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山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9858 阅读:213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6 18:34
一种高山乌龙茶的制作工艺,用产于海拔1900米以上的茶树鲜叶,通过日光萎凋棚日光萎凋和恒温恒湿通风室内萎凋,再经过摇青→晾青→杀青→揉捻→回软→包球→干燥→拣剔→筛分→烘培→摊凉→包装→成品,其在萎凋过程中采用日光萎凋棚日光萎凋技术和恒温恒湿通风室内萎凋,有利于摊晒鲜叶保持最佳温度,能够上下通风,提高萎凋效率,提供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更高品质的茶叶,解决了高山乌龙茶种植区,加工季节多雨带来日光萎凋的困难,解决了日光萎凋因早晚温差大,萎凋用时过长的困难,应用日光萎凋棚加工成的茶叶产品,品质稳定,制优率高,干茶色泽翠绿,汤色蜜绿亮,清香高锐,而且这种工艺操作简单,也使加工人员的劳动条件大大改善。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ー种高山乌龙茶的制作エ艺。
技术介绍
高山乌龙茶在初制加工过程中,鲜叶原料必需来源于海拔1900米以上的茶树种植区,是决定闻山乌龙茶品质关键所在,低海拔乌龙茶就没有闻山乌龙茶的品质;其次在加エ过程中,利用日光萎凋棚日光萎凋不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提高山乌龙茶滋味和香味,解决了高山乌龙茶种植区,加工季节多雨及因早晩温差大,带来日光萎凋用时过长的困难。而传统的制作エ艺中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致使制作出来的高山乌龙茶品质不能保持其特有的茶香气和独有的高山味。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ー种高山乌龙茶的制作エ艺,主要是通过鲜叶原料控制,在萎凋过程中,采用日光萎凋棚进行日光萎凋,通过控制温度、湿度和通风的方法有效的调节萎凋条件,从而使制作出来的高山乌龙茶品质保持其特有的茶香气和高山味。本专利技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 ー种高山乌龙茶的制作エ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 (1)原料为海拔不低于1900米的地区生产的茶树鲜叶; (2)采摘的鲜叶在日光萎凋棚内日光萎凋,所述的日光萎凋棚由若干个位于四周部位的保温膜支撑柱、位于支撑柱之间的横杆构成的底面基座架和位于支撑柱上部之间离地面一定高度的保温膜支架构建,透明面料制成的保温膜连接在保温膜支架四周围;位于保温膜支架上方连接ー个遮阳网支架,底面基座架之间连接用于摊晒茶叶的网状结构层,网状结构层挂接于周边横杆上,在日光萎凋棚内安装换气扇和除湿机;萎凋过程中,控制温度在22 0C -27 0C,萎凋20 60分钟; (3)在恒温恒湿通风室内萎凋,所述的恒温恒湿通风室是在萎凋架四周安装换气扇和除湿机,并挂温度计和湿度计,萎凋架上方安装空调设备,然后在萎凋架四周用保温膜封闭,根据温度计和湿度计显示的温度和湿度,利用萎凋架上方安装的空调设备控制室内温湿度,控制除湿机进行排湿和换气扇进行通风换气;室内萎凋过程中,萎凋房内的萎凋温度为22°C ±2°C,室内萎凋相対湿度为60% 70%,萎凋房内维持一定的通风条件,导入室外新鲜空气,以减少茶叶空调味; (4)将萎凋后的鲜叶放入摇青机内,开机旋转摇动4-5min,转速为25-30转/min; (5)将鲜叶收回室内摊凉,摊叶厚度2—4厘米,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C、时间6_10小时; (6)利用杀青机杀青,温度控制在250—300°C ; (7)用锅式揉捻机揉10— 25转后,摊于筛子架上回润; (8)利用不锈钢回软桶进行回软,热闷10分钟,先闷后透,然后出锅回润;(9)包球利用速包机、莲花机、解块机、平板机、炒锅和自动烘干机进行包球,包揉30-32次;直至球形颗粒形成;待多数茶叶呈浑圆球形状,冷却后打包定型3— 5小时,再解块、割末、足火烘干; (10)干燥用全自动烘干机上烘焙,烘干机温度为100-130°C,烘焙5-8min,摊凉回潮15-20min后,再重复烘焙一次,再摊凉;然后放入提香机足 干提香,毎次放入10_20kg,进风ロ温度130±5°C,烘焙20-25min,烘至手捻茶粒成粉,其含水量低于5%时,下机摊凉; (11)按常规エ序进行拣剔、筛分、烘培、摊凉、包装得到成品。本专利技术采用日光萎凋棚进行日光萎凋,有利于摊晒鲜叶保持最佳温度,能够上下通风,提闻委凋效率及质量,提供符合食品卫生标准的更闻品质的茶叶;解决了闻山乌龙茶种植区,加工季节多雨带来日光萎凋的困难;解决了日光萎凋因早晩温差大,萎凋用时过长的困难;应用日光萎凋棚日光萎凋不受天气和气候的影响,建造结构简单,安装、拆卸、运输方便;应用日光萎凋棚日光萎凋制成的茶叶品质稳定,制优率高,干茶色泽翠绿,汤色蜜绿亮,清香高鋭,而且这种エ艺操作简单,也使加工人员的劳动条件大大改善。附图说明 图I是日光萎凋棚结构示意简图。图2是日光萎凋棚立体图。其中1、遮阳网;2、保温膜;3、换气扇;4、保温膜支撑柱;5、除湿机;6、进出料门;7、遮阳网支架;8、保温膜支架。具体实施例方式萎凋是高山乌龙茶品质形成的关键エ序,通过日光萎凋与室内萎凋的エ序,促使鲜叶“还阳”与“退青”,从而使鲜叶嫩枝与叶脉中的水分和可溶性内含物向叶片转移,水分通过气孔逐步散发,可溶物则与叶片内含物结合、转化,形成高山乌龙茶特有的香味物质,同时叶缘组织适度损伤,促使茶多酚部分酶促氧化,从而形成高山乌龙茶的特有品质。高山乌龙茶品质与日光萎凋环境密切相关,日光萎凋是高山乌龙茶的最佳萎凋方式,利用光能与热能促进叶片水分蒸发,使鲜叶在短时间内失水,使叶细胞基质浓度提高,促进酶的活化,加速叶内物质的化学变化。日光萎凋对形成清香型高山乌龙茶优良品质极其重要,日光萎凋不足或未经日光萎凋的鲜叶,黄酮类、儿茶素氧化程度低,茶汤色泽泛青;日光萎凋过度,部分叶片红变,叶中香气成分減少,导致产生不良香气甚至劣变,因此要建立良好的日光萎凋棚,最大限度地充分利用大自然资源,既节约能源又保证茶叶品质。闽南传统乌龙茶日光萎凋多数在下午4点到5点进行。这时太阳斜照,光线柔和,太阳平均辐射强度只是中午前后辐射强度的30% 50%,而现代乌龙茶的规模化生产,要求实现进厂鲜叶随进随晒,同时还要确保乌龙茶的萎凋质量,这只能借助日光萎凋棚来完成,利用遮阳率为50% 70%的遮阳网进行“遮挡防晒”,以此降低太阳辐射強度,使中午的太阳辐射也能达到传统萎凋要求。 利用日光萎凋棚日光萎凋比传统萎凋速度提高3 4倍,节约场地面积60%以上,日光萎凋棚技术容易掌握,鲜叶不触地,清洁卫生。还能根据季节、气候、时段灵活应用遮阳网,调节萎凋的日光辐射强度,天气炎热干燥时,可采取少晒、间歇晒、晾晒等多种方式。实施例高山乌龙茶的制作エ艺(1)原料来源于种植在海抜1900以上茶树鲜叶; (2)鲜叶标准采摘带芽或小开面的一芽ニ叶或较嫩的一芽三叶。鲜叶要求保持鲜叶完整、新鮮和清洁卫生,杆嫩,长短适中,不夹带异杂物; (3)采摘鲜叶到厂后直接进入日光萎凋棚内进行萎凋20 60分钟再进入恒温恒湿通风室内萎凋20 60分钟,在日光萎凋棚内和恒温恒湿通风室内的鲜叶摊叶量均为每平方米0. 5公斤左右,温度控制在20°C _24°C之间,相対湿度为60%-65%。(4)摇青采用6WYQ-82型乌龙茶摇青机摇青,人工将萎凋好的鲜叶放入机内,每次投入量50-80kg,开机旋转摇动4-5mi n (根据鲜叶量适当控制时间),转速为25-30转/min。(5)晾青将晒好的鲜叶收回室内摊凉,摊叶厚度2— 4厘米,温控制在22_25°C、时间6-10小时,待太阳味散失后薄摊于筛子上架静置晾青。环境要清洁卫生、阴凉、通风干燥; (6)杀青杀青目的是利用高温破坏做青叶子中酶的活性,制止多酚类的酶促氧化,进一步散发水分青草气,发挥香气,使叶质变软,便于包揉; 采用6CWS-110型乌龙茶杀青机杀青,杀青机滚筒内温度均匀达到230°C,转速为34-37转/min,人工将鲜叶均匀投入杀青机筒内,每次投入10_15kg,鲜叶在筒内杀青历时5-6min,然后迅速出机摊晾; (7)揉捻揉捻目的是进ー步破坏叶细胞,挤出茶汁,以形成有机乌龙茶的结实外形和增进乌龙茶的滋味。用锅式揉捻机揉10 — 25转后,摊于筛子上架回润。回软杀青后进行回软,先闷后透,然后出锅回润,毎次投入回软桶5-8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高山乌龙茶的制作工艺,其特征在于步骤如下:(1)原料为海拔不低于1900米的地区生产的茶树鲜叶;(2)采摘的鲜叶在日光萎凋棚内日光萎凋,所述的日光萎凋棚由若干个位于四周部位的保温膜支撑柱、位于支撑柱之间的横杆构成的底面基座架和位于支撑柱上部之间离地面一定高度的保温膜支架构建,透明面料制成的保温膜连接在保温膜支架四周围;位于保温膜支架上方连接一个遮阳网支架,底面基座架之间连接用于摊晒茶叶的网状结构层,网状结构层挂接于周边横杆上,在日光萎凋棚内安装换气扇、除湿机及照明设备;萎凋过程中,控制温度在22℃?27℃,萎凋20~60分钟;?(3)在恒温恒湿通风室内萎凋,所述的恒温恒湿通风室是在萎凋架四周安装换气扇和除湿机,并挂温度计和湿度计,萎凋架上方安装空调设备,然后在萎凋架四周用保温膜封闭,根据温度计和湿度计显示的温度和湿度,利用萎凋架上方安装的空调设备控制室内温湿度,控制除湿机进行排湿和换气扇进行通风换气;室内萎凋过程中,萎凋房内的萎凋温度为22℃±2℃,室内萎凋相对湿度为60%~70%,萎凋房内维持一定的通风条件,导入室外新鲜空气,以减少茶叶空调味;(4)将萎凋后的鲜叶放入摇青机内,开机旋转摇动4?5min,转速为25?30转/min;(5)将鲜叶收回室内摊凉,摊叶厚度2—4厘米,室内温度控制在22?25℃、时间6?10小时;(6)利用杀青机杀青,温度控制在250—300℃;(7)用锅式揉捻机揉10—25转后,摊于筛子架上回润;(8)利用不锈钢回软桶进行回软,热闷10分钟,先闷后透,然后出锅回润;(9)包球:利用速包机、莲花机、解块机、平板机、炒锅和自动烘干机进行包球,包揉30?32次;直至球形颗粒形成;待多数茶叶呈浑圆球形状,冷却后打包定型3—5小时,再解块、割末、足火烘干;(10)干燥:用全自动烘干机上烘焙,烘干机温度为100?130℃,烘焙5?8min,摊凉回潮15?20min后,再重复烘焙一次,再摊凉;然后放入提香机足干提香,每次放入10?20kg,进风口温度130±5℃,烘焙20?25min,烘至手捻茶粒成粉,其含水量低于5%时,下机摊凉;(11)按常规工序进行拣剔、筛分、烘培、摊凉、包装得到成品。...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明彦康耀昌
申请(专利权)人:云南台茶茶业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