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8384678 阅读:2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7 02:56
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的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具有如下优点:通过提供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包括:长条型的导力杆、长方筒型的导向筒、两固定板及“H”型的阻尼架,所述固定板夹持固定所述导向筒的两端,所述导力杆水平设置,并垂直贯通所述导向筒的任意两个平行壁面,所述阻尼架设置在导向筒内部,其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力杆固定连接。这种结构的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适应能力强,震后更换方便,同时防止了桥面在地震中发生落桥现象。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土木工程抗震与减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 置。
技术介绍
隔减震措施是结构抗震常用的手段,其中关键技术之一就是通过阻尼装置实现耗能减震的效果。现有技术中,应用于桥梁的隔减震阻尼装置通常为铅橡胶支承、橡胶支承及软钢阻尼装置等。然而,铅具有易对环境和人体造成污染伤害、熔点较低而引起动态性能的不稳定等缺点;而橡胶耗能能力较为低下,即使在车载等动载荷下也容易引起桥梁的灯柱、标识柱等附属设计的高周疲劳,同时橡胶老化引起的性能下降也为抗震应用带来了后患;目前已有的软钢阻尼装置大多形式单一,无法同时满足小震、中震和大震时的要求,许多软钢阻尼装置只在大震下起作用,而有一些则小震时就屈服耗能,大震时也能达到大震耗能的要求,但这类软钢阻尼器往往附加结构的刚度较大,进而导致地震作用的增大,还有一些则小震时就进入塑性变形,从而导致未经历大震便提前全部更换,经济性较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问题,提供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其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且适应能力强,震后更换方便,同时可防止桥面在地震中发生落桥现象。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桥梁隔减震软钢阻尼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长条型的导力杆、长方筒型的导向筒、两固定板及“H”型的阻尼架,所述固定板夹持固定所述导向筒的两端,所述导力杆水平设置,并垂直贯通所述导向筒的任意两个平行壁面,所述阻尼架设置在导向筒内部,其一端与固定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导力杆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超锋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