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力型车床尾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8546 阅读:2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卧式车床,特别是一种省力型车床尾座。它包括座体、杠杆、偏心轴、压紧手柄、滑动套筒、丝杠、手轮等部件,该座体尾部装有箱体,丝杠延伸至该箱体内,其上部固定有锥齿轮,箱体前侧壁上装有横轴,该横轴外端装有手轮,内端装有锥齿轮,该锥齿轮与丝杠上的锥齿轮啮合。本结构的车床尾座与现有车床尾座相比具有两大优点:一是手轮与操作者重心距离比较适当,比如对CA6140型卧式车床而言,手轮距操作者的距离可降至320mm,这个距离对操作者而言是较佳的距离;二是相对原有车床尾座的手轮旋转了90°,使得操作位置更适合人们的操作习惯。因此,操作者在卧式车床上对工件进行钻孔时,既省力又方便,不易疲劳,从而提高工作效率。(*该技术在201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卧式车床,特别是一种省力型车床尾座
技术介绍
在现有卧式车床上对工件进行钻孔的方法是先把工件装卡在卡盘上,把尾座固定到床身的适当位置,然后转动尾座尾部的手轮,通过滑动套筒的移动来推动安装在滑动套筒前端的钻头进行钻孔。而目前的卧式车床尾座,它上面的手轮的轴线与主轴的轴线重合,也就是说手轮的转动平面与主轴轴线相垂直。因此就造成手轮离操作者的重心较远,如床身上最大回转直径为400mm的CA6140型车床,其手轮轴线离操作者重心的最小据理力争约为450mm,手轮轮缘远离操作者的那端与操作者重心最小距离约为470mm,因为手轮的转动平面与操作者成90°夹角,在有些情况下,操作者还需侧身操作手轮,因此,操作者在转动手轮钻孔时比较费力,容易引起疲劳,操作时间稍长就会产生胳膊痛和腰痛。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专利技术目的旨在解决目前卧式车床尾座上的手轮离操作者重心较远,操作起来费力以及手轮的转动平面与操作者成90°夹角而不便操作的问题,而提供一种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的省力型车床尾座。实现上述专利技术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该省力型车床尾座包括座体、杠杆、偏心轴、压紧手柄、滑动套筒、丝杠、手轮等部件,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省力型车床尾座,包括座体、杠杆、偏心轴、压紧手柄、滑动套筒、丝杠、手轮,其特征在于座体尾部装有箱体,丝杠延伸至该箱体内,其上部固定有锥齿轮,箱体前侧壁上装有横轴,该横轴外端装有手轮,内端装有锥齿轮,该锥齿轮与丝杠上的锥齿轮啮合。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明华李宗岩
申请(专利权)人:河北理工大学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13[中国|河北]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