副车架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8372918 阅读:1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3-03-01 02:5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车辆配件,公开了一种副车架结构,其包括前独立悬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独立悬架上方和下方的上摆臂总成和下摆臂总成,所述上摆臂总成上设置有下跳缓冲块,所述副车架螺簧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下跳缓冲块相对的下跳限位块。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设计下跳限位的专用结构,能够减轻减震器总成在下跳过程中只承受其自身的阻尼力,受力大大减小,减震器储油筒易撕裂、减震器漏油的问题也随之改善;改变上跳缓冲块的布置硬点,减小轮边上跳时上跳缓冲块对上跳限位块的作用力,以达到上跳限位块处受力最小,最终起到保护副车架总成的作用。(*该技术在2022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车辆配件,特别是涉及一种副车架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国内外高端轻型商用车前独立悬架多采用双横臂式独立悬架,与传统板簧式非独立悬架相比,其具有平顺性与操纵稳定性双优的特点,但是同样缺失了板簧自身的反向限位功能。所以,要求独立悬架机构设计有轮胎的下跳限位装置;为了保护弹性元件使其免受因过大冲击造成使用寿命降低,悬架系统还有上跳限位装置。现有技术中一款车型上跳限位装置如图I所示,螺旋弹簧与减震器总成同轴安装,形成减震器带螺簧总成2,其上端与减震器支架连接,下端与下摆臂总成5通过销轴铰·接。上跳限位块3的支架焊接于副车架纵梁下侧,上跳缓冲块4安装于下摆臂总成5靠近下摆臂铰接轴端。轮边上调时,上跳缓冲块4与上跳限位块3接触,上跳缓冲块4压缩到一定程度后轮边停止上跳,实现上跳限位;轮边下跳时,减震器拉伸,当其达到最大行程后,轮边停止下跳实现限位功能,即其下跳限位通过减震器达到最大行程后限定。上述装置中,上跳限位结构靠近下摆臂总成5铰接轴,上跳限位块3受力较大时,容易使限位块支架开焊、撕裂,最终造成副车架总成失效;下跳限位时,减震器受力较大容易造成减震器储油筒撕裂、减震器漏油等现象,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独立悬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独立悬架上方和下方的上摆臂总成和下摆臂总成,所述上摆臂总成上设置有下跳缓冲块,所述副车架螺簧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下跳缓冲块相对的下跳限位块。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前独立悬架以及分别设置在所述前独立悬架上方和下方的上摆臂总成和下摆臂总成,所述上摆臂总成上设置有下跳缓冲块,所述副车架螺簧支架上设置有与所述下跳缓冲块相对的下跳限位块。2.如权利要求I所述的副车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摆臂总成通过球头与所述前独立悬架的轮边总成连接,该连接处形成下球点;所述下摆臂总成上靠近所述下球...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言平刘孟
申请(专利权)人:简式国际汽车设计北京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