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供一种使气体循环鼓风机紧凑且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1)具备:使惰性气体向红热焦炭流通而将红热焦炭冷却的CDQ冷却塔(3);进行从CDQ冷却塔(3)排出的气体的一次集尘的一次集尘器(5);将一次集尘后的气体导入而进行废热回收的废热锅炉(7);设置在废热锅炉(7)的气体出口侧而进行二次集尘的二次集尘器(9);对二次集尘后的气体进行冷却的气体冷却器(11);用于使气体循环的气体循环鼓风机(13),所述焦炭干式灭火设备的特征在于,气体冷却器(11)配置在气体循环鼓风机(13)的上游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在炼铁厂的炼铁车间中利用惰性气体对红热焦炭进行冷却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在本说明书中称为“⑶Q设备”)(⑶Q是“Coke Dry Quenching”的首字母)。
技术介绍
⑶Q设备例如专利文献I公开的那样,具备装入有红热焦炭的冷却塔;进行吹入到冷却塔内且与红热焦炭进行热交换而排出的冷却气体的集尘的一次集尘器;将由一次集尘器一次集尘后的气体导入而进行废热回收的废热锅炉;进行从废热锅炉排出的气体的集尘的二次集尘器;使从二次集尘器流出的气体升压的循环鼓风机;及与由循环鼓风机升压后的气体进行热交换而对气体进行冷却并对导入到废热锅炉的水进行预热的气体冷却器。在这样的CDQ设备中,将红热焦炭向冷却塔装入并从冷却塔的下部吹入惰性气 体,与红热焦炭进行热交换。并且,将回收了红热焦炭的热量后的高温气体向废热锅炉送入而进行了热交换之后,利用循环鼓风机使从废热锅炉排出的冷却气体升压,利用气体冷却器对该升压后的冷却气体进一步冷却,然后向冷却塔的下部导入。由废热锅炉回收的热能作为蒸气,利用于发电机,而作为电能回收。另外,在专利文献I所公开的CDQ设备中,为了将气体循环系统形成为经济性的布局,而将从废热锅炉下部向二次集尘器的气体流路形成为单系统。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专利文献I日本特开2004-210979号公报如专利文献I记载那样,以往,在冷却气体的循环路径中,气体冷却器设置在循环鼓风机的下游侧。因此,向循环鼓风机供给的冷却气体是从废热锅炉排出的比较高温的气体,因此气体容量大。因此,必须增大循环鼓风机的叶片形状,另外用于驱动循环鼓风机的消耗电力也增大,变得不经济。另外,在专利文献I中,是冷却气体在气体冷却器内从下向上流动的结构,另外冷却水也从下向上流动,因此冷却水的流动与冷却气体的流动的方向成为相同方向,也存在热交换率差的问题。此外,在专利文献I中,使从废热锅炉下部向二次集尘器的气体流路为I条,因此废热锅炉内部的气体流动成为偏流,存在锅炉管的局部磨损、锅炉能力下降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为了解决上述课题而作出,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使循环鼓风机紧凑,且能够减少消耗电力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另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气体冷却器的热交换率优异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此外,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没有锅炉管的局部磨损、锅炉能力的下降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1)本专利技术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具备使惰性气体向红热焦炭流通而将红热焦炭 冷却的CDQ冷却塔;进行从该CDQ冷却塔排出的气体的一次集尘的一次集尘器;将一次集 尘后的气体导入而进行废热回收的废热锅炉;设置在该废热锅炉的气体出口侧而进行二次 集尘的二次集尘器;对二次集尘后的气体进行冷却的气体冷却器;及用于使气体循环的气 体循环鼓风机,所述焦炭干式灭火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冷却器配置在所述气体循环鼓风机的上游侧。(2)另外,在上述(1)记载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冷却器是所述气体冷却 器内的气体流动的方向与所述气体冷却器的冷却水的流动的方向相对的对流型的气体冷 却器。(3)另外,在上述(1)或(2)记载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从所述废热锅炉的下部出 口到所述二次集尘器的气体流路形成为双系统。(4)另外,在上述(3)记载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利用管道将所述⑶Q冷却塔与所 述废热锅炉连结,在俯视下夹着所述管道设置2台所述二次集尘器,设置有使由该二次集 尘器进行了二次集尘的气体集合的T字状的集合管道,该集合管道的集合部分以位于所述 烟道管道的下方的方式配置。(5)另外,在上述(3)或(4)记载的结构中,其特征在于,在所述二次集尘器的气体 出口侧紧上方分别配置有气体冷却器。专利技术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由于将气体冷却器配置在气体循环鼓风机的上游侧,因此不是像将 气体冷却器配置在废热锅炉的出口的情况那样直接吸引高温气体,因此气体容量减小,其 结果是,实现气体循环鼓风机的消耗电力的减少和形状的小型化。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的俯视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的立体图。图3是图1中的箭头A-A剖视图。图4是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方式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的说明图。具体实施例方式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方式的焦炭干式灭火设备1具备使惰性气体向红热焦炭流通而 将红热焦炭冷却的CDQ冷却塔3 ;进行从该CDQ冷却塔3排出的气体的一次集尘的一次集 尘器5 ;将一次集尘后的气体导入而进行废热回收的废热锅炉7 ;设置在该废热锅炉7的气 体出口 7a侧而进行二次集尘的二次集尘器9 ;对二次集尘后的气体进行冷却的气体冷却器 11 ;及用于使气体循环的气体循环鼓风机13,所述焦炭干式灭火设备1的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冷却器11配置在所述气体循环鼓风机13的上游侧。以下,详细说明各结构设备及其配置。〈CDQ 冷却塔 >CDQ冷却塔3接受从上方装入的红热焦炭2,使惰性气体向积存在内部的红热焦炭 流通而将红热焦炭冷却。在⑶Q冷却塔3的下方设置搬运传送带15,能够搬运由⑶Q冷却塔3冷却后的焦炭。< 一次集尘器>一次集尘器5是进行从⑶Q冷却塔3排出的气体的一次集尘的集尘器。一次集尘器5设置在将从CDQ冷却塔3排出的惰性气体向废热锅炉7导入的烟道管道17的中途。<废热锅炉>废热锅炉7将一次集尘后的气体导入而进行废热回收。在废热锅炉7设有过热器19。在废热锅炉7的下部设有两个气体出口 7a,这两个气体出口 7a成为在俯视下夹着烟道管道17的延长线的配置。 在废热锅炉7的下部沿着2方向设置两个气体出口 7a,由此,从废热锅炉7的下部出口到二次集尘器9的气体流路成为双系统,气体分流而被导入到各二次集尘器9。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废热锅炉7将惰性气体的出口方向从现有例的单系统(单引)形成为双系统(双引),因此能够均匀地控制通过废热锅炉7内的气体流动,废热锅炉7的性能不会下降。< 二次集尘器>二次集尘器9设置在废热锅炉7的气体出口 7a侧而进行二次集尘。二次集尘器9如图I所示隔着烟道管道17设置2台,气体入口 9a设置在废热锅炉7侦U。从废热锅炉7排出的气体经由循环管道21被导入到二次集尘器9。向二次集尘器9导入的惰性气体从二次集尘器9的侧面侧进入,向上部侧流出。在二次集尘器9的气体出口 %设有大致T字状的气体集合管道23。气体集合管道23在内部具有整流板25,接受从2台二次集尘器9排出的气体,由向下方延伸的集合部23a集合而向气体冷却器11引导。<气体冷却器>气体冷却器11设置在气体集合管道23的出口侧,对由二次集尘器9 二次集尘后的气体进行冷却。如图2、图3所示,气体冷却器11设置在集合部23a,该集合部23a沿着气体集合管道23的纵向设置。因此,惰性气体在气体冷却器11内从上向下流通。另一方面,气体冷却器11的冷却水在冷却水通路27内从下向上流动。如此,本实施方式的气体冷却器11是气体冷却器11内的气体流动的方向和所述气体冷却器11的冷却水的流动的方向相对的对流型的气体冷却器11。通过使气体冷却器11为对流型,热交换率提高。在此,说明从废热锅炉7的出口到气体冷却器11的惰性气体的流路。废热锅炉7的气体出口 7a在俯视下夹着烟道管道17沿着2方向设置,2台二次集尘器9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焦炭干式灭火设备,具备:使惰性气体向红热焦炭流通而将红热焦炭冷却的CDQ冷却塔;进行从该CDQ冷却塔排出的气体的一次集尘的一次集尘器;将一次集尘后的气体导入而进行废热回收的废热锅炉;设置在该废热锅炉的气体出口侧而进行二次集尘的二次集尘器;对二次集尘后的气体进行冷却的气体冷却器;及用于使气体循环的气体循环鼓风机,所述焦炭干式灭火设备的特征在于,所述气体冷却器配置在所述气体循环鼓风机的上游侧。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藤田信介,关口毅,
申请(专利权)人:钢铁普蓝特克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