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动调节式转向管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3219 阅读:2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3:1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手动调节式转向管柱,包括转向管柱本体、调节手柄和固定调节手柄的手柄转轴,还包括前后调节啮合部件、管柱固定支架(7)、锁紧装置;所述转向管柱本体由管柱本体上部(1)和管柱本体下部(8)连接构成,管柱本体上部(1)可前后转动;转向管柱本体下部(8)位于管柱固定支架(7)内,转向管柱本体下部(8)在管柱固定支架(7)内可上下移动;所述调节手柄(4)和转向管柱本体上部(1)分别固定设置有前后调节啮合部件并互相啮合,所述管柱本体下部(8)与调节手柄的连接部位有锁紧装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转向管柱手柄开启角度小,舒适性提高;调节意图明确性大大提升,操纵轻便。(*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机动车转向控制领域,具体为ー种手动调节式转向管柱
技术介绍
机动车的转向装置是驾驶者控制车辆方向的装置。为驾驶者的便利考虑,转向装置会提供上下伸縮或前后倾斜的机构,前后倾斜是调整方向盘固定角度,上下伸缩是调整方向盘高低。转向装置亦具备车辆发生碰撞时吸收冲击能量的功能。目前国内商用车型转向管柱调节范围均为实现转向盘上下、前后调节。为了保证调节时的舒适性,合适的开启机构、开启角度及开启手力越来越引起重视,手柄调节开关处的结构设计成为转向管柱的开发重点。·现有技术中,东风天龙商用车转向管柱总成结构形式如图I所示。其操作过程为调节手柄4绕着手柄转轴3逆时针开启至30°时,手柄转轴3处的锁紧螺母松开,转向管柱本体11沿着管柱支撑块12实现管柱上下调节,同时可以绕着滑动螺栓13实现管柱总成前后角度的调节,调节手柄4绕着手柄转轴3顺时针旋转至初始位置,则管柱总成调节机构锁止。这样的转向管柱存在的问题是I、手柄开启角度较大,引起操纵时舒适感下降;2、手柄开启后,管柱总成上下、前后的调节靠转向管柱本体相对于滑动螺栓间相对滑动,调节时较费力且转向管柱本体滑动时伴随的卡滞现象。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之处,本技术的目的是提出ー种具有倾斜和轴向调节功能的机动车手动调节式转向管柱。为实现本技术上述的目的,具体技术方案为一种手动调节式转向管柱,包括转向管柱本体、调节手柄和固定调节手柄的手柄转轴,以及前后调节啮合部件、管柱固定支架、锁紧装置;所述转向管柱本体由管柱本体上部和管柱本体下部连接构成,管柱本体上部可围绕连接部位前后转动;管柱本体下部位于管柱固定支架内;管柱本体下部在管柱固定支架内可上下移动。所述调节手柄和管柱本体上部分别固定设置有前后调节啮合部件并互相啮合;调节手柄以手柄转轴为轴,可顺时针或逆时针转动。所述调节手柄的转动是与手柄中间位置成0°至±30°角的转动。调节手柄具有中间位置、顺时针转动0-30°、逆时针转动0-30°的位置。调节手柄位于中间位置时,调节手柄和管柱本体上部设置的啮合部件互相啮合,调节手柄位于顺时针转动0-30°位置吋,啮合部件分离。所述管柱本体下部与调节手柄连接且连接部位有锁紧装置。其中,所述管柱本体上部和管柱本体下部通过万向节连接,管柱本体上部可以万向节为轴前后转动。其中,管柱本体下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槽,管柱本体上部外表面固定有一个块体,块体位于第一限位槽内,块体在第一限位槽内可沿着限位槽表面移动。其中,第一限位槽是圆角的凹槽,凹槽表面弧度为90-180°。管柱本体下部为中空的筒形。管柱本体下部设置有第二限位槽,管柱固定支架上固定有凸起的部件,所述凸起的部件位于第二限位槽内,块体在第二限位槽内可上下移动。其中,所述第二限位槽是长方形或圆角长方形,其长度方向与管柱固定支架的长度方向一致。其中,管柱本体下部与调节手柄通过连接弹簧和上下调节连杆连接,所述上下调节连杆由上下两个连杆构成,两个连杆之间为动连接。所述管柱本体下部与下连杆的连接部位有锁紧装置,所述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在下连杆一端的螺栓和固定在管柱本体下部的螺母,螺栓位于螺母中,螺母为圆缺形状,螺栓随连杆运动时移出螺母外。·管柱固定支架通过螺栓与汽车车身连接。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手柄开启角度减小在调节过程中,将调解手柄的开启角度分置在中间位置两侧,减小了现有技术中调节手柄行程过大,影响舒适性的问题。2)调节舒适性和调节意图明确性大大提升管柱的调节时,顺时针旋转调节手柄,则可进行前后调节,逆时针旋转调节手柄,则可进行上下调节。前后调节时,转向管柱本体上部以连接部位的万向节为轴旋转,只需克服与旋转轴之间的摩擦力,因而操纵轻便,不必担心管柱调节过程中的下窜运动;上下调节时,转向管柱本体下部在转向管柱固定支架内的区域内滑动,避免管柱调节过程中的角度偏移。附图说明图I为东风天龙商用车转向管柱总成结构正面视图,图2为本技术的转向管柱结构左视图,图3是图2中圆圈部分局部放大图,图4为本技术的转向管柱结构正面视图。图1-4中,I为管柱本体上部,2为前后调节啮合齿条,3为手柄转轴,4为调节手柄,4’为手柄逆时针转动30°的位置,4”为手柄顺时针转动10°的位置,5为连接弹簧,6为上下调节连杆,7为管柱固定支架,8为管柱本体下部,9为第一限位槽,10为第二限位槽,11为东风天龙商用车的转向管柱本体,12为东风天龙商用车的管柱支撑块,13为东风天龙商用车的滑动螺栓。具体实施方式现以以下最佳实施例来说明本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技术的范围。实施例I :参见图2、图3和图4。一种汽车转向管柱,包括圆柱状的转向管柱本体、调节手柄4和固定调节手柄的手柄转轴3。调节手柄4上固定设置有前后调节啮合齿条2,管柱本体上部I上设置的有齿轮。调节手柄4以手柄转轴3为轴,具有中间位置、顺时针转动10°、逆时针转动30°三个位置(图3中4、4’、4”);这三个位置通过驾驶人员手动调节。转向管柱是由管柱本体上部I和管柱本体下部8构成的,管柱本体上部I和管柱本体下部8通过十字万向节连接。转向管柱本体下部8位于管柱固定支架7内,管柱本体的下部8与调节手柄4通过连接弹簧5和上下调节连杆6连接,上下调节连杆6由两个连杆构成,两个连杆之间用螺栓动连接。管柱本体下部8与下连杆的连接部位有锁紧装置包括固定在下连杆一端的螺栓和固定在管柱本体下部8的螺母,螺栓位于螺母中,螺母为圆缺形状,螺栓随连杆运动时移出螺母外。管柱固定支架7通过螺栓与汽车车身连接。转向管柱本体下部8在管柱固定支架7内有一沿着管柱固定支架上下移动的区域,管柱本体的下部8设置有圆角长方形的第二限位槽10。其长度为20cm。管柱固定支架7上凸起的螺栓位于第二限位槽10内。·调节手柄4位于中间位置时,前后调节啮合齿条2与管柱本体上部I上所设置的齿轮啮合,此时管柱不能前后调节。驾驶员把调节手柄4顺时针转动10°时(图3中4”),前后调节啮合齿条2与转向管柱本体上部I上所设置的齿轮分离;此时转向管柱上部I可以前后转动,转向管柱本体下部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槽9,转向管柱上部I外表面固定有一个块体,块体位于第一限位槽9内,块体在第一限位槽9内有沿着限位槽表面移动的区域,此时驾驶人员手动调节转向管柱的前后位置,调节的角度由第一限位槽9的弧度限制。第一限位槽凹槽9的表面弧度为90°,管柱本体上部I前后可以移动的角度为90°。当驾驶人员松开调节手柄4时,手柄4在连接弹簧5的作用下回到中间位置。啮合齿条2和齿轮啮合,管柱不能前后转动。驾驶人员把调节手柄4逆时针转动到位置4’时,上下调节连杆6与管柱固定支架7之间的锁紧装置松开,此时驾驶员手动调节管柱上下移动。管柱本体上下移动的距离由第二限位槽10限定为20cm。当驾驶人员放开手柄时,手柄在连接弹簧5作用下回到中间位置,则锁紧连杆,管柱本体下部8不能再移动。实施例2 和实施例I同样的结构。第一限位槽9是圆角的凹槽,凹槽的表面弧度为180°。管柱本体上部I前后可以移动的角度为180°。管柱本体的下部8位于固定支架7内,固定支架7上设置有长方形的第二限位槽2。其长度为50cm。驾驶人员把调节手柄4逆时针转动时,同时可手动调节管柱本体下部8上下移动,其上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手动调节式转向管柱,包括转向管柱本体、调节手柄(4)和固定调节手柄的手柄转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后调节啮合部件、管柱固定支架(7)、锁紧装置;所述转向管柱本体由管柱本体上部(1)和管柱本体下部(8)连接构成,管柱本体上部(1)可围绕连接部位前后转动;所述管柱本体下部(8)位于所述管柱固定支架(7)内,管柱本体下部(8)在管柱固定支架(7)内可上下移动;所述调节手柄(4)和管柱本体上部(1)分别设置有前后调节啮合部件且互相啮合,所述管柱本体下部(8)与调节手柄(4)连接且连接部位有锁紧装置。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手动调节式转向管柱,包括转向管柱本体、调节手柄(4)和固定调节手柄的手柄转轴(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前后调节啮合部件、管柱固定支架(7)、锁紧装置; 所述转向管柱本体由管柱本体上部(I)和管柱本体下部(8)连接构成,管柱本体上部(I)可围绕连接部位前后转动; 所述管柱本体下部(8)位于所述管柱固定支架(7)内,管柱本体下部(8)在管柱固定支架(7)内可上下移动; 所述调节手柄(4)和管柱本体上部(I)分别设置有前后调节啮合部件且互相啮合,所述管柱本体下部(8)与调节手柄(4)连接且连接部位有锁紧装置。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前后调节啮合部件为齿轮或齿条。3.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所述管柱本体上部(I)和管柱本体 下部(8)通过万向节连接,管柱本体上部(I)可围绕万向节前后转动。4.如权利要求I或2所述的转向管柱,其特征在于,管柱本体下部(8)的上端设置有第一限位槽(9 ),管柱本体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阳年王显虎
申请(专利权)人: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