速的变速。该第一降速变速完成前开始的第二降速变速中,由于不完全切断当前驱动所使用的离合器而进行变速,所以变速虽然花费时间但能够抑制加速感的中断。根据技术方案2所记载的专利技术,当达到变速后所使用的输入轴亦即另一方的输入轴的转速时,替换部使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变速机,具有:第一离合器以及第二离合器,它们能够对与动力源的旋转轴连接的连接状态、以及从所述动力源切断的切断状态进行切换;第一输入轴,其通过所述第一离合器而以能够接合或切断的方式与所述动力源连接;第二输入轴,其通过所述第二离合器而以能够接合或切断的方式与所述动力源连接;输出轴;第一变速机构,其具有设于所述第一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变速档的组合亦即第一齿轮机构、以及选择所述多个变速档中的一个的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第二变速机构,其具有设于所述第二输入轴与所述输出轴之间的变速档的组合亦即第二齿轮机构、以及选择所述多个变速档中的一个的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以及控制单元,其对所述第一离合器、所述第二离合器、所述第一齿轮机构选择单元以及所述第二齿轮机构选择单元进行控制,该变速机的特征在于,所述控制单元具有:变速档选择单元,其选择适当的变速档、并输出与该变速档对应的变速信号;以及变速指示单元,其按照从所述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于该变速指示单元的变速信号,从当前的变速档向所述适当的变速档进行变速动作,所述变速指示单元具有:提高转速部,其在前一变速动作完成之后当从所述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了进行降速变速的变速信号时,在对该降速变速之前传递动力的一侧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进行切断的状态下,使所述动力源的旋转轴的转速,超过所述第一以及所述第二输入轴中的、在变速前传递动力的一侧的输入轴的转速;以及替换部,其在前一变速为降速变速、且该变速动作连续而从所述变速档选择单元输入了朝向变速前后不同的齿轮机构所具有的变速档进行降速变速的变速信号时,将所述第一离合器以及所述第二离合器中的、变速前传递动力的一侧的离合器亦即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在另一方的离合器的离合器扭矩成为超过0的值之前,设为比所述动力 源所输出的发动机扭矩小且超过0的值。...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苅谷将宏宫崎刚枝
申请(专利权)人:爱信AI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